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简单的面试(文科·化蝶)

第2章 简单的面试(文科·化蝶)

“我们都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他(她)们最后的结局是死后化蝶而去,那么请问梁祝死后为什么化的是蝶,而不是比翼鸟呢?”

【这不是属于文科范畴吗?看来这次面试涉及面挺广呀。不过还好我们寝室是文理科混住,在相互刁难的过程中,也听别人解答过类似的问题,这次刚好可以结合我自己的专业和背诵的名言警句活学活用一下。】5号考生简单理了理思路,然后从容应道:

“梁祝死后化蝶,其实有以下几个理由:

第一,化蝶体现了破而后立的寄语。蝴蝶一生会经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而从幼虫变为成虫会经历破蛹成蝶的过程,这一过程预示着摆脱旧有的束缚,迎接崭新的生命。它正像梁祝的故事一样——英台女扮男装,求学三载,与山伯相伴,相托终生,却遭各方拆散,最终同葬南山——这化蝶的结局对于他们双方来说是一种解脱,同时也赋予了他(她)们新的开始。

第二,化蝶也体现了悲喜交加的遗憾。对于梁山伯和祝英台来说,他们三年的求学生涯无疑是美好的——吟诗作对,花前月下,虽偶有严师责罚,同伴调笑,但那份纯粹的朦胧情愫、同窗之义却深深印刻在彼此难忘的记忆中——这份记忆毫无疑问是温馨的。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求学之后,有缘无份,终究难守,这正是“相见不如怀念,怀念不如不见”。

因而,梁祝最后的化蝶透露出一种残缺的美:蝴蝶是美好、自由的象征,这才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说法;但蝴蝶无疑也是弱小的,一次狂风,一次暴雨,甚至一张蛛网,都有可能让其失去宝贵的生命——即便重生,他(她)们的欢乐无疑也是短暂的。

第三,他(她)们未化比翼鸟则体现了作者对悲剧色彩的坚守。因为,提到比翼鸟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美好的爱情,那是甜蜜而充满迷醉芬芳的幻境。因而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但《梁祝》这个故事它本身却是一个悲剧,用代表美好的比翼鸟来作为结尾,将冲淡故事深埋其中的悲情色彩。

人们会为《人在囧途》(2010年)而大笑不止,但很少思考当前交通的不便和基础配套设施的升级改善;相反,当人们看到《活着》(1994年)而感叹不已时,心中也在不断思考‘人应该怎么活着’,又该怎样避免这样的悲剧。

所以,我认为:悲剧更能激发人的理性思考,它刺激的是人的感官和心灵,正如断臂的维纳斯,它之所以能够享誉世界,除了精湛的手工艺,更是因为那残缺之美给人们心灵带来了强烈的不舍和震撼。”

“近乎完美的答案,让人印象深刻。”主考官赞扬道。

“谢谢,考官。”5号考生此时也露出了如释重负的微笑……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留与流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留与流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简单的面试(文科·化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