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四章

乾清宫的御书房内,张彦正出神地看着面前一幅巨大的《大清帝国全图》,此时的地图上中国还不是后世的“雄鸡”状,外蒙古等地还在大清的控制之下。

现在离张彦的“颠覆行动”已经过去了三周,在奕譞和李鸿章的支持之下张彦很快就控制住了局势,完成了从慈禧到光绪的权利过渡。唯一的麻烦倒是张彦和李鸿章孙女的婚事,以奕訢为首的一帮子大臣的反对声浪完全超出了张彦的预期,最终这件事也只能暂且不提,倒是由于这么一闹李鸿章被彻底推到了自己这边,也算是达成了预定目标。现在张彦要做的就是利用好中法战争这次机会,提高自己的声望的同时铲除朝中的顽固势力。

历史上慈禧在中法战争之后做了三件事,其中两件是正式设立台湾省和扩建北洋海师,而第三件事也就是借用战事不利的罪名将军机处奕訢为首的一干人等全部罢黜,而这也就是张彦目前最为看重的。现在对于他这样一个已经知道历史进程的穿越着来说所要做的就是慢慢等待,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不过在此之前,张彦必须要照着历史上慈禧所做的来行事,好让历史照着它原来的样子演绎下去,现在还不是他这个蝴蝶扇动翅膀的时候。

不过他知道机会就快来了。

一八八四年三月北宁战役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北京城,清军全面失利,太原、谅山、郎甲等地相继失陷。法军接着进攻西线的滇军,云贵总督岑毓英不战而退,将滇军撤至中越边界的河口、保胜一带,兴化、临洮、宣光因之沦于敌手。

败讯传来,朝野震惊。光绪皇帝勃然大怒,以广西巡抚徐延旭株守谅山、调度乖方,致使北宁失陷,于三月十六日下旨革职留任,并责令收集败军,尽力抵御;命湖南巡抚潘鼎新驰赴广西督办军务,以庞际云暂护湖南巡抚。二十六日,又下旨,以云南巡抚唐炯率行退缩,致使军心怠散,北宁、太原相继失守,著革职拿问;徐延旭丧师辱国,交刑部治罪。命张凯嵩署云南巡抚,李用清暂理贵州巡抚,潘鼎新署广西巡抚。四月三日,日讲起居官右庶子盛昱,弹劾张佩纶及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李鸿藻保荐唐炯、徐延旭之不当,并指责恭亲王奕、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宝鋆无知人之明,用所非人,致使前线失利;要求将张佩纶和军机大臣下部严处。四月八日,光绪帝下旨,免去奕訢、宝鋆、李鸿藻、景廉、翁同龢在军机处和总理衙门的一切职务。其中奕訢开去一切差使并撤去恩加双俸,著令其“家居养疾”;宝鋆著原品休致;李鸿藻开去一切差使,降二级调用;翁同龢革职留任、退出军机处,仍在毓庆宫行走。同天,又任命礼亲王世铎,户部尚书额勒和布、阎敬铭,刑部尚书张之万,工部侍郎孙毓汶为军机大臣。四月九日,下旨,命军机处若遇紧急要事,著会同醇亲王奕譞商办。四月十日,光绪帝再次下旨,召左宗棠入京任军机大臣。自此光绪皇帝彻底掌握了朝堂大权,史称“甲申易枢”。看小说最快更新)

上书房内,张彦正细细品着碗中的贡茶,时不时瞄一眼面前坐着的大臣,在他边上除了醇亲王奕譞和李鸿章外,另外还坐着两位大臣。一位就是前不久刚刚应召进京的左宗棠,而另一位则是彭玉麟。与之前几位相比彭玉麟的名声似乎并不十分显赫,但张彦知道,这位看起来瘦不拉几的老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地位可绝不简单。彭玉麟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大清“中兴四大名臣”,湘军水师创建者,更是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不过相比于这些,张彦更看重的则是他的清廉刚正。彭玉麟还在地方当官时就以“清官”闻名,自咸丰五年至同治元年,彭玉麟将应得养廉银二万一千五百余两,全数上交国库充作军饷。同治七年六月,彭玉麟在奏折中写道:“臣素无声色之好、室家之乐,性尤不耽安逸,治军十余年,未尝营一瓦之覆一亩之殖,以庇妻子。身受重伤,积劳多疾,未尝请一日之假回籍调治。终年风涛矢石之中,虽甚病未尝一日移居岸上。”彭玉麟晚年巡视长江,曾先后弹劾官吏一百余人,安庆候补副将胡开泰召娼杀妻,彭玉麟杀之;湖北总兵衔副将谭祖纶诱奸张清胜之妻刘氏,杀人灭口,彭玉麟斩之,其人之清廉刚正可见一斑!

