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剑林书院
「但是,和这副卷轴上的图有什么关系?」楚权看着手中卷轴问。
赵延城接过楚权手中的图,「这是,世上为数不多可以证明有仙界存在的卷轴。」
楚权无言以对,他听到许多类似的传闻,但谈论之人,也只是说从老一辈人口中听说来的。
在楚权看来,不过是些无稽之谈,若真有仙界,为何没有人见过仙人?
「朕知你心中困惑。」赵延城将卷轴铺开在案几之上,「此图名为记闻录,上刻有古文字,记录大央开国以来,第一次仙人下界。」
「大央建国至今,已有一千二百三十一年,共有两次仙人下界。此图中记载开国二百二十五年,有瑞兽白泽带法旨降临,赐福人间,有仙人自天门而出。仙人每五百年下界,在人世间游荡五年,最后,开设修行之人的比试,选取有天赋的修行者进入仙界,这场比试名为仙门大醮。」
楚权皱了皱眉头,如果是真的,还有四年时间,就到下一次仙人下界了。可这其中,有诸多说不清的地方。
这种骇人听闻的消息,为何只是市井小民的饭后谈资,却没有典籍记载?
既然是所有的修行者的比试,为何要以道家祭天仪式的「大醮」二字命名?
赵延城见楚权皱着眉头,猜到他心中疑惑,开口道:「你是疑惑,为何没有记载?」
说罢,他抽出宣纸,用毛笔沾了沾墨汁,在纸上抄下卷轴的文字下:大央二二五年,仙人自天门出。瑞兽白泽,口携法旨,赐福人间……
每当他写到下一句时,上一句的字体竟然会慢慢消失,白色宣纸崭新无比。
「若是用刀笔刻下会如何?」楚权问道。
「会恢复如初。」赵延城摇了摇头。
「那么这幅图,为何能存于世间?」楚权问道。
赵延城指了指夹杂在纹路中的文字,出声解释道:「此卷轴共七十二字,是由儒家七十二位小圣人所写,代价是七十二位小圣人修为尽数散去。」
「尽管代价如此之大,文字依然会慢慢褪色。」说罢,指了指文字周围的纹路,「这些纹路,是之后墨家三代巨子所刻,是墨家的一道阵法,具有吸附天地灵气、使卷轴不腐和文字不褪色的功能,所以这些文字才能保存至今。」
传言,在大央开国前有诸侯国无数,其中有九大帝国称霸大陆,他们分别占据天下九州之地的大部分土地。
那时诸子百家争鸣,能人异士极为多。
有擅长谋略的纵横家,擅长制造机关和兵器的墨家和公输家,擅长五行咒法和占卜文天、历法的阴阳家,擅长治国的法家,有医术通天、能肉生白骨、起死回生的医家,现在依旧昌盛的儒、道两家……
最早提出九州之说的,乃是阴阳家掌教,说天地间有气运一说,各州气运孕育了九大帝国。
九州之说被提出后,诸侯国之间,战事千年不休。
大央王朝自雍州起兵,先是吞并诸侯小国,随后一扫七大帝国,将占据冀州气运千年的大罗王朝,赶至北方的极寒之地,形成如今两朝对峙的局面。
那时纵横家和墨家为大央王朝入主中原,做出极大的贡献;所以他们在当时的地位,甚至远高于儒家和道家,是当时百家之首。
阴阳家占卜出这九州中,以冀州机缘气运最盛。所以,大央帝国集八州之地的气运,才勉强将占据冀州气运的大罗帝国赶向极寒北地。
入主天下的大央王朝所做第一件事,就是请阴阳家掌教重新敕令州地。
将九州划分为如今的十六州,把冀州气数一分为四,分出幽州、营州、并州;横跨冀州和雍州北部封为陌州;横跨梁州、荆州和扬州三地南部,封为林州;雍州以西,包括西域在内,封为凉州;粱州以西的百万大山之地,封为邢州。
随着十六州渐渐纳入大央版图,不再需要纵横家去他国辩述游说。随之而来的,就是纵横家地位一落千丈,渐渐被尚武的兵家所代替。
而阴阳家本就与道家殊途同归,随着历史的推移,二家合一,形成如今的道教。
至于在诸侯国混战时,崭露头角的墨家,本应该昌盛绵延,却在这几百年间,渐渐销声匿迹,和这记闻录有莫大关系。
