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卖点花生

第22章 卖点花生

日上竿头,只见一位农夫用扁担挑着一对箩筐走向城门。

两箩筐里装满了花生,装满花生的箩筐将他肩膀上的扁担压得很弯。

农夫很壮实,因此虽然一百多斤的重物在肩上,但他依然健步如飞。

他来到城门下,然后他发现城门下只有他一个路人。

厚实的城门紧闭,只是在一侧开了一个小门。

农夫挑着花生走向小门,在门口,门卫把他拦下。

此刻门卫只有一个,那是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

门卫老头说;“口令?”

老农说:“床前明月光。”

门卫老头说:“你的口令不对,床前明月光是上个月的口令。”

老农皱眉:“那这个月的口令是什么?”

“我不能告诉你。”

老农带着祈求的语调说:“老哥,能不能通融通融,我就是去城里卖点花生,下午就回去。”

“没有口令不能进城,这是规矩。”

老农是石头村人,石头村就在城市的郊区,十天前他拿着一些土特产来城里卖换钱贴补家用。

十天前的口令就是“床前明月光”。

其实老农卖土特产得到的钱,大多用来买盐,买烟丝和买农具。

想到等下不能进城把花生卖掉,他心里本能生气:“都大半年了,什么时候城市才不需要讨厌的门禁。”

门卫老头说:“想必,恐怕,只有卧虎山上没有匪人了,外面的人进到城里来,才不需要口令。”

老农抱怨:“既然卧虎山有匪人!那为什么朝廷不派兵来围剿?……真是讨厌!”

“你问我,我问谁?”

老农灵机一动说:“现在这里没人,你能不能偷偷告诉我,口令是什么?”

那门卫老头白了老农一眼:“你想多了。”

老农说:“这样好了,我给你秤两斤,然后你再告诉我口令?”

老农的建议让那门卫嘿嘿笑,他说:“我看行。”

随即,老农把肩膀上的扁担放了下来,他用荷叶包了两斤花生给了那门卫。

“麻烦告诉我这个月的口令。“

门卫老头说:“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就是这个月的口令。”

门卫的话让老农一愣,然后他说:“疑是地上霜??”

“对,这段时间进城的口令就是疑是地上霜。”

老农心想:他妈的,这么简单的口令刚刚我也不乱猜一下,白白浪费两斤花生。

进城后的他,挑着箩筐来到了青云街。

此刻的青云街上只有几个闲逛的路人,和几条乱串的野狗。

那些沿街店铺绝大多数都是大门紧闭。

这以前的青云街,尤其在节假日里,那是人头攒动,摩肩擦踵。

作为一个小贩,看到如此冷清的街道,老农心里一阵悲哀。

上一次,同样是这个时间点,他在这条街卖土特产的时候,街上还不像今天这般冷清。

老农对那几位在街头闲逛的路人吆喝:“卖花生勒!上好的花生,五文钱一斤,快来看一看瞧一瞧呀!”

他吆喝了大半天,也没有一个人上来询问。

看到这样的场景,他想,今天肯定卖不完100多斤的花生了……别说等到天黑全部卖完,最后今天能卖50斤那就阿弥陀佛了。

小巷子里走出来一个人,那人老农认识,那人是这城里技术最好的木匠。

老农对走到跟前的那人说:“杨木匠,

要不要买点花生?我的花生质量很好,颗颗饱满,买回去拿来油爆,或者炒,都非常的完美。”

停下脚步的杨木匠往箩筐里看了一眼说:“多少钱一斤?”

“五文钱一斤。”

要是以前,杨木匠很少在街头与那些小贩讲价,但想到自己已经有大半年没有活干了,没有收入,只是吃老本,他本能说:“五文钱一斤太贵,四文钱我就买。”

老农说:“四文钱一斤也可以,但是你要买20斤往上。”

“那就来20斤。”

在给杨木匠秤花生的当下,老农说:“这以前城里的人,现在都跑哪里去了,杨木匠你知道不知道?”

杨木匠说:“还能跑去哪里?他们当然是离开这里,另谋出路去了……如果我再年轻十岁,我也一样离开这座城市。”

“他们为什么要离乡背井呀?”

“找不到饭吃,只有离开,要不然留在这里肯泥巴?”

“这样看来,只要卧虎山上的匪人不被消灭,这个城市会渐渐衰落下去。”

“你这小贩说的非常对。”

这一天,老农只卖了30斤的花生。

因为花生卖不出去,让他很是恼火,他心里骂着:狗日的皇帝,小小的卧虎山你都搞不定?要你有什么用。

挑着箩筐回家之前,他还去了“林记”买烟丝,以前来买烟丝,那需要排很长的队伍,今天他不用排队就买到了烟丝。

夕阳才西下,整座城市就无比的安静。。.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陈立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陈立传
上一章下一章

第22章 卖点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