足足有半碗茶时间的沉默,张彦才微微清了清喉咙说道:“诸位爱卿,朕这次召集大家是有事要议”

“皇上臣有本要奏!”左宗棠突然站了起来说道。

张彦看了眼这位大清的名宿,前长期的边疆生活,在这位老人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身子也微微有些佝偻,但这位一生倔强的老人却尽力挺直着身子,如同一颗古松一般,苍老却不屈服,正如他的性格一样。太平天国初期,那时的左宗棠还只是个幕僚,便以刚正出名,后来得罪了当时的永州镇总兵樊燮,被其陷害几乎被杀,幸得朝廷多位官员说情才免于一死。不过即便如此依旧改变不来左宗棠不屈的性格。后来当上巡抚,官及三品,脾气却越来越小,待人极其宽厚,“穷困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妒。”这句话便是他说的。这位老人,他的功绩便是一天一夜也细数不完,操办洋务、平定回乱..哪件不是功在千秋披泽后世的伟业?老实讲相较于李鸿章,张彦更喜欢面前的这位老人。

张彦笑了笑“爱卿请坐,现在不是朝堂之上,坐下来咋们慢慢说?”

“臣以为,皇上委派幼樵至福建督办海疆事务实为不妥”左宗棠依旧站着说道“幼樵学识渊博,忠诚朝廷,但其书生气过重只怕难以胜任”幼樵即是张佩纶的字,“甲申易枢”后便被张彦打发到了福建去督办海务。

“左大人,您这样说只怕有些言过其实吧”李鸿章反对道,左宗棠反对张佩纶去福建也许是从国家利益上来考虑,但李鸿章可不这么想。明眼人都知道张佩纶是他李鸿章淮系的人,这次委派张佩纶去福建也是他的注意,这回左宗棠跳出来反对,他李鸿章自热以为是针对他的!“幼樵任职天津时便参议海防事务多年,经验丰富怎可谓书生气!”

“所谓参议,便未有实践之经验”左宗棠不依不饶地说道。

“其多次上疏请求发展水师,设南北洋水师四镇以防备,言辞缜密,实为海防良策。”

“纸上谈兵而已!”

..!”

“好啦好啦!”眼见两位朝廷重臣就这么互掐起来,张彦立马发声制止,李鸿章、左宗棠两人不和,这是尽人皆知的事,但没想到居然这么公开化,张彦都有些后悔让这两人见面了。..朕派张爱卿前去福建,其实也就行使监督之权,福建海防一职朕会另派人选,两位大人就别争论了。”开玩笑,历史上福建海师全军覆灭就是有这张佩纶的功劳,张彦自然不会再让他管事,但时派他去其实就是为了表示对李鸿章建议的尊重而已,毕竟很多事还是要靠他的,总不能太驳人家面子吧。

眼见着两位大臣停下了争吵,张彦接着说道“咋们别的先放放,还是谈谈此次的议题吧”

“皇上可是心忧法夷滋扰”一旁的醇亲王奕譞问道。

“不不不”张彦摆了摆手手“法夷犹如跗骨之蛆,恶毒之致!但此次朕要说的并不是这个。”张彦从桌上拿起了一叠厚厚的册子递给了边上的四位大臣“这是朕花了几天时间编写的‘大清五年发展规划’,希望诸位能给些建议。”

