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六章

1893年10月15日,正午12时,此时清、日海战的消息还未传到大清,整个北京城依旧是歌舞升平的景象,不过紫禁城内却已是一番紧张模样,宫殿间到处是匆忙穿梭的官员与士兵,搬运着大量的资料与设备。现在整个紫禁城都成了一个巨大的指挥中枢,接受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情报信息,至于养心殿这个自雍正皇帝之后便成为清代皇帝寝宫的地方,大部分区域更是被改成了内阁集中办公的场所。

养心殿西暖阁的小室内,一张巨大的长桌上叠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奏折,而张彦正伏案研究着地图,上面是整个朝鲜半岛清、日军队的分布图。从10月日本开始向朝鲜派兵开始,除了原本在朝鲜的使馆守备队外,加上在仁川登陆的部队,日本一共有将近四千名陆军精锐进入了朝鲜,这个数字乍看上去似乎不多,但实际上对于大清已经具有相当的威胁了。此时大清在朝鲜的常驻军队一共也不过1万人,还主要分散在汉城、平壤、牙山等地,无法对日本形成优势兵力。

..”看着眼前画满了圈圈点点的地图,张彦长长叹了口气,揉了揉发酸了双眼,一脸的憔悴样。从决定向日本开战以来,张彦每天就睡四个小时,长时间的工作让他觉得越发疲惫起来,可即便如此依旧觉得事务繁忙,分身乏术。这主要都是张彦当初过于强势,直接撤免了李鸿章内阁总理大臣的职务,之后又秘密组成了战时内阁,虽说这为自己向日本开战铺平了道路,却也带来了巨大的弊端。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失去李鸿章后内阁运作出现了不畅,这就将一大堆繁杂的政务压到了张彦的身上,让他不得不分心于政府的日常运作中去,初期尚且能承受,但长此以往怎能不憔悴。

面对愈加难以应付的政务,张彦也曾想把李鸿章从家里再请出来,甚至还偷偷派人去李家打探了几次,可始终都拉不下这个脸,毕竟当初是自己放出了狠话把李鸿章给赶出了内阁,现在再死皮赖脸的把人家请出来,不就是自己扇自己耳光嘛。没办法,张彦只能一个人硬抗着,一天下来往往是忙得连饭都顾不得吃。从今天一早开始,张彦就没进过一粒米饭,桌上虽然摆着膳食他却连筷子都没动。

正当张彦停下休息的时候,一个白白胖胖的太监在门口探出了头,又朝张彦身边伺候的小太监使了使眼色,指了指桌上摆着的膳食。

小太监却只是摇头。

“如何李总管?”门外一位年老的太监问道。

“皇上还是没动啊”胖太监将脑袋缩了回来,一脸愁容地说道“这饭菜都送了好几回了,可从大清早到现在,皇上就没用过膳,现在全靠参茶吊着,老爷子,您看这可如何是好啊。”

..”老太监叹息道“自从李大人走后,这政务的重担一下子都压到了皇上的身上,皇上这样已经好几天了。”

“所以老爷子您快想想办法吧”胖太监急忙说道“您在宫里可是德高望重的人,皇上也许能听您的话。”

“就我个奴才说出来的话有什么用”老太监摇了摇头“这治病要治根,要让皇上轻松,得把李大人找回来才是正事儿。”

“可这事儿咱们当太监的帮不上忙啊?”

..所以要想办法呀”老太监轻声说道,也没再搭理胖太监直接掀开门帘走进了屋里。

..”老太监来到了张彦身边。

“啊,你来了”张彦瞥了眼老太监,示意身后的小太监退下“和平饭店来消息了?”

“是的”老太监躬身说道“任务圆满达成,乐善堂、玄洋社在朝鲜的机构已经被我们全部拔除。”

“恩,不错!”张彦微微点了点头,活动了一下发酸的肩膀“这可是这几天来最让朕欣慰的消息了,这样咱们可是摘了日本在朝鲜的耳目,这对之后的行动可是大大有利啊!现在只等赓堂(吕瀚字赓堂)那边的消息了!”说完他又拿起桌上的奏折开始批阅起来。

老太监担忧地看着疲惫的张彦,..您已经忙了一天了,稍稍吃些东西吧?”

..朕还不饿。”张彦随口答道,正好翻到一本来自台湾的奏折,是台湾巡抚邵友濂奏请内阁增加拨款的折子,由于邵友濂要的银两数目有些多,内阁一时拿不定主意便扔给了张彦。

“连这么个小问题都要麻烦朕!”张彦嘀咕着,翻看了一阵便批了个准,又把奏折扔给了身旁站着的老太监,说道“你看看!这内阁是越来越没用了,李鸿章在时好歹还能定点主意下来,现在居然连这么个小事都要请示朕,简直成了吃干饭的!”。

“这也许是内阁大臣们小心吧?”老太监说道。

“小心?我看是无能才对!”张彦似乎有些火气,声音提高了不少,他指着桌子上堆积如山的奏折说道“我设立内阁就是来处理政务的,你看看,居然还留给我这么多奏折,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都改撤了!”

