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 章 大好河山
「羲和,清霁,你们来看,杭城风景如画,令人沉醉,大周幅员辽阔,还有许多这样风景秀丽的地方,这大好河山,朕希望是天下人的大好河山,而不仅仅是那些豪门望族的私家花园。朕希望在大周的土地上,不管出身如何,只要是有才学,有能力,有一技之长,都能有用武之地,而不会因为出身被埋没。」
「陛下说得太好了,天下应该是天下人的天下,而不是权贵们的江山。」武羲和忍不住拍手称赞。
「陛下雄才大略,心怀苍生,实乃百姓之福。若是以后选拔任用能完全不计出身,多少寒门子弟定会感念陛下大恩,竭尽所能报效朝廷,为百姓谋福祉。」
姜黎的一番话也说得吕清霁热血沸腾。
吕清霁想,若是圣上掌权之后,不仅是他自己有了希望,千千万万的寒门学子都有了希望,哪怕是贫苦百姓出身的,只要有才干有能力,有一技之长,都能得到朝廷重用,发挥自己所长,这样的天下,是多么令人向往啊!
「清霁,你才能出众,不妨你来说说若是要实现朕的理想,需要具体做些什么吧?朕想听听你的想法。」
吕清霁写的文章姜黎都调阅出来读过了,确实很有文才,又鞭辟入里,但是关于如何打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大周天下,他却没有在吕清霁的文章中看到过。
是啊,要想做到公平公正,不计出身,谈何容易?
「陛下相问,微臣自当知无不言,若是有言语不当之处,还望陛下恕罪。」
如何让大周的官场之中奉行公平公正的原则,这些年,吕清霁不是没有想过,特别是当他知道自己被豪门世家的子弟取代的时候,他就不希望其他寒门学子也像他这般,好好的前程无端被人给替代了。
「清霁,你但讲无妨,这里就我们三人。」
「启禀陛下,微臣想说的第一点,官员的任命不能单纯依靠吏部的判断和几位位高权重的大人们的判断。如若某个官职有空缺,可以设定一些条件,凡事符合条件之人,均可报名,可依次通过文试、「实战」选拔,选出第一名,再看这个第一名以前的官声如何,如果确实是为官清廉、做事认真、能力出色之人,便可任命他担任这个官职。如若此人之前政绩不佳,那么选拔就重新从报名开始,再进行文试、「实战」」
「吕县令,你说的「实战」是不是指让报名者来回答具体问题,问题嘛就是担任这个官职之时会遇到的实际难题和具体事情?」
哈哈,武羲和觉得这不就是她前世应聘工作之时的笔试、面试吗?
「娘娘圣明,正是如此,这样一来可以避免被任命之人只会夸夸其谈、纸上谈兵。」
「这个主意好,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官员的任命牢牢把握在吏部和某几个人手里。我朝的科举考试,之所以能做到公平,也正是因为每届的主考官都不是固定的某位朝中要员,而是在轮换,不管出身如何,只要是真的金子,总会有主考官欣赏,哪怕不对这一届主考官的胃口,下一届总还是有机会的。」姜黎对吕清霁的建议非常赞同。
「是啊,陛下,到时候每一个官职的选拔,负责出题和评分的考官最好都要临时抽选,陛下如果不忙的话,也可以亲自考核,择优任用。这样一来,姚泽洋之流就很难再有混迹于官场的机会了,更别说官员亨通了。哪怕他一次运气好得了吏部员外郎的官职,但升迁之时都要层层考核、选拔,绝对难以胜出。」
这样的选拔方式累是累了点,但总比让无能之人占据高位要来得好,让科举中选出来的有才之人得不到合理分配要来得好。
武羲和也觉得吕清霁的方法很不错,笔试加面试,肯定是优于被张敬之和吏部那几个尸位素餐之人任意决断要来得好。
「没错,若是采用此种选拔方式,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去争取自己理想中的官职,工部的官员想尝试去吏部,吏部的官员想尝试去刑部,刑部的官员想尝试去户部,地方官想来京畿,京畿之中的官员想去做封疆大吏,只要有空缺,都可以积极报名,只要能力够,就能上。按照此法,像清霁这样的有才之人,也不至于被困在杭城八年之久,还白白被诬陷没有实干能力。满朝文武对你不熟悉,也就这么被姚思兴、姚泽洋叔侄给骗了。若是有这样的选拔,当着大伙儿的面,清霁你对具体政务应对如流,大家也就知道谁在说真话,谁在说假话了。」
「陛下圣明,微臣以为现在的官员选拔之时,吏部的各位大人们带了太多的个人想法,那些豪门士族子弟往往被认为有才有德,被派去重要的位置,而寒门子弟,往往被视作不入流,只会死读书,只能被任命一些无实权的职位或者被派去偏远所在。」
「清霁,你所言朕何尝不知?那些寒门子弟刚刚看见金榜题名还是欢天喜地,但当任命的诏书下来以后,高兴的又能有几人?被任命要职的寒门子弟少之又少。无背景、无家世之人以为寒窗苦读就能实现心中所想,但这世道却还是辜负了他们。」
