第8章节
嬴政:+1
赵匡胤:+1
群友不相信,朱元璋也不知道怎么辩解了。
朱元璋:
朱元璋:这不孝子,勤政是真的勤政,彻夜批奏折,但就是废物。
这就纯纯废物一个,刚愎自用,志大才疏。
只享受,不付出,只揽权,不担责?
一个皇帝,一点责任都不敢有,在勤政也没有用。
一面子比生命更重要!
愚蠢,该杀。
朱元璋越说越气,恨不得拿把剑把这自己脖子给抹了了。
李世民:啊这?
赵匡胤:还好吧,又不好美色,也不乱兴土木,算一个有为之君,可能大明气数已尽,积弊难返吧。
也不是他一人之过。
朱元璋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解释了,如果勤政算是政绩,那还真不是昏君。
朱元璋道:你让群主说,这家伙是不是昏君。
李世民道:群主出来说说呗。
嬴政:+1
赵匡胤:+1
他们相比下,更相信沈浩的评价。
沈浩知道个屁,于是又打开搜索,查看外界对崇祯的评价。
看了半天沈浩道:崇祯只能说十个无能之辈。
他的眼界和能力,不足以匹配这位置。
刚愎自用,爱面子,有生性多疑,导致大臣离心离德。
大明死在他手中,这是毋庸置疑的。
最大的问题在我看来,就是在一群东林党的忽悠下,取消了工商税,加征农业税,这才导致农民活不下去。
起义不断。
崇祯帝朱由检,从他哥哥天启帝朱由校手中接过的大明江山,总体情况还是不错的。
天启帝恢复了被万历地取消的工商税,使国家的财政丰润起来,最多时,国库银两高达1,200万两。
由于天启帝醉心与木匠活,不瞎折腾。
反而让文臣、武将尽心尽责,国家机器状态平稳,尤其是崇祯上位之初。
出现了一批以袁承焕、孙传庭、卢象升为代表的,敢打仗,会打仗,不怕死,善于用兵的军事人才,撑起了大明的半壁江山。
然而面对这么好的局面,16岁的崇祯上台之后,干的第1件事,就是听从东林党的建议,废除了工商税,让江南一带的富商欢天喜地,可是国家的税收来源大减少,国家财政日渐紧张,发展到连军费都拿不出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国库没有钱,粮草怎么办?
因此只能不断加征农业税。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当然要造反了。
另外一个,崇祯上位清算阉党,导致东林党无法控制。
正因为崇祯对阉党清算的扩大化,导致满朝上下人心惶惶,很多臣子纷纷选择避祸自保,再也没有大臣真心为国家奉献了。
而且出于皇帝天生的多疑和不安全感,崇祯更是变本加厉,臣子更是流水一般轮换。
执政的17年里,首辅换了50多个,14个兵部尚书。
这样导致再好的政策都无法继承贯彻。
闻言,李世民、嬴政等人一真无语。
17年换了五十多个宰相,14个国防部长,这泥马还怎么玩,低下的人甚至都不知道领导是谁。
这朝令夕改,那里还有什么天子威信。
沈浩没有理会他们再次道:更爱面子,也不愿意担任责任。
自1627年继位以来,崇祯前后发了六次罪己诏,
内容大致雷同:“我犯了错,但这都怪属下蒙蔽我,所以我要杀个大臣获得天下人的原谅。”
为了一个藩王,杀了三十六个大臣,其目的也不过是为了自己的面子。
一次罪己诏,就是一次杀戮,大臣们逐渐心寒了。
自从崇祯杀了袁崇焕以后,边关的将领可以说人人自危。
他们都怕,什么时候就被崇祯找个理由给杀掉了。
所以那时候,边关有祖大寿、孔有德、洪承畴等很多将领投降了满清。
当然了,也有很多将领没有投降。
不过这些将领没有投降,并不是他们相信崇祯,而是他们心中还残存有民族气节,知道投降是一件耻辱和丢脸的事情。
如果正常历史走,最后崇祯在东华门陈尸三日,满朝文武除兵部主事刘养贞以外没有人为他祭奠,更别提给他收尸。
皇帝做到这个程度,也是奇葩一朵了。
总结下来,就是无能、好大喜功、爱面子、生性多疑,看不清形式。
听到沈浩这番评价,李世民等人全部沉默了。
这已经不是愚蠢了,这简直就是没脑子。-
果然,就像是朱元璋说的,崇祯如果什么都不做,那大明说不定还能延续下去。
崇祯这件事,让李世民、赵匡胤、嬴政都感受到了一股压力。
原来儿子勤快也不是好事,国家也会完蛋。
这也让他们对自己的继承人有了新的看法。
李世民:取消工商税这点是最致命的,这也是导致打仗没钱,更导致农民军的起义增多。
嬴政:+1
赵匡胤:+1
李世民:看来这大明民心失去的差不多了。
赵匡胤:是啊,谁能吃饱饭,他们跟着谁。
现在大明的老百姓都愿意跟着李自成、张献忠这样的“贼寇”,不愿意跟着大明王朝。
所以,现在导致离心离德,民心已经失了。
现在怎么挽回。
朱元璋现在也是头疼这个问题。
无法解决,于是对着群道: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民心问题,该如何做。
此言一出,群里也是头疼不已。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常理。
李世民更有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赵匡胤道:这些老百姓还是很好哄的,给点甜头就会屈服。
你下一道圣旨,免除赋税,民心就会回来了。
嬴政:要不你问问群主?
赵匡胤道:不错,群主应该懂
李世民:+1
朱元璋:群主,老朱这次可得请教你。
几人都等待着沈浩的回答。
他们也想看看这个群主到底什么有什么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