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穿越
楚芸正抱着自己的文件盒走在回家的路上,很不巧今天是她试用期最后一天,但是自己并没有得到这份工作,前期做了这么多的努力也全都白费了。原因据说是空降了一位老板亲戚家女孩,刚刚毕业需要过渡一下,于是可怜的楚芸就被迫下岗了。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失神,路过一个井盖时,没注意到翘起的一半,「啪嗒」一下,楚芸掉下了井中。谁也没有注意到此时的井中正泛着微微的绿光,而发光源正是楚芸脖子上戴的水滴形玉坠。
怎么回事,头疼欲裂,全身酸软感觉像是被人打了一般。楚芸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是破旧的房子,整体是木质结构,墙上还糊着泛白的报纸,整个装修风格像是十多年前在乡下老家看到的老房子。心里充满疑惑怎么跑到乡下来了,不是应该在医院吗?难道是被人给救了带回别人家了?
紧接着一股信息「轰」得一声传进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姑娘的身影。这里是1975年的贵州山区尧上村,这位姑娘和她一样也叫楚芸15岁,刚上初中,由于环境的原因,没有继续读书了。一家四口人,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家里还有个8岁的弟弟叫楚爱国。这次昏迷的原因是和自己的堂妹起了冲突,原身楚芸在河边捡到一窝野鸭蛋,由于太过高兴,惊呼声引来了堂妹楚倩倩的注意,楚倩倩比她小两岁,两个人经常在一起玩耍,平时也没少发生争执。原主也是个脾气不好的,加上是家里第一个孩子,难免娇惯了些。现在是计划经济时代,大家肚子里都没有多少油水,在这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这一窝鸭蛋可就成了不得了的东西,平时一年到头都见不到一回儿荤腥。所以才有了两人争抢鸭蛋,楚芸被堂妹楚倩倩推下河这事。幸好被路过的知青李宇哲救起。
李宇哲是去年来到他们村的,听说是***,家里出了事情,才被送来下乡的。平时话不多,都是埋头苦干在地里干活,也从来没听他喊过累,和别的知青都不太一样,一点也看不出来之前是一位养尊处优的公子哥。
楚芸习惯性的摸了摸脖子上的玉坠,哎呀,怎么这个东西也跟着来了。难道是玉坠救了她一命,可能吧,这是妈妈去世之前留给她的,应该是妈妈在天之灵在保佑自己吧。
「咔哒」一声轻响,老旧的木质门板发出的声音,打断了楚芸的思绪,有人从外面推门进来,入眼是一名中年妇女,穿着补丁的衣服。尤其是膝盖和袖口的两块大补丁更是显眼,从原身的记忆得知这位就是楚芸的母亲何素芬。与楚芸爸爸的包子性格不同,楚妈妈是一位性情泼辣的农村妇女。每天忙碌的都是地里那点活,虽然和村里其他妇女不一样,不爱跟人嚼舌根道是非,但是也是个厉害的性子,家里面女儿楚芸和儿子楚爱国就是她的底线,谁也不可以欺负自己的两个孩子。此时进来看到女儿已经苏醒,不由大喜道:「芸芸,你终于醒了?吓死妈了,你都昏睡了一整天。」说着话便过来抱着楚芸。被抱着的楚芸也是一愣,还没有反应过来。但是此时何素芬已经在拍着自己的背轻声安慰,她不由想起自己已经过世的母亲。以前自己做噩梦惊醒时,母亲也是同样的拍拍自己的背轻声安慰自己。现在穿越回了70年代,没想到可以再次体会这已经失去的母爱。虽然原主因为溺水已经不在了,但是自己占了她的身体就会代替她好好活着,照顾好她的家人,也不枉费白白占用她的身体重活一世。
何素芬又朝门外大喊道:「芸芸爸,快点进来,咱闺女醒了。」接着走进来一个黑瘦的汉子,这便是原主的亲爹楚朝阳,这里一共57户人家,楚家是村里的大户。楚朝阳结婚后就已经单独分了出来住,现在和楚芸爷爷奶奶住着的是他们的小儿子也就是楚芸的小叔楚朝军。楚朝阳是家里的老大,底下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作为家里的老大,什么苦活累活,都是由楚朝阳做,又是当爹又是当妈的,基本上家里的弟弟妹妹都是由他一手拉扯长大。如今两个妹妹都已经出嫁了,大妹楚朝芳嫁给了同村的赵二壮。二妹楚朝华由于读过书,长相漂亮嫁给了在镇上工作的董明超。董家父母都是在砖厂上班,董父提前退休把铁饭碗让给自己的儿子董明超接班,楚朝华也正是因为看上了董明超砖厂工人的身份才嫁给他。在当时农村小姑娘能嫁给城里有正式工作的工人,那可是不得了的。工人那是端的国家的饭碗,不会失业,每个月都有工资拿,还有票拿,比起在土里刨食的乡下人可是天上地下的差别。所以楚朝华每次回家探亲,看到这些乡下亲戚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楚芸的爷爷奶奶是逃荒跑来的贵州乡下,据说以前家里是大财主,所以两口子一直以来都是养尊处优的,很多事都做不好。生了老大楚朝阳后,就跟请了长工一样,家里大部分活计都交给老大做。可以说,楚朝阳还没学会走路就已经会学干活。到后来弟弟妹妹出生,也是由他一手带大,所以养了包子性格,有什么好事都紧着自己的兄弟姐妹。完全没想过自己家里已经很贫穷了。
「芸芸,怎么样了。头还晕不晕,爸给你端碗稀饭来吃。」楚朝阳说着便上来摸了摸楚芸的额头,接着出门端稀饭去了。这个年代由于是计划经济时代,买什么都需要票。买食物需要粮票,买布需要布票,买自行车等东西需要工业票。而这些票都是非常难得的,每个人有多少票都是有定量的。大家都是吃的窝窝头、红薯、玉米等粗粮。稀饭那都算是上好的细粮了,需要粮票来买。每个月都是有限额的,谁家也不敢多吃,如果不是家里有病人,是没有谁家里舍得吃细粮的,大多是换的粗粮来吃,每人也能多吃点,混个半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