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贫穷不能限制想像
南平确实是个贫困县,主要南平多丘陵山地,以旱地为主,旱地忙起来很累人,种花生、山芋、麦子、棉花、果树还有茶叶等,零零碎碎山货的一年四季不得闲,一家一户就那么一点,但是劳作的手续不得少。劳力出的不少,就是没什么经济收入。龙山村在南平县算富裕一点,毕竟龙山有一片平川,按照人口每人有3分水田口粮。但是南平县缺水,没有灌溉水源来源,主要靠天收,遇上大旱年日子就苦了。75年南平县规划修建一条干渠,全县总动员开山挖渠,水渠把淮水引到南平县。水渠从西北向东南贯穿南平县,这就是南平的“红旗渠”,在当年乃至现在对南平县来说都是重大意义。
龙山段直接受用就是龙山村,一个村里总有一两个有威望的,要不就是年长辈分高德高望重,要不就是村里身强体壮能服众的狠人,崔大勇说的张德福是兼而有之,龙山村有张、李、倪三大姓,张姓最多,有在外面做事的,有在乡里做手艺的。
张德福他们家辈分高,张家同龄人有叫他叔,还有叫他老爷的。他是年轻人长辈,所以自律性很强。年轻时张德福就被老人看好,受人尊重。张德福人高马大,力气大性格直,队里村里重要大事都找张德福拿主意。调解矛盾,处理纠纷等。张德福从来不偏不斜,出口让人心服。
龙山小队张德福31岁就当队长,当了20年队长。5年代大队支书。(前一任老支书岁数大了,说什么不愿意再做,队里其他几个年轻干部根本管理不了,一时找不到能服众的,有人建议就让这个老队长张德福代做支书,这样一代就代五年。好容易几个年轻的能顶事了。张德福坚决辞职,说啥也不管了。)张德福干啥事就是一个字“狠”!修干渠时,其他二拐队、张土埂几个队距离干渠远,水路长,这些村水田少,基本上以旱作物为主。盘算收益没有龙山队大,修渠积极性不高。虽然公社号召他们也参加修建,但是他们出人不出力,干活磨洋工。
于是张德福提出根据水路远近和得利多少进行任务分配,责任到个小队,不能完成受罚。每天有公社领导监督。在这个狠队长带领下,以龙山队为主,5个队的300多劳力奋力苦战,别人用小筐他用大筐,别人轮班,他不轮。张德福曾经三天三夜不睡觉带领大家干。有这样的队长哪个敢偷懒,终于4个月顺利完成水渠龙山段工程。因为龙山队任务最多,贡献最大。夺得县里修渠“红旗队”称号,公社给龙山队送了一场电影《战上海》,张德福还到县里领了大奖状。
张德福豪迈地说咱们就是用筐也要把龙山挑进共产主义!张德福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处处做带头表率作用。大队上交公粮从队里到公社粮站3里路,一般人一天挑5趟,他就挑8趟,人家挑110斤,他挑130斤。成为公社有名的狠人,有人家媳妇吓唬不听话的小孩口头禅就是,张老头来了,吓得小孩子立马乖了往家里躲。
有了水渠就要有储水塘,以前龙山是没有什么大的水塘,主要是没有水来源,旱地多,也不需要大面积水塘,村里形容就碗口大水凼,主要为旱地浇水,用桶挑水。几天不下雨水凼就被挑干了。现在不一样了,龙山是在水渠脚下第一村,政府说好了,每年两季淮水河都通过水渠往所过村庄放水,大旱年更可以随时放水救庄家。这可是为村庄子子孙孙造福的大好事。
刚刚挖4个月水渠,村民已经叫苦连天,现在又挖储水塘,而且这个工程只有他们龙山队自己搞,大伙很不情愿。许多人想就把以前的小水凼扩大一下,以前没有水塘咱们几分水田不是也种了吗,水也不是油,要那么多干嘛。
张德福不是这么想的,张德福想要干就干个大工程。他相信有水才有灵性,至于要挖多大水塘,怎么挖他心里也没底。他考虑在哪挖最合适,他在山山洼洼转了几圈。猛然灵机一动,利用弧形的山坳地势,把山坳里高高低低的小土坡挖掉把弧形围成一圈大坝,形成储水塘。这样比单挖一个大水塘省事,这样就能围成一个有30亩水塘。一旦这个工程搞好,坡下面的10多亩荒地就可以改成水田。有这么大水塘,多灌溉这10亩水田一点都没有问题。龙山能多10多亩水田那大伙日子会好过多了。这可是天大的好事,虽然挖坡筑坝工程不小,但是太值得的。想到这里张德福异常兴奋,他不放心,又来来回回把这个弧形山坳以及拦坝建塘的地方来来回回用脚步丈量好几回,仔细核算工程确实可行。才大步流星地走出山丘,走下平坦的荒地,往村庄的土公路方向。他在心里想明年这里就是一汪宽阔水面,一片碧绿的稻田。事实上第二年这个想像的画面真的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