眼见着皇上越发不高兴起来,老太监却觉得有了插嘴的机会。..”老太监小心翼翼地寻找着措辞“皇上也不能都怪内阁,毕竟李大人走后,这新的总理大臣也没任命,没人统领这内阁的运作自然是通畅不起来。”

“嗯?”张彦看了眼身边的老太监,似乎有些奇怪“你这老家伙,向来只管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今天怎么倒替内阁说起话来了。”

“皇上,这朝廷内阁之事老奴我本是不该插嘴的,只是看到皇上每日处理朝政如此辛苦,老奴有些话实在忍不住想说..”

“行了..”张彦摆了摆手,打断了老太监的话“朕知道你的意思,不就是要朕把李鸿章再请回来嘛”

“老奴也是替皇上着想。”老太监恭敬地说道。

..”张彦微微叹了口气,说道“朕当初撤了李鸿章也并不是意气用事,朕除了想为开战统一思想外,顺便也想给内阁换换血,补充些年轻人进去,毕竟改革到现在朝廷里也涌现了不少青年才俊,是该给他们些机会了,可没想朕做事还是有些仓促,撤了李鸿章又没想好合适的接班人,这不就弄了这个尴尬境地,搞得内阁青黄不接。”

“既然如此皇上可以再把李大人找回来啊。”

“你以为朕不想啊,可是拉不下这个脸啊!”张彦一脸愁容“当初朕豪言一句把李鸿章给撤了,现在再恬着脸把他请回来,这不是自己抽自己耳刮子嘛”。

..”老太监听张彦这么一说,眼珠子一转立刻心生一计“皇上其实这很好解决啊!”

“恩?此话怎讲”张彦迷惑道。

“皇上,您是当事之人,所以心为其乱,想不到办法,其实整件事的解铃人就在您身边啊!”老太监微微一笑说道“皇上您可以找皇后出面啊!让皇后找个时间出宫省亲一回,借着看望老父亲的机会,让皇后和李大人说道说道,不就行了嘛。”

..”张彦摸着下巴思考了一会儿,最后还是摇了摇头“你这办法好是好,可是让李鸿章这老头再回内阁,不就证明朕承认错误了吗?”

“非也非也!”老太监将手中的奏折放到了桌上,凑到张彦耳畔说道“皇上不一定非要让李大人回内阁啊,只要皇上把李大人骗到这里替您处理政务不就行了嘛,最多再赐个头衔已算是恩重如山了!”

“诶!不错!不错!”听老太监这么一说张彦是茅塞顿开,之前困扰自己的问题瞬间便被解决,“还是你脑袋灵活,不愧是服侍了我老爸这么久的老人了,真是老于世故了。”张彦乐呵呵地说道,似乎心情大好。

“老奴也是担心皇上过于操劳这才多嘴,也是僭越了。”老太监小心地说道,虽说张彦现在看上去挺高兴,可就怕回过神来后就责怪他干涉朝政和皇族家事,毕竟伴君如伴虎,这些事儿老太监可是见多了。

..你真是太小心了,不用这么样,你为朕着想,朕是明白的,非但不会怪罪,你替朕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朕还要好好犒赏你!”张彦笑着说道,不过话虽如此,心里还是很满意老太监的态度。

..”张彦随即沉吟起来“看来目前这责任内阁的制度还是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依旧要改进啊?”

大清虽然在1888年对政体进行了彻底改革并颁布了宪法(历史上1908年清政府才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但总的来说依旧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当时的改革张彦主要借鉴了两个君主制国家的政体制度,一个是英国、另一个就是日本。

在内阁方面,英国政治中,内阁是一个包括多个由首相任命的政府部门的官方体制。多数成员是高级的政府大臣,他们大多被冠以政府部门“大臣”的称号,英国的内阁成员主要从上下议院中产生,一旦成为正式成员,将会失去原有的议会席位。而日本的内阁是明治维新以后,在太政官制的中央政府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1885年12月22日,第一代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基于内阁职权组成第一任内阁。四年后《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第五十五条规定国务大臣辅弼天皇。而宪法内文并没有“内阁总理大臣”及“内阁”名词。内阁当时依据内阁官制之法律运作,但实际上职权并不明确,内阁总理并没有阁臣的任免权,由于任免权在天皇手上,所以当内阁意见不一时只能总辞。内阁总理大臣的任命,由天皇向总理“大命降下”授命组阁。明治后期至昭和中期,总理的人选由曾当过总理,被称为“元老”、“重臣”向天皇推荐。大正后期至昭和初期的政党内阁时代,是基于“宪政之常道”,由众议院的政党构成而任免政党党魁组阁(例如政友会为最大党,则任命其组阁。当政友会下台后,则任免另一个大党宪政会组阁,由大党轮流执政。)

现在大清的内阁更像是日本明治初期的情况,内阁成员由皇帝直接任命,这样做的好处是皇帝的权利依旧保持了下来,可坏处就是一旦内阁群龙无首,又一时没有合适的人选,那可就要辛苦皇帝了,现在大清缺少的就是一个内阁选任的制度,不可能样样都由皇帝来操办。

“看来等把小日本办了后,这政体上还要多动动脑经啊!”张彦心里思忖着。

“皇上好消息!”正当张彦陷入沉思之时,一位高大的男子冲进了屋里,正是科尔。“皇上,好消息!”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1884光绪中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1884光绪中兴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六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