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5奎的困惑

第29章:5奎的困惑

这天下午,我们四人一起来到了银川文化城,来拜访了小鱼的朋友王舜和吕希勤。

王舜是个建筑学硕士,酷爱传统木工,这些年一直在他的木工房做着木匠活儿,后来和吕希勤共同使用这个房间,一个做木工一个做大漆。

小鱼以前来过这个木工房,做了一个精巧的小木鱼,一直带在身上,她和王舜比较熟悉,一进门就摆弄起王舜的各种木工工具。

这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爱说话,也没有很丰富的表情,属于极端木讷的人。

尤其是吕希勤,看我们来没有什么表情,我和他坐在茶台前喝着茶,给他解释着我们的来意,他似乎不太理解,也不说话,我感觉我是在给牛弹琴,以至于我们的谈话显得极为尴尬,坐了不到五分钟,就只好站起来去看他们的作品。

王舜的手艺很不错,他做的鲁班锁引起了我的注意,王舜做的鲁班锁都很精致,打磨的很光滑,鲁班锁也叫孔明锁,种类繁多,常见的为6根组合,其次为9根组合,依照不同榫形,它们可以变出多种。如9根孔明锁,挑选其中的若干根,可以完成“六合榫”、“七星结”、“八达扣”等。

传说春秋时代鲁国工匠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是否聪明,用6根木条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儿子拆开,儿子忙碌了一夜,终于拆开了,这种玩具后人就称作鲁班锁。

王辉站在吕希勤做的巨幅的大漆画前,仔细的研究着,他也很喜欢大漆工艺,因为大漆葫芦也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文玩。王辉和吕希勤交流着大漆的制作工艺和心得,小鱼骑着王舜做的摇摇马悠闲的晃悠着。

在中国传统家具中,大漆的使用,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就有关于漆树的记载。《尚书·禹贡》曰:“兖州厥贡漆丝”。《山海经·北山经》中说:“虢山,其木多漆棕。英靼之山,上多漆木。”上面所说的兖州、虢山系指山东、甘肃一带多漆树,在几千年前已经用漆丝作为贡品了。

楠杆生漆“明清时期”作为皇家贡品,素有“贡漆”之称,曾一度远销东南亚各国。《贵州府志》《德江县志》介绍楠杆生漆有特色,品质非常好。有诗赞曰:“生漆净如油,宝光照人头;摇起虎斑色,提起钓鱼钩;入木三分厚,光泽永长留”。

我问王舜生意怎么样,王舜摇摇头:“别提生意,说起来都是眼泪。这是在文化城,又不是在万达。”

看时间不早了,我们请他们两个考虑一下愿不愿意一起干,他们说考虑考虑再说。于是,我们就一起逛着文化城,看看这两年有什么新变化没有。

银川文化城是由56栋仿甘肃临夏明清时期独栋建筑构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

银川文化城采用回归传统的中心对称式建筑群落布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布局均衡,层次分明,建筑群形象恢宏。

为满足现代商业运营的需要,中区设有多个主次分明的出入口,主入口朝南面向BJ路;文化城周围设有通畅的道路和充足的停车场空间,其周围的绿化和环境设计紧密结合;南向主入口处设有下沉景观广场,底景为“戏台”;中心处东西向的轴线上设置了中区与西区的入口,并围合成了两个景观中心,各有风情,同时又互相渗透,共同形成高品质的园林式休闲购物空间。

银川文化城建筑立面造型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力求创造出富有自身独特魅力的建筑形象,

使之成为YC市最引人注目的建筑群。

银川文化城由YC市政府投资建设,国有企业运营管理,作为一个文化地产项目,应该说这个项目是个典型的失败的“面子工程”。从规划设计到运营管理,有着严重的滞后性,严重脱离市场规律,而只是看起来高大上的“政绩工程”,银川类似的项目不止一个,都是政府投入巨资,完成“政绩”后大肆宣传一番后,主政者升官加爵,然后扔在那里不死不活,反正任务完成了。

据银川晚报的一则报道介绍:“在银川文化城,各家经营宁夏文化旅游产品的小店一如既往的冷清,即使是在刚刚才获得了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大奖的李五奎的黑陶工作室,这几天,也仅仅售出了一件黑陶挂件;”对于笔者有关经营情况的询问,所有的商家都用了“熬着呗”这三个字作为回答,“熬”已经成为他们目前状况的最简明最确切最真实的描述。

“李五奎老师还在这里不?”老王问我。

“李五奎老早就搬走了,去了几个地方,后来又去了西夏风情园,现在也从西夏风情园搬走了。”我第一次认识李五奎就是在文化城,那是我刚回来银川的时候,几年过去了,早已物是人非了。

我刚回银川的时候,工作室设在新新大厦,距离文化城很近,所以经常来文化城转悠。有一天,我来到李五奎的小店里,被里面的黑陶作品深深的吸引了。

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是古老的中国制陶技艺,有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

在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其中以大汶口文化为最早,距今6000年左右。1928年,中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SD省章丘县(现JN市章丘区)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黑陶按质地可分为三种: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

黑色陶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滇藏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这种黑陶的陶土经过淘洗,轮制,胎壁厚仅0.5-1毫米,再经打磨,烧成漆黑光亮,有“蛋壳陶”之称,表现出惊人的技巧,饮誉中外。这时期的黑陶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带纹饰的较少,有弦纹、划纹、镂孔等几种。黑陶采用轮制,器形浑圆工整,造型优美,装饰精巧,具有“黑,薄,光,纽“的艺术特点。

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陶种,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世人对这一来自古老的文明无不惊叹!

