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寒山奇遇展露才华
在林府的日子平淡无奇,没有发生什么引人注目的事情,除了环境有点压抑,我不能象以前那样为所欲为,其他过的还算惬意。*好在黛玉本来年纪小,又新近丧母,贴身服侍的就是嬷嬷和卓娅两人,即使和以前有些小小的变化,也没有人会注意到。
林如海最近比较繁忙,经常早出晚归匆匆来匆匆去,好象有很紧急的官务,我都碰不到他几次。
几个姨娘也忙于家务,无暇顾我。特别是乐姨娘,最近心情很好,容光焕发,走路都飘着的。现在林府一切都在她掌控中,丫鬟仆妇争相巴结,迎来送往的都是她,她心情的那个舒畅啊,用脚指头都能猜得到。
这天傍晚,姚姨娘来通知我说,明天是个好日子,可以去寒山寺上香了。
表面我很矜持,很沉静,但是在心底欢呼雀跃,兴奋无比,终于可以出去透透气了,我等得花儿都快谢了。
“姨娘,明天日子是怎么个好法啊?”我好奇的问姚姨娘。
她诧异的看我一眼,似乎还没有人这样问过她,我的发问使得她很奇怪。
“明天佛爷们都在家中,我们上香祷告他们能听得见,可以帮我们达成心愿。”她耐心温柔的回答我。
倒,原来是这样。
姚姨娘轻轻抚着我的秀发,柔声对我说到:“玉儿,我看你这阵子身子比以前好,进饭也进多了,心情比前开朗了,这样我也放心了,夫人去世的时候还再三把你托付给我和黄姨娘,我们最近忙,对你关心少了点,你不要怪我们啊。”
我心底一阵感动,“姨娘,谢谢你,我好的很。”我注意到她没有提乐姨娘。
因为惦记着去寒山寺上香,心里挂记着翻来覆去睡不踏实,第二天我很早就醒来了,卓娅在我耳边叽叽喳喳的唠叨:“小姐,今天怎么起这么早?”
我没有理她,任她梳妆打扮好,吃完饭,再恭恭敬敬的向林如海汇报一声,终于可以出发了。
踏出林府,大门前停放着两乘小轿,一辆宽敞的马车,我和姚姨娘各坐一个,嬷嬷卓娅和几个大丫鬟是乘马车的,男仆人骑马。
寒山寺在苏州城西阊门外五公里外的枫桥镇,我不知道从林府的到寺庙要走多久。
一路上轿子虽然抬的很平稳,但还是把我颠的头晕眼花的,恶心欲呕,也没有精力掀开窗帘看街市风情了,估计应该和我们那里苏州差不多。
痛苦了大概有四十分钟吧,轿子终于停下来了,卓娅上前来扶我,大惊失色的问到:“小姐,你怎么了?”
“我晕轿啊,难道你没有看见?”有气无力的回答她。
“你以前不晕啊?”以前不晕现在晕不行啊,我心中狠狠想到。
懒得说话,这时姚姨娘和嬷嬷也赶到,赶紧把我扶到寺中一间精致的香房,大户人家的家眷上香一般都跟寺中提前打招呼,以便寺中提早预备供女眷休息的房间。
姚姨娘焦急的说:“玉儿,你以前没有晕过啊。”
“昨天晚上没有睡好,想着上香的事情呢。”我紧忙着解释。
缓过劲来后姚姨娘她们陪着我去上香,碧瓦黄墙的寒山寺坐落在绿树丛中,院内青松翠柏,曲径通幽,在这里的书中看到寒山寺被列为全清十大名寺。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在这里吟诗做画,传下许多的千古佳话,但是在我们那里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等好多有名的诗词都没有。
寒山寺正殿,殿宇门桅上高悬“大雄宝殿”匾额,曾记得我们这里的寒山寺正殿殿内庭柱上悬挂着赵朴初居士撰书的楹联:“千余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阎浮夜半海潮音。”而这里两侧的柱子上是空的,这是不是代表我可以有所作为了,我心底不由痒痒的一阵窃喜,好胜因子又冒出来了。
虔诚地上了三炷香,跪拜在蒲团上,默默的祷告完毕。寒山寺童颜鹤发的主持亲自走上前来为我祈福。
寺里面的惯例,如果有高级官员的家眷上香都由主持亲自接待,然后赠送吉祥符。
老主持仔细的看看我,对姚姨娘说:“施主,老衲看这位小姐面相和以前不一样啊。”
姚姨娘追问怎么不一样。他没有正面回答,只是不停的说:“小姐现在面相极为奇特,极为奇特!将来贵不可言!”
