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龙山之情深

第43章 龙山之情深

这些天肖军正在龙山考察,肖军龙山人,名牌大学毕业,曾经是龙山的骄傲,后来离开了教育系统,又离了婚,深感无颜见家乡父老,这些年在外面打拼很少回来。那个时候龙山在他眼里就是乡情难忘,现在他身份不一样,境界不一样,有能力有责任思考怎样让龙山变得更美,让龙山人更富裕。肖军回来投资不想打搅相邻,更不想表现出衣锦还乡的派头。一个人开辆老帕跑遍周边二三十公里,到现在路还是这样差,这里和曾经儿时的记忆没有太大差别。虽然前几年政府也提出修路规划,财政也拨了些钱,包括肖军也捐了15万。但那点钱是太有限了,只在路上铺过一些石子,沿路栽了杉树。但不到半年树折了,石子也被水冲的沟沟壑壑。南平穷,龙山更穷。南平需要改变,龙山更需要改变。以一己之力他肖军不能为家乡带来什么改变。但是他还是信心满满做家乡改变的第一驱动力。不只是自己的家乡情怀,更重要的是南平、龙山改变的机会来了。这是国家大环境发展改变带来的机遇,就看谁能把握这个机遇。一个大的浪潮又一次把肖军推上风口浪尖。

这一夜他住在南平蓝山酒店,已经是8月,过了立秋。作为森林之小县城,不是很热,下晚时天已经暗下来了,凉风习习,把街头碧绿发树叶吹的沙沙响。吃过晚饭,肖军在酒店第一次饶有兴趣地看起南平新闻。播的是蒋建民讲话,落实市委关于加强旅游开发建设,重点强调龙山温泉度假村建设。窗外突然下起雨来,哗啦哗啦的,欢快悦耳。街上的行人慌张嬉笑地奔跑着,这场水对水稻和旱地都是很好的益处。

肖军不是不想他那熟悉的老家,他是要在回家之前把思路理清,把准备工作做好。接触这些亲爱的相邻他要说些什么,让大家知道投资龙山不等于坐等发财,自己也不是救世主。而他只是带领大家共同富裕。是的,共同富裕!

龙山人的小日子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代一代龙山人在这个封闭的村庄繁衍生活,他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虽然贫穷,但很安逸,人们都渴望走向外面的世界。龙山大队在少数出去吃商品粮的。远远看见马路上有一个骑自行车的,肯定是公社干部下乡的。在当时农村唯一能走向外面的世界就是读书,但在龙山村靠读书走出去似乎不怎么行得通。

龙山村有两个小学,70年代一家都有几个孩子,除了在大队部旁设立一个小学五个年级齐全的学校,在二拐队还设立一个一二年级的教学点,主要是考虑到那里到大队部学校路远,一两年级孩子小,不方便。那时学校的桌子是泥砌的,上面涂上石灰水泥,板凳都是学生自家带了。上学是件苦差事,好容易熬到期末考试结束,就算是胜利大逃亡。小公路上就看到学生扛着板凳往回跑,脸上挂着都是激动和喜悦。有的孩子自作聪明,把板凳翻过来,一根绳子栓在板凳腿上,板凳面贴地,拖着跑,开大车子了!几个孩子比赛看谁车子开的快。等跑到家才发现板凳少了两条腿,另外两条腿在路上疯掉了,板凳面子被路上石子划的一条条痕,就像小孩打架被抓的脸一样。最神奇的就是跑的最快的孩子跑到家才发现就拖两个板凳腿回来了,于是一会儿公路上出现哭哭啼啼的孩子后面跟着骂骂咧咧的大人,在路上找板凳腿。板凳腿早被哪个路过的人捡回家当柴火了,于是大人扯开嗓子骂捡板凳腿的人。

村子里孩子大多小学毕业就不再读书了,只有少数成绩好的会继续到龙山公社初中读书,读完初中在农村就是文化人了,家里有门路的在小学当个代课教师,在大队当个跑腿跟差的;或者可能找个合同工,当个兵什么的,其他再没有什么奢望了。公社初中没几个公办老师,好多都是从小学抽调上去的,家都在农村,放学还要回家干农活,学校农忙都放农忙假。有的老师家里劳动力少,上课还要请假做农活,甚至星期天让学生帮老师家做事都是有的。当然偶尔也有几个学习用心悟性好的孩子也能上高中,但是真正能考上大学在国家单位做事的多少年只有肖军一个,若干年之后村里会计文斯文女儿文清考上了高中,到离家10多里的区上上高中,这是继肖军之后龙山队的一件大喜事,文清成了村里的高级知识分子,大队干部都对他们家客客气气,可惜文清没能像肖军那样为村里争光,后来没考上大学,文清被安排在村做代课教师。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新洲印象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新洲印象
上一章下一章

第43章 龙山之情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