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说书先生(一)
数日后,朝廷的嘉奖令发至阜城沈家,随同嘉奖令一起的除了朝廷赏赐的金银财宝外,还有一副皇帝亲手题写的匾额,上书「忠勇无双」四个大字,可见皇帝对此次敦煌保卫战取得胜利的兴奋之情。
大殷帝国和北辽虽然停战数十年,但是辽人却是时不时地就来侵扰大殷帝国的边境,而这次辽军趁着新君即位之际公然兵临城下,既是对帝国边防的试探,更是对新君的威慑。
在和北辽对峙的这些年中大殷帝国已经很久没有胜利了,此次获胜,不光是打击了北辽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士气,更是给了皇帝赵泽极大的鼓舞,让本身就得位不正的赵泽获得了巨大的信心,他相信自己的文治武功一定会超过历代帝王。
而受到皇帝嘉奖的沈家更是风光无限,虽然沈老爷不在家中,但是整个阜城的达官显贵全都带着贺礼来到沈家,作为阜城第一家族,沈家的荣耀就是阜城的荣耀,整个阜城的上流社会都与有荣焉。
作为阜城父母官的陈文广自然是不会缺席这样的盛会的。
在其他达官显贵都已到达沈家之后,陈文广的车轿才姗姗来迟,缓缓停在了沈家大宅前,站在门口迎接宾客的蒋仁连忙上前亲自迎接。
陪同陈文广一起前来的还有捕头顾剑章,捉刀人秦寿。二人跟在陈文广后面一起进了沈府,只是在路过蒋仁身边之时,秦寿的目光异常犀利,并贴着蒋仁的肩膀轻声说了一句:「走着瞧。」
蒋仁同样是低声冷笑:「奉陪。」他心知上次深夜截杀了秦寿的那名手下,肯定惹怒了秦寿。尽管那人的死是三方妥协的结果,但是秦寿此等阴险之人,必然记仇,他动不了沈家的主子,自然把这笔账记在了蒋仁头上。秦寿和沈家,和蒋仁的这笔账迟早要算,这是后话。
随着陈文广进府,整个阜城的上层名流基本都到齐了,沈家宴会厅内济济一堂,虽然沈夫人并没有通知这些人,但是朝廷的嘉奖令一到阜城,这些人便得到了消息,纷纷不请自来,因为他们明白沈家的前途不可限量,只要抱紧沈家的大腿,以后的日子自然是不用愁,荣华富贵享用不尽。他们的恭维也让沈夫人觉得非常受用。
由于沈霁是在家里的唯一的男丁,自然被要求到这宴席之上陪客人,这种场面沈霁虽然早就见惯了,可是他从来没习惯过,面对这些附庸拍马之辈,沈霁打心眼里的就瞧不上,怎奈母命不可违,他只能按着性子坐下来陪他们。
觥筹交错间,宾客们极尽吹捧之能,说什么:
「沈彬在军营之中步步高升,早晚能够封侯拜相,位极人臣。」
「虎父无犬子,沈家代代出人才,无愧于阜城第一家族的称号。」
「沈家两位公子都是人中龙凤,兄弟皆是阜城年轻人之楷模。」
......
什么好听,挑什么说,把沈夫人乐的笑开了花,她获得了极大的虚荣感,丈夫儿子皆如此优秀,受人敬仰,对她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开心的事了。.
更有甚者,提议将自己闺女许配给沈大公子,而一人提及此事,立马引起其他人纷争,家中凡有闺女的,都站起来表示要和沈夫人做亲家,实力弱点的甚至愿意让女儿做妾,只求和沈家这颗大树绑在一起,而家中没有闺女的,则是一脸的无奈和羡慕,像是错过了一桩极大的买卖似的。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恭维,沈夫人自然是开心,只是席位上的沈霁却是待不下去了,阜城作为儒圣之地,自古便讲究礼义廉耻,讲究谦逊,可是在面前这些人眼里,表面的情谊只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交换,虚情假意早已深深刻画在这些人的脑子里,所谓的仁义礼智只不过是用来掩饰他们丑恶嘴脸的遮羞布。
沈霁实在是听不下去了,酒至半巡,他便找了个理由离开席位,独自一人来到府外。沈夫人知道沈霁的性子,也不勉强他,随着他去,只是让贾忠跟着他。
「二爷,最近天桥边来了个说书的老头,最爱讲一些稀奇古怪的事儿,很多大人小孩喜欢跑去听,您要是嫌闷,我陪你去那玩会?解解闷?」
「说书的?讲什么,三国还是水浒啊?」沈霁漫不经心地说道,说书本子里的那些段子他压根没啥兴趣,除了四之外,这些野史啊,演义啊,他早就看烂了,真要论说书,他只会比那些人讲的更精彩。
「不是这些,我听别人说这老头专讲一些海外的奇闻,可有意思了。」
「海外的?」沈霁一听倒是来了兴趣,他不由得想起了吴老鬼之前和他讲的一些事,难道这个说书的也曾去过海外?
「听你这描述,还有点意思,那我就去看看。」沈霁一边说着,一边向天桥边走去。
所谓的天桥其实就是内河上的一座桥,名叫招贤桥,关于这条内河有着很多传说,其中最为神奇的就是这条河的来历。
阜城总共有两条河,其中一条在城外,将阜城紧紧地围在里面,是一条人工开凿的护城河,县志上都有明确记载,距今已有八百年之久,还是前朝之事。
而横贯在阜城内部的这条河却是没有任何记载,只有无数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便是说这条河是由一条真龙陨落于此处造成的,当然这是神话,一般没人信,毕竟谁都没见过真龙。
不过让阜城人惊奇的是在这天桥的桥头长有一棵参天大树,此树是一棵红杉树,高约三,直径约有两尺,十多个成年人都抱不过来,没人知道这棵树的来历,也没人知道它活了多久,它和这条河一样,背负着太多的不为人知的传说,远远看去,这棵树就像一把张开的大伞一样,树立在阜城之中,白日里老人孩子们都喜欢坐在树下乘凉玩耍。
不过此树最让人称奇的不是它的高大,而是一年四季,它从来没有长过枯叶,四季常绿,比松柏之流更为旺盛,同时在当地阜城百姓的口语相传中,这棵红杉树有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龙神。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没人清楚,自古有之而已。
沈霁带着贾忠一路直奔招贤桥,此时虽然正值晌午,但是天上的太阳却没有前几日那般晒人,反倒是有些昏沉闷热。
还没到地方,沈霁远远地就看见桥头边的大树下已经坐了不少人,大部分都是些老人和小孩,而在这些人中间,沈霁已经隐约地看见那名说书人的背影,只是随着离这个说书人越来越近,沈霁的心竟然毫无征兆地跳的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