我撇撇嘴,心想,估计以前黛玉的面相不是长寿之相,他不好直说。
“大师,这两侧柱子上怎么不挂楹联?”
“呵呵尚未有合适的。”老和尚捻捻胡子回答我。
“那我说一个你看可否?”
“小姐书香传家,不妨说来听听。”
等我把赵朴初居士撰书的那幅楹联慢慢的念出来以后,主持震惊的望着我,呐呐的无法说话。
我有点后悔,赶紧补充:“大师,这是我从一本书上看来的。”
“好联!”随着一阵叫好声,进来一对夫妇,均为二十开外。男子细高挑,长得白白净净,一双眍喽眼儿。女子倒是阔眉大目,一看就是豪爽人。
“这个小妹子好文采好相貌啊!”女子亲热拉着我的手大声说道。
那边主持也上去和他们见礼,听他们互相寒暄问好。
“张先生光临本寺,真是蓬荜生辉,不知在敝寺住的是否习惯?”老和尚含笑问他们。
姓张的男子大声笑着回答:“好得很啊!”
姚姨娘有点不安,主持赶紧介绍说:“这是盐政司林大人的家人与小女。”“这是张继张大人,和林大人也属同僚,还是个有名的诗人呢,呵呵。”
“果然是家学渊源,小姑娘才学不凡。”张继夫妇对我赞不绝口。
我眼中一亮,张继!难道是写有《枫桥夜泊》诗的那个张继?他应该是唐代人啊,哦这里和我们那里不一样,但是冥冥中老天的安排真很奇妙啊。
张夫人征得姚姨娘同意后,牵着我的手去继续游览寒山寺的风景。
寒山寺里比较有特色的是寒拾殿。此殿位于藏经楼内,楼的屋脊上雕饰着《西游记》人物故事,是唐僧师徒自西天取得真经而归的形象,主题与藏经楼的含义十分贴切。寒山、拾得二人的塑像就立于殿中。寒山执一荷枝,拾得捧一净瓶,披衣袒胸,作嬉笑逗乐状,显得喜庆活泼。相传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转世,后来又被皇帝敕封为和合二仙,是祥和吉庆的象征。
来到拾得殿中,看着姚姨娘她们没有跟来,我又忘乎所以了,不由问到:“是不是民间成亲都要来这里拜祭和合二仙啊?”
话音甫落,一旁跟随的王嬷嬷大惊失色,失态的一把拽过我。
张继夫妇虽然震惊于我的口没遮拦,但是还是赶紧抚慰我。
我们登上三楼,眺望远处,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张继诗兴大发:低头转悠了几圈,张夫人吃吃笑着低声对我说:“相公要作诗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好好好”一些上香的游客叫好声此起彼伏。
哈哈,我失望了,本来想着我能露一手,把这诗剽窃过来,谁知道历史不是随便改动的。
“小姐能做一首嘛?”张夫人笑问我,语气有点激。
我好胜心上来了,虽然我不能做,但是我们五千年的泱泱文明古国随便一首诗都出彩。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这是杜牧的一首怀念朋友的佳诗,我非常喜欢,但是忘了不适合我现在的年龄。
张继夫妇不敢置信的望着我,我镇定自若的说:“珠玉在前,班门弄斧了!”
张继皱眉说:“小妹子,诗是好诗,但是小小年纪不该作此等颓废诗,不吉利。”
我轻叹到:“岂不闻韶华易逝,流光催人。”我知道以我现在的年龄说这些话实在不对盘,但自从来这里以后,我憋闷的实在受不了。不管了,以后会发生什么随便啦,老是活的没有自我真的很痛苦。
我接着往下说到:“万物轮回,盛极必衰。除了山川河流,你说什么都永远存在?什么能永恒?”此言一出,更是满座皆惊。
话音刚落,噔噔蹬又上来一个彪悍的和尚,张继看到以后很紧张,抢上前去见礼。
未知来者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