中国黑陶的制作工艺比原始彩陶更纯熟、精致、细腻和独特,早在瓷器产生的约2000年前中国黑陶已达到与瓷器相媲美的工艺程度。

黑陶选用的泥土来自黄河冲积平原,是黄河在其流经的过程中所携带的大颗粒泥沙沉入河底,经过不断冲刷,因此它的深层泥土土质特别细腻、无沙、且粘性大,而且富含多种矿物元素,在烧制中能产生纯黑均匀质感。

泥土取出后经晾干,后用纱布过滤制成泥坯,经过手工拉坯造型后,用贝壳反复压光,直到陶坯表面密度增加,光滑如镜,再以特制的雕刻工具运用线雕、浅雕、深雕、镂空等技法,手工雕刻出绚丽神秘的图案。最后给黑陶作品安装耳、环、鼻、腿等配件。

黑陶表面所呈现纯净的黑色,是以独特的无釉无彩碳化窑变的古老工艺烧制而成的,出窑后就是浑然天成,不再做任何处理,其外观效果黑如漆、亮如镜。

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加入大量柴草,封闭窑门与烟囱,产生大量炭素,有意让烟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它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的又一个高峰。

五奎陶艺的黑陶用传统轮制后不上釉,在胚体晾干过程中压光、雕刻、高温烧制后封窑,做焦烟渗碳处理,烧制出来的陶器黑中透莹,宛如黑金,坚实凝重,扣之如馨,给人以乌金墨玉之感,如铁之质,似玉之润,充分体现着黑陶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黑陶文化是黄河流域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渊源龙脉。

我认识五奎的时候,他在黄河边有个窑,靠着祖传的手艺,偷偷的在那里烧制他的黑陶,但遗憾的是,随着环保风暴的来临,他的土窑因为“污染”被强制封停了。

虽然他的黑陶艺术获得了国家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大奖,成为当年中国陶艺第一人,但还是没能逃脱无情的政策碾压,以至于环保风暴后,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灿烂的黑陶艺术作品,也只能成为我们纪念历史的珍品,陈列在博物馆与达官贵人们的家中了。五奎身虽在,但路已绝,欲哭无泪,虽多次申辩,不但无果,反而得罪了很多人,以至于一个全国著名的艺术家,拥有罕见的传统绝技,却不知何故,连一个传承人的资格都无法获得。从此以后,五奎的朋友们再也没有人在他面前提起黑陶二字。

后来,五奎为了生存,只好转行潜心研究西夏陶瓷的制作工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五奎又成为宁夏西夏陶瓷的代表性人物,所以被邀请来到了西夏风情园。

但好景不长,西夏文化又被禁止传播,五奎再次失去事业发展的根基,离开了风情园,四处流落。

我一直想不通一个问题,作为黄河流域文化中重要的源泉和龙脉符号,因为一个环保风暴,就可以让它从历史中消失,一点变通的余地都没有?作为黄河流域文化一部分的西夏文化,为什么不能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天天喊着文化自信和传承,但我们的自信和传承又在哪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否早已不再是我们文化的主旋律?谁能明确的告诉我?

每当我来到文化城,不知道为啥,心里总是很复杂,总是勾起我对五奎那间小屋美好的记忆和五奎无奈的、无比失落的表情。

“李五奎老师最近不知道怎么样了?头儿,我特别想去拜访他。”我们聊着李五奎,小鱼看着我说道。

“听说他最近去了贺兰,有空我们去看看。”我答应小鱼。

“嗯,我们一起去看看李五奎老师吧,他太不容易了。”老王也提议。

“丁哥,后天,也就是这周六,你们有没有时间?”电话响了,是安琪打过来的。

“周六有时间,什么事安琪?”我赶忙回答。

“周六我们在金凤万达有一个活动,你们能不能来参加?”

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很高兴,在银川的人都知道,金凤万达可是个好地方,在那里搞活动参加的人一定很多,影响力也很大。

“可我们没有那么多非遗证。”我忐忑的给安琪说道。

“没事,你们来吧,你们做的就是非遗的事,有没有证没关系。我们设了12个非遗展演的位置,明天上午你把项目和人物资料发给我,我帮你们宣传宣传。”

我赶紧给李明昆主任打电话,说明了情况。

“你们去。”李主任坚定地告诉我。

安琪邀请我们参加她的活动,这事儿可太让我们激动了,真是一个大大的好消息。听到这个消息,心中的阴霾也一扫而去。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非遗之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非遗之恋
上一章下一章

第29章:5奎的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