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襄河架浮桥
第五十六章襄河架浮桥
下午的小队长以上的会议按时召开。政委柳青讲解了当前全国各地抗日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同时也安排布置了游击队当前的五项工作任务。
最后,队长越祥就“征集木船,架设浮桥,欢迎主力部队过襄河”的最新任务作了具体安排。他说:“一中队的三个小队分别深入到襄河沿岸的齐心、群喜、努力和沿河乡发动群众,征集木板、檁条、树木、铁丝、抓钉和麻绳等物资;二中队沿襄河上下游征集木船,寻找船夫,在齐心乡上下河道勘查水情,确定浮桥架设地点;三中队在根据地开展练兵的同时,训练架浮桥的技能,届时架浮桥要发挥作用。”讲到这里,越祥又加重语气强调道:“下去的队员一定要注意政策、遵守纪律,讲究方法,不准强征强买强要,树立我们游击队的好声誉。”
第二天一早,各中队分别执行任务去了。
一周以后,地处齐心乡的的襄河岸边堆满了门板、檁条和树木,很明显浮桥选址就在于此处。这些物资都是当地老百姓自发捐献出来的,还有的老百姓把自家的房门拆下来送到了前线。
各乡民众积极响应号召,还相继组织了征粮、担架、运输和修路队;沿路设立了接待站、茶水站。到处都是一派支前忙的热火朝天的景象。
经勘测,齐心乡与对岸的皇庄河床宽约2600多米,最深处有15米,流速每秒3米以上。在这样险要的地方要想短时间架起浮桥是很困难的。现在有了船工、有了工匠,最缺的就是船只了。据统计,二中队做了大量的工作,从上下游拦截木船120只,从皇庄船行借来木船500只,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为了迅速筹集船只,军分区还派出两个连的兵力,从沙洋以下的河流拦截木船250只,并从沙洋船行借来木船100只。基本解决了用船的问题,等于完成了任务的一半。同时,齐心乡余家台村还组织两个铁匠铺打铁抓钉100多公斤,收集了100多个石磙,用于系在浮桥下面沉重,稳定桥面。
架浮桥的各种材料备好后,三中队的一、二小队配合船工和工匠从襄河两岸向中央开始架桥,按船的大小编成排,船上绑檩子,檩子上面铺木板,一个船一个船的向前铺。浮桥是从两头搭的,在桥中间,还架了4只活动船,便于上下游来往船只通过。浮桥刚架好,河水上涨,水流湍急,架好的浮桥多次被冲断。三中队的队员及招来的船员和当地工匠多次组织抢修,上午12时,方才稳定浮桥。
这一天,红日高照,晴空万里,气温明显上升。初春的河水不是很寒冷,但也有些凉意。
“下水!”襄河西岸,随着越祥一声令下,一颗红色信号弹腾空升起。
河西岸的一中队一小队队员纷纷跳下河,分成两排用肩膀顶住船只,防止上下游晃动。
河东岸,二中队二小队队员看到红色信号弹后,也纷纷跳进河水,分成两排用肩膀顶着稳定船只。
河中间,由会游泳的部分游击队员和船工组成护桥队,由余冰、余水俩兄弟负责,主要任务是一边划小船固定浮桥船只,另一方面在河中央巡逻,防止各种意外事故发生。
一切准备就绪,越祥来到主力部队首长面前,敬礼道:“报告首长,浮桥已架好,可以通过,请指示!”
“好!辛苦你们了!”首长回了一个军礼,举起右手向后一挥命令道:“过桥!”
早已在襄河西岸排成4纵队的主力军官兵,
浩浩荡荡地顺利通过浮桥向东开发,特别是看到那些一辆辆辎重汽车拖着大炮和军用物资从浮桥上安全通过时,在场的群众和游击队员心里无比地高兴。
夜幕降临,浮桥两边船只桅杆上悬挂的马灯全部亮了起来,像一条彩虹飞架襄河两岸,直到深更半夜,主力部队和一部分辎重汽车才全部通过浮桥。
在主力部队通过浮桥的过程中,当地群众自发的在襄河两岸摆设了100多处茶水站慰问大军;各乡的妇女组织还送来了拥军鞋2000多双;军分区还组织了4个宣传队来到襄河两岸,打快板唱歌曲,为过河主力部队的战友鼓劲加油:
快板打来呱呱地响哟,
大部队雄赳赳过浮桥,
奔赴前线勇杀日寇哟,
英雄美名襄河两岸传。
现场场景十分感人,过桥官兵不断向两岸的群众挥手告别,同时也向河水中的游击队员敬礼致意。当最后一辆汽车通过浮桥后,泡在水中近10个小时的游击队员个个有气无力了,有的一上岸就倒在了沙滩上,有的却倒在了岸边,-下半身浸泡在河水中。见此情景,岸上的队员和现场的群众纷纷来到倒下队员的身边,扶起身子,给水喝,喂食物,扶他们站起来活动活动身体,尽快恢复体力。
队长越祥命令报务员吴限马上向军分区发报,报告主力部队顺利过桥的喜讯,并请示游击队下一步的任务。
”报告队长,军分区首长回电!”报务员吴限递上电报。
越祥看过电报后,转身向身边的通信员小张命令道:“通知各中队长来这里开会;请各位乡长也来参加。”
“是!”
不一会,参会人员全部到齐,就地围座在襄河岸边的沙滩上。
“同志们,各位乡长,你们辛苦了!现在临时召开战地会,传达军分区首长的指示:一是军民合作做好浮桥的善后工作;二是游击队就地待命。”越祥说道这里,首先感谢各乡乡长和人民群众为架浮桥的大力支援和无私的奉献,并就撤桥的善后工作作了具体安排。最后命令道:“二中队一小队协助乡干部工作,要求船工和工匠们积极参与,做到善始善终;炊事班就地生火做饭;其他中队和小队就地生火烤干衣服,随时待令。”
散会后,各乡长组织老乡们送来了熟土豆、红苕、杂粮窝窝头等一些现成的食品和旧衣服。有些游击队员本来就住在襄河岸边的几个乡村里,父母亲把家里仅有的一点吃的和能穿的衣服也全都送来了。一幅幅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场景,在襄河岸边的篝火前徐徐展开......
“报告队长,军分区电报。”吴限递给越祥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