「如今有了陛下,微臣相信,无论出身豪门,还是出身寒门,即便是出身普通农家,只要有才学,就能得到适合他们的官职。」
「清霁,你方才说的选第一名再看他以前的政绩,若是不合格重新来过这一点非常要紧,而不是选前几名来看谁的政绩最佳来选拔其中一人。吏部对政绩的考核容易作假,姚泽洋就是用政绩不佳来攻击你的。关于政绩的考核,等回了京畿,咱们也要再商议看看具体的细则,想想怎么样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公平。」
「是,谨遵陛下旨意,微臣不知道吏部对官员考核的具体流程是怎么样的。」
「这个不急,等朕先把吏部从太尉一党手中拿回来咱们再仔细来商讨更合理的考核方式也不迟。」姜黎这话说得胸有成竹,武羲和猜测他心中应该已经有了主意。「清霁,你继续说,第二点是什么。」
「启禀陛下,这第二嘛,微臣觉得可以在科举中增设武举,这武举既要考兵法策略,又要考武艺水平,还可以让举子们各领一队人马行军布阵,看谁更胜一筹。」
「这个主意好,如今我大周的确缺乏年轻有为的将领,武将的选拔方式应该多一些才是,除了像羲和这样靠军功晋升,朕以为靠武举选拔也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方式,羲和,在这件事情上,你最有发言权,你以为如何?」
姜黎看武羲和听得兴趣正浓,赶紧很识趣地将话题递了过去。
「臣妾也很赞同吕县令的提议。若是开武举,定能为我大周更快地招揽到优秀的将领。」若是真的开了武举,武羲和倒是很想去做一次主考官,但是她现在这个身份她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去。
「若是他日开设武举,微臣以为娘娘是第一年武举主考官最合适的人选了。」
吕清霁的这番话让武羲和很意外,也很感动。
若是姜黎说这话,武羲和并不会觉得吃惊,姜黎现在虽然壳子是古人,但他芯子是与武羲和一样的现代人,认可男女平等,不会因为她是女子而否定她的能力,不会因为她是女子而觉得她不能当主考官。
但是吕清霁能有这种思想觉悟武羲和还是深受感动的,武羲和越来越觉得吕清霁这人能处,有想法他是真敢说。
「清霁与朕想到一处了,朕也觉得这首次武举的主考官,非羲和莫属。这武举之事,朕就放心交给羲和了。」
哈哈,既然众望所归,武羲和也觉得那就不必推辞了:「臣妾遵旨,定将竭尽全力办好武举。这第一关嘛,得先考兵法谋略,行军打仗,能智取绝不强攻,力求将我方损失降到最低,能兵不血刃当然是最最好的,所以智谋非常要紧。这第二关嘛,就考武功。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考功夫其实简单,设个擂台,按照文试的成绩由低到高上擂台,看谁能在擂台上笑到最后。这第三关嘛,就如吕县令所言,可以让文试、武试优异者,各领一队人马,分几处排兵布阵,看谁能最先完成臣妾布置的任务并将所属人马损伤减到最小。第三关各人所带领的士兵自然不能用真刀真枪,可以用烧过的木棍代替刀剑,对方士兵衣服上的关键位置若是被木棍戳中带上黑色印迹,便被判断为死亡。」
尽管还是没影的事儿,武羲和却安排得详详细细,说得神采飞扬,姜黎和吕清霁在一旁也听得津津乐道。jj.br>
「清霁,你这主考官选得再合适也没有了,羲和带兵多年,打过胜仗无数,没有人比她更了解军中需要怎么样的将领。」
「陛下圣明,娘娘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若是选出来的武状元,能够再得娘娘指教一二,就更能如虎添翼了。」
「哈哈,那到时候选出来的武状元可要算是我的门生。」不仅能做主考官,还能收弟子,武羲和想想都觉得很开心。
「这样一来,朕的羲和以后说不定就桃李满天下了。」看武羲和那么开心,姜黎也跟着笑了起来。
「清霁,是不是还有第三点?」姜黎期待地看着吕清霁。
「启禀陛下,微臣想的第三点,是可以在全国各地设置百姓自荐的铁匣。天底下的才能千千万,不仅仅读书之人、习武之人能为朝廷所用,其他一些才能也可能是朝廷用得着,但百姓却没有可以得以施展的机会。陛下可以在各地衙署设置铁匣,百姓若是有特殊的才能,可以写信自荐,这些信件每天由专人负责从铁匣之中取出,派快马送至京畿,再由专人负责记录摘要,归纳甄选后报陛下御览。」
哦,写自荐信,这个方式确实也不错。武羲和表示赞成。吕清霁确实很有几把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