自从“甲申易枢”之后,张彦在醇亲王奕譞和李鸿章的支持之下,基本上已经掌控住了朝堂。而现在对他来说最为紧迫的就是如何利用手头上有些的资源和时间,尽快将中国发展起来。为此张彦才结合古今中外的经验特别编写了这一部“规划”,当然如此一部跨时代的规划居然从一位刚满十四岁的少年手中写出,总免不了有些惊世骇俗,但张彦自知时间紧迫也顾不得多少了。

整个“五年规划”洋洋洒洒好几万字,其实其中只有三个中心,就是大力发展重工业,大力发展军队,大力发展教育。

现在的大清洋务运动已经进行了好几十年,在工业上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除了官办的几家大型企业外,洋务派更在“求富”的口号下,从七十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唐山胥各庄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兰州织呢局等民用企业,为当时清朝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而在武器制造上就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多家军械制造厂,特别是“江南制造总局”,作为中国第一家官办大型军事工厂,除了能制造枪炮、弹药、水雷等军用品,同时还制造轮船。除此之外还有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张之洞在湖北建立的汉阳炼铁厂、汉阳兵工厂等等。当然这些东西对于那些欧美列强来说依旧是不值一提,但张彦相信如果运用合理依旧能够建设起一套完整的近代工业体系。

至于军队,首先便是筹建一支正真意义上听他指挥的现代化陆军,对于毒贩出身的张彦来说,“枪杆子底下出政权”这句话他可是深信不疑的。张彦起初也曾想过陆军、海军一同建设,最后弄个海陆大元帅当当岂不拉风!不过很快他就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且不说建设海军所需要的技术,便是向欧美购买这也是一笔天大的数字,这还没有计算日后的人员训练与船只维护的费用。海军可不同于陆军,从它诞生之日起便是一个吞金兽,一般国家根本无法负担,当初大清末期财力吃紧也是有这海军的一份功劳。而陆军则不同,投资少成效快,装备的作用也没有海军那么明显。而且作为中国这样一个路权国家,还是集中力量建设陆军来得实惠高效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原本应是张彦计划中的重中之重,只可惜工业和军队张彦尚可谋划一番,但在教育上他实在是没办法了。毕竟机器可以向欧美购买,武器也可以向他们购买,但人才实在是买不到的啊。幸好,当初送往欧美留学的学子也已经陆续回来了,这稍稍缓解了张彦目前无人可用的窘态。对此张彦准备利用这些人,先集中力量在全国设立几家官办大学,而在各地鼓励地方兴办各种民办技校,通过星星之火的方式慢慢培养出一批人才来。

当然张彦整个规划中还包括了兴办报社、修建公路、建设医疗等方面,几乎囊括了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但总的来说这些都是建立在上面三点的基础之上。综合的讲张彦现在的发展方向已经十分接近于二战后某个超级大国的发展政策了,中央控制、重视工业、加强军备无不彰显出他红色的特性来,但客观上来讲,这种发展方式的确高效并且实用,特别适合于现在刚刚起步发展的大清。

“诸位可有建议?”看着一言不发四位大臣张彦略有些不安地问道,“难道有什么漏洞不成”张彦心里不免打起了鼓。

“皇上!这简直是功在百年的大规划啊”李鸿章激动地说道,如果说对之前被张彦和奕譞下套还有所不满的话,那此时的李鸿章可是真的心服口服,眼前这个还未成年的皇帝,竟比他这个活了大半百的人看的还透彻。

“皇上!确如渐甫所言”一向和李鸿章不合的左宗棠也难得同意道“这一规划对当今大清的确可谓一帖良方”但他又微微皱了皱眉说道“但此间文字又未免过于笼统,其中施政细节还需细细研究啊!”

“没错”张彦拍手同意到,他的优势是后世的视野和历史的经验,但这毕竟都是纸面上的,真正操作起来还是要依靠左宗棠、李鸿章这样的老政客。“那各位可有好的建议,快快为朕分析分析!”

就这样清廷的四位重臣围着张彦的这一五年规划开始了商讨,而这已规划也最终奠定了大清几十年的发展方向,为中国的从新崛起打下了基础,这一次上书房的会面也由此被后世称道,史称“书房会谋”。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1884光绪中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1884光绪中兴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