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新政
自从颜梨州走后,皇帝赵泽终日惴惴不安,终于在一日傍晚,他收到了一封来自应天书院颜梨州的密信,皇帝迫不及待地看完之后,高兴的抚掌大笑。
「终于把这根刺给拔了,寡人可以高枕无忧了。」赵泽一边说着,一边就着烛火,将密信给烧掉了。
「传旨给王半山,明日早朝我要看见他的《资政新论》。」心中大患已除,赵泽这才有心思处理政事。其实王半山数日前就已经向他进谏了自己草拟的关于政改的若干建议,不过那几日,皇帝一直想着赵鼎的事,没有心思看这些。
次日早朝,朝堂之上,一片肃静。
皇帝赵泽高坐于龙座之上,他手持着宰相王半山撰写的《资政新论》仔细阅读,下面的大臣们垂手而立,静静地等待着。
「爱卿辛苦了,这本《新论》寡人已经大致看过了,写得非常好。」赵泽一边举起手中的书,一边向站在最前面的王半山投去赞赏的目光。其他大臣们则是一言不发,心中暗暗揣度着王半山在书里到底说了什么,引得皇上如此赞誉。
「谢陛下夸奖,献可替否是臣子的本分,臣之拙见,还需陛下圣裁。」看见皇帝对自己的建议特别满意,王半山总算是松了口气。
多年前,王半山还只是大殷帝国的一名小小的县令,但是其作风朴实,给百姓们做了不少实事,在当地百姓中口碑甚好,贤明远播,引得应天书院院长颜梨州的注意,于是写了亲笔信向先皇推荐了他。
而后王半山一路高升,一直做到京兆尹,由于感念颜梨州的知遇之恩,而颜梨州又是当时的二皇子赵泽的师傅,所以王半山投桃报李,经常在先帝面前夸赞赵泽。赵泽登基后,在颜梨州的推荐下,王半山当上了大殷帝国的宰相。
做了宰相的王半山更是兢兢业业,现在的大殷帝国内忧外患,所以王半山主政后的这大半年以来一直希望能够改变大殷的国势,只是由于赵泽刚刚登基,人心不稳,不敢有太多动作,加上泰山行刺后,更是无心朝政,以至于王半山屡次进谏治国之策,都没得到赵泽的重视。
如今赵鼎之祸已经解决,赵泽这才想起了王半山,虽然自己为了登上皇帝的宝座,不择手段,费尽心机,但是赵泽的内心也渴望能够成为唐宗宋祖那般的一代圣君,即使得位不正,也能够受到世人敬仰。
「爱卿,你来给诸位讲讲你的主张吧,也让大家替你参考参考。」赵泽一边说着,一边朝王半山示意,让他站到中间来说话。
「臣遵命。」王半山向前走了几步,随即转身过来,面对众大臣。
「诸位同僚,我大殷帝国历经三百余年,如今正值内忧外患之际,北方辽国虎视眈眈,所抢占我领土至今未还;而国境内,土匪猖獗,占山为王者更是不在少数,朝廷却无力征讨,此皆因我军势太过羸弱,所以强兵迫在眉睫。」
王半山讲完,大臣们开始议论纷纷,有人同意,有人存疑。
一向和王半山不怎么对付的太师庞贯阴阳怪气地问道:「宰相大人,这些大家都知道,你就别卖关子了,直接把你的高论说出来吧。」
王半山听了,不慌不忙地说道:「想要强军必先富国,而想要富国必先富民,所谓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只有百姓们富了,才有足够的钱财缴入国库,才能强兵。」
「说得好,不知道宰相大人有何良策呢?」庞贯继续问道。
而站在大臣中间的沈行俭听了王半山的话后,却隐隐不安,他私下和王半山也有过交流,王半山的主张,沈行俭多少了解一些,但是他却并不赞同,因为王半山的主张已经触碰到了沈家的利益。
「富民之策,我总计向陛下提出了六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两条便是方田均税法和青苗法。每年二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百姓们贷款贷粮,每年收取一定的利息,分别随春夏秋两税归还,此为青苗法;同时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根据土地的好坏,划分征收田赋的依据,此为方田均税法;有了这两项法令,必能调动百姓们生产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杜绝有人隐田漏税。」
王半山话音刚落,官员们又陷入了一片议论声当中,赵泽坐在上面饶有兴致地看着,他倒要看看这些整日说着为国为民的大臣们对王半山新政的看法如何。
讨论片刻之后,皇帝站起来大声说道:「众卿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庞贯第一个走上前说道:「启禀陛下,宰相大人想要富国强兵的心情能够理解,但是他的提议是万万不行的。」
「哦?为何?」赵泽明知故问道。
「陛下,宰相大人的建议太过激进,方田均税法虽能增加朝廷财政收入,但是却是以侵占各个郡县乡绅的利益为代价,而这些乡绅是我们大殷国最基层的力量,如果他们的利益受到影响,必然会让他们心生怨恨,这会动摇国家的根本,所以万万不能如此行事。」
庞贯说完,朝中不少大臣站出来赞同他的说法。
皇帝听了,冷笑道:「众卿如此反对新政,莫不是你们当中有人隐田漏税,***不成?」
皇帝这样说,大臣们连忙跪下哀声说道:「臣等万万不敢。」
「沈大人,你觉得呢?」皇帝注意到了站在大臣里的沈行俭,可一直没发表意见呢。
其他人也是将目光投向了沈行俭,作为皇帝内阁四大智囊之一,沈行俭的话自然意义非凡,所有人都在看着他,不过大多数人觉得他会赞同王半山的建议,毕竟之前沈彬的事,王半山可是一直站在沈彬这边的,而庞贯却是那个一阵想要坑害沈彬的人。
沈行俭连忙走出来,跪着向皇帝说道:「回陛下,我大殷国积贫积弱已久,非一朝所至,变法图强固然是必要的,但是依微臣看来,这变法的手段应该循序渐进,太过冒进实非良策,故宰相大人提的这几项措施还需仔细斟酌。」
明白人都听出来了,这沈行俭似乎并没有站在王半山那边,而是偏向了庞贯这边,这让赵泽都有些惊讶,不过庞贯却是一点也不惊讶,而是略微有些得意,在他看来,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庞贯再怎么针对沈行俭,无非就是争权夺利,想要一家独大,不想让沈家父子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但是这王半山的新政却是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了每个大臣的利益,要知道那些隐田漏税的乡绅的背后不就是这些大臣吗?他们又怎么可能同意这样的政策呢?
「哼,你们都反对,别以为寡人不知道为何,但是寡人要告诉你们的是,新政必须施行,这就是国策。」赵泽一脸不悦地说道,本来自己想要励精图治当个明君,可这些大臣竟然没一个同意,此刻赵泽已经有些明白自己的父皇为何努力了一辈子还是改变不了大殷帝国江河日下的局面。
「陛下,三思啊。」以庞贯为首的大臣们还是不停地哀求着。
「朕已经三思过了,这本《新论》会给你们每人发一本,回去好好研读,明日每人给寡人一份建言,退朝。」赵泽黑着脸说道,说完之后,甩手便离开了。
而伴随着皇帝赵泽强行推行新法,一场风波即将席卷大殷帝国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