墨家最鼎盛时,人数也只有不足一万,损失三位集墨家气运与一身的巨子,已经伤及根本。
儒家依旧昌盛的原因,那就要说说儒家庞大的人口基数有关了。
大央兴科举制,入朝为官最稳妥的办法就是读圣贤书,书中自有黄金屋嘛,这也造就儒家兴盛不衰。
大央王朝经过成百上千年的修养,早已不是建国初期礼崩乐坏的时代。
赵延城继续说道:「皇室之所以在意这些修行者之间的事情,其实很大的原因是对朝廷有利。」
「国运,是朝廷最看重的东西。参加仙门大醮修行者,来自大央和大罗两大朝廷,和周边附属小国。仙人会将气运分散,按仙门大醮中修行者的排名,将气运散入各国国境;排名越靠前的也更有资格,被仙界强大的宗门所培养。总之,在仙门大醮中,排名越高好处越多,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朝廷。」
「千年前正是因为大央修行者不敌大罗,导致大罗日渐昌盛,压制了大央百年。正是那次惨败,所以朝廷才会不惜代价,请儒家小圣人和墨家巨子刻下此图,用以警历代国君,不仅要注重科举、政务和军事等一干事务,还要培养强大的修行者。」
说完,赵延城眼睛盯着楚权。
楚权皱了皱眉头,问道:「这便是江湖的由来?」
难怪朝廷会放任修行者,对其不管不顾。
在军中常常听闻那些修行者所在的江湖,不免心生向往。
赵延城没有否认,点点头:「并非所有江湖人士都是修行者,其中不乏武艺高强的普通人。」
「朕听闻你曾被大罗一百一十名重甲骑军包围,最后你单枪匹马,连斩九十三人,自己身受重伤脱困,可有此事?」
「回陛下,却有此事。」楚权说道。
赵延城起身将卷轴放回书架,然后从书架的一个盒子中取出一个令牌,坐下后递向楚权:「这是剑林书院的入学令,朕希望你会像上阵杀敌一般,在仙门大醮中取得好成绩。」
楚权看着令牌上刻有剑林二字,知晓这令牌的贵重。这是由朝廷督办的书院,里面的弟子不是皇亲国戚的子嗣,就是功勋老臣的子嗣。
大央开国至今,一直有寒门子弟难入仕的说法,历代皇帝深知其中利害,想方设法打破这种局面,朝廷便开设了剑林书院。
贵族子弟想入朝为官,只有三个途径,一是从军,用军功换取武将官职;二是和寒门子弟一样,读书参加科举考试;三则是,进入剑林书院修行,按实力高低授予官职。
这所谓的书院,可不培养读书种子,而是培养修行者。其中出来的人,少数会入武禁阁,多数则会留在剑林书院修行。
武禁阁,是朝廷为修行者专门设置的机构,其职务主要针对那些以武犯禁的江湖修行者。
于此,既能打消贵族举荐无才无能的小辈入朝做官的念头,也让寒门子弟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赵延城见楚权迟迟不肯伸手接令牌,随手就将令牌丢到楚权怀里。
楚权默然无语,这是强制要让他进剑林书院啊!
赵延城抬手制止欲张口说话的楚权:「此事就这么定下了!后日,记得上朝;另外,你也切莫忘记两个月后前往剑林书院求学。」
不容置疑,只能应下。
楚权无奈起身:「臣告退!」
赵延城嗯了一声,拿过旁边的奏折开始批阅。
楚权踏出沁园殿殿门,将令牌揣入怀中。就看见赵鲥鱼托着一个瓷碗拾阶而来,应该是皇帝喝的药。
「楚将军,我徒儿已经将你的战马牵来。」赵鲥鱼笑着说道。
「多谢公公。」楚权抱拳道。
「分内事而已,老奴还得给陛下送要去,就不能送将军出宫了。」赵鲥鱼说道。
楚权点了点头,说道:「无妨。」
下了台阶,看见小太监牵马等候,楚权上前接过马缰,道了声谢,小太监慌忙将腰弯的更低说:「不敢。」
从始至终,小太监都低着头。
楚权没有多加理会,骑马离去。
此时还未到换防的时辰,巡逻的士兵和皇宫门口的士兵还是先前的人马,一路畅通无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