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永世敬仰
本来是处于还人情想让费知明白人外有人,自己不仅才华横溢,年少有为,最重要还英俊潇洒。
可哪怕自己这么完美的人,都不敢表露出一点飘了的迹象,谁曾想费知区区一个官二代,敢在别人的地盘这么嚣张。
有心想教育费知,谁知道又钓出了其他大鱼。
我滴妈,还有意外收获。
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要做到“为人师表”,首先,必须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
凭心而论,幽河州夫子的待遇在江南府绝对是数一数二,或许比不上越州,可对比他们以前要好太多了。
然而这些夫子拿着高待遇,却没有完成相应的责任。
那就不好意思了,陈大人爱才若渴,但不是冤大头,谁想白嫖,打断狗腿。
这些学子可以不认识陈知山,不过夫子没道理不认识。
因为陈知山为了表示对各位夫子的欢迎,亲自设立了一场宴会,宴请所有夫子赴宴。
他们亲眼见过那位穿着锦衣华服,在众官员的簇拥下,意气风发向众人问候。
那雄姿英发,只一眼便终身难忘。
夫子不敢忘,所以他们慌了。
而他们的对话,就直接坐实了陈知山的身份。
于是费知几人更慌了,浑身冷汗直流,身子摇晃地打摆摆。
“什么都不用说了,本官知道该怎么处理!”陈知山冷哼一声,用力甩了一下袖袍,从几人身旁绕过。
一股凉风吹来,吹在几人身上,让他们情不自禁打了个冷颤。
两个夫子对视一眼,赶紧灰溜溜的离开了。
费知脸色苍白,站在原地愣了片刻后,才回过神来,猛地瞪着几个狗腿子,声嘶力竭地吼道:“刚刚是谁暴露了本少的名字?”
“是他!”
几个人都很没义气地指向其中一人。
“玛德,老子弄死你!”
费知越想越气,就忍不住一下子扑上前,拳头不断招呼在他身上。
“让你多嘴,让你多嘴!”
…
陈知山第一时间找到了书院的院长向靖,向他说明了事情的严重性。
“向院长,书院光顾着壮大,让什么三教九流都进来了,这样可不行,书院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子可以不聪明,但品性一定要好。”
“除了学子,更要注意夫子的事,他们是负责教导学子的人,要是连他们都品行不端,又如何教导学子?”
“从今天开始,幽河州所有书院从上到下都要自查,向院长,你是白鹿书院的院长,就负责把白鹿书院清查好,否则本官就找你算账!”
向靖连连点头,白鹿书院发展的确实太快了,很多东西都没来得及准备,在规则上有很多漏洞。
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发展的过程总会磕磕碰碰,只能先发展起来,然后再慢慢将良莠不齐之辈剔除出去。
既然陈知山决定先查人,那就听他的命令吧。
“还有黔州知州费解的公子费知,你着重敲打一下他,就说本官对他很不满,其他什么都不说。”陈知山又道。
“啊?”向靖不解,“为何要这么说?”
“费知此人,嚣张跋扈,他爹费解穷极一生,才坐到了知州的位置,但是有这么一个儿子在,本官怕他会被坑,费解帮过本官,一报还一报罢了。”
向靖皱眉沉思片刻,随即恍然道:“小人明白了,大人是想让费知如惊弓之鸟,打击一下他的气焰,让他不敢猖狂?”
“明白就好,这事就交给你了!”
给向靖下达了命令后,陈知山就去了剩下三个书院,分别传达了同样的命令。
如果四个书院里的学子和夫子都是品行不端之人,那陈知山宁愿解散四大书院!
接下来,压力就给到了书院的院长,至于他们该怎么做,陈知山不会过问过程,只需要结果。
郁闷的回到了州衙,正想去书房冷静冷静,迎面就碰到了杨士成。
“咦,大人,你怎么来了,下官正好有事找你。”
陈知山看着他,“什么事啊?”
杨士成手里拿着一本册子,郑重地递给他,“之前你交代下官的事,下官完成了。”
陈知山瞬间来了精神,拿过册子翻阅起来。
上面记录着一个个名字,看着看着,陈知山眼眶渐渐湿润了。
杨士成看了眼他的脸色,小声道:“下官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重新整理了一下户籍,在守城时牺牲的守军和百姓,名字都在上面了,还有数千赶来支援的江湖人士,下官实在查不到他们的名字。”
“你尽力了。”
陈知山语气沉重道。
这本册子上,有上万个名字,他们都是在守城时牺牲的人。
当时守城之惨烈,没经历过简直难以想象,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事情只能被记载成文字,被人传颂着。
或许会有人从史书上的几句话中,感受到这段攻守战的惨烈,可惜那样的人太少了,就如历史上一场场大战,最后到了别人嘴里,就成了“一场损失惨重的大战。”
无论死了多少人,都被人以平淡的语气说出来,那一个个数字,概括了多少刀光剑影?多少国破家亡?多少尸山血海?
陈知山以前也很平静,譬如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人人都说他杀了四十万赵军,是个举世无双的杀神,可在说出这个事件时,大多都是对四十万这个数字的震撼,震撼其数字之庞大。
谁又能想到,在那场大战进行时的惨烈呢?
陈知山经历过,所以心态不复之前的平静。
数万大军交战,就如此惊天动地,真不知道那些几十万大军交战的场面,又该有多轰动。m.
还有在那轰动的场面之下,不知多少人湮灭在历史长流中。
所以思来想去,陈知山想做一件事,那就是把这些人的名字刻在纪念碑上,在天下人心中树立一座丰碑,让他们知道,面对外敌时,华夏人能悍不畏死,上下团结一心,誓将所有强敌赶出华夏土地!
从剑南府回来时,陈知山就让人在城郊建造一座墓园,并且按照他的要求,打造一块大大的石碑。
可惜还没建好,就发生了南诏攻城一事,石碑再次被耽搁。
到如今,一块能容纳数万字的石碑屹立在幽河州中,剩下就差名单了。
户房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整理好了所有户籍,又经过逐一排查,终于将大致名单列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