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青黄

第101章 青黄

对啊?凭什么?

老爷子和几个儿子都不是糊涂人,可不会觉得自家出的那几十块的打点钱就能抵得过人家的翁婿亲,这里面必然有什么他们没搞清楚的。

像陈家这样祖祖辈辈老实勤恳的普通人家,贸然得了不知缘由的好处,没有沾沾喜气,反而因为这从天而降的馅饼,越琢磨越是忐忑。

待得知爱民回城没挤占公社的名额,而是单独点名给他的,家里人俱是又惊又奇,大舅妈没忍住胡乱开口猜测。

“别是中间出了岔子弄错人了吧?”

“又或者是有人下了套,故意捉咱们?”

姥爷少见的发了脾气,训斥大儿媳。

“说什么胡话呢?咱家就是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有啥值得人家下套捉弄的。家里老老少少,哪个不是本本分分干活挣钱儿,真有啥鬼祟伎俩也沾不上咱们这样的人家……”

这道理大家都懂,家里没什么值钱的,连被人家盯上的机会都不会有。

“管他什么缘由,我儿子得了名额正正经经招工回来了,那这工作就是我家的。什么该不该的我不管,明儿个我就让爱民报到去,等把缺儿占实了,谁来也不好使……”

二舅妈好不容易盼回了儿子,跟护犊子的母老虎似的,才不纠结什么名额来的不对劲儿,落到她肚子里的好处就别想吐出去。

姥爷和舅舅们没有多说话,只是狠狠的抽了一口自制的卷烟吐出几圈青气。老二媳妇的意思他们怎么可能不明白,孩子多难得才有这么个回城机会,谁能放弃近在眼前的工作机会?

过了许久,一家之主的老爷子终于下了决定。

“就按老二家的法子办,先把工作和户口落实了。该不该的,等以后再说。等有了工作,立马给他相一门儿亲事儿,到时候总不能再把结了婚的小夫妻一起赶回乡下吧?”

小民亦有小民的生存智慧,此话一出,立刻得到了全家人的赞同。尤其是老二一家,显得格外欢欣。

“爸,那咱可就说好了!等爱民上了班儿,这个月就给他张罗结婚的事儿。人选我早寻思过好几个,不拘是家具厂老姜家的二闺女还是街坊赵大姐家的三丫头,个个都手脚麻利性子妥帖。

到时候见见面,看他乐意哪个咱就说和说和哪个。只要能让他安安稳稳留下来上班,再娶个城市户口的媳妇儿,我就阿弥陀佛了……”

二舅妈笑的一脸欢喜,一不小心犯了忌讳说错话也乐呵呵打了下嘴巴,要是儿子的结婚大事儿能解决,她的心病可就去掉一大半儿喽!

想到去年秋侄子爱党结婚的排场,虽然没有三大件儿,但全家使劲儿也拼凑了三十六条腿儿和全套屋里家什。她心思一转,又有了想法,娶媳妇可不是多添一双筷子的事儿,多给孩子扒拉一点是一点。

于是,她换了一副为难相,又期期艾艾开了口。

“结婚的对象倒不难找,只是这办事儿的钱和票,嗨!我也不说客气话,还得爹妈兄弟们帮衬帮衬……”

……

陈家急着给陈爱民办入职,自然不会忘了林嘉禾这个外孙女,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办事儿,不说别的,有个熟人,哪怕只是带个路也比他们蒙头蒙脑的强啊!

等找上了门,看到同样回城的嘉妙,几人顿时傻了眼。

“小苗?你、你咋也回来了?这、这……”

哪怕不敢置信,但脑中将前因后果转了一圈,几人也渐渐想明白,合着这是大外孙女出了力呀!不然凭啥那么巧他们兄妹俩齐齐招工回来,当人都是傻的吗?

想明白了里面的道道儿,一家人也不再忐忑着急,反而对大外孙女在纺织厂的能量这么大有些好奇。

当得知姥爷一家找上门儿的原因时,嘉禾只觉得哭笑不得。

“也怪我,没有及早给大家说清楚。早先恰好帮过一位领导的忙,正好碰上这么好的招工机会我也不舍得错过,就厚着脸皮上门请人家帮帮忙。事情没办成前不好往外说,也怕让姥姥姥爷空欢喜一场。

这不,嘉妙昨天晚上刚到的家,今天下了班我还没来得及过去你们就来了……”

和刘主任的暗中交易当然不好往外张扬,林嘉禾随意编了一个借口糊弄过去。横竖没有家里人插手的机会,想求证也根本没可能。

“有啥怪不怪的,你这孩子,不声不响的帮你表哥办了这么大一件事儿,姥姥和你舅舅舅妈还不知道咋谢你呢……”

姥姥满脸激动,一手拉着嘉禾一手拉着嘉妙,既为两个孙辈儿能回来高兴,又为大外孙女有本事感慨。

“要说也是我的过,自打你立功得了奖,明辉这孩子我看着也是个懂事的,就犹豫要不要继续留下来。我这老婆子白吃白喝还干不了多少活儿,不是平白拖你的后腿嘛。过年回去想了想,年后就没有再过来。不然,咱们也不会搞到两岔里,白闹了场笑话……”

嘉禾怎么会怪老人这份体谅心思,拍了拍老人的手,温声细语的安慰。

姥爷人老沉稳,也不多问求人情帮忙的事儿,用力踢了只顾着傻欢喜的二儿子一脚,道:“你外甥女给你亲儿子帮了这么大的忙,你这个当舅舅的就没个表示,你这个当爹的还想捡现成便宜不成?”

二舅先是一愣,继而恍然,连连接口应承。

“对对对,爹说的对,小禾啊,你这下是帮舅大忙了,再多的谢也说不清。你等着,等你结婚的时候二舅亲手给你打一套三十六跳腿的桌椅衣柜。还有这会儿求人打点花了多少钱,你说个数,二舅肯定不能让你吃亏……”

如果真有钱,家里当初也不可能让一溜孩子都下乡。舅舅不肯占外甥女的便宜,坚持要给钱,但林嘉禾怎么可能答应。

到最后,她讲明了这次办事没花一分钱,才打消了姥爷一家的念头。

二舅嘴笨不知道怎么说,只一劲儿拍着胸脯保证,已经要给外甥女打一套好家具。爱民表哥激动的面红耳赤,也跟着连声道谢。

对这些,林嘉禾没再拒绝,亲戚么,有来有往才叫亲,一味无私付出,惯出来的就是白眼狼了。

弄明白了招工回城的来龙去脉,一家人只剩下欢喜。等到了下周一招工报到的日子,一群人热热闹闹的送了俩孩子去纺织厂入职。

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抗议林嘉禾也听了一耳朵,到底胳膊拧不过大腿,最后厂职工还是接受了加分个特定岗位的组合。

嘉禾也没感觉意外,后世的各种加分已经沦为常态制度,独生子女加分儿、少数民族加分儿、艺术特长加分儿、比赛得奖加分儿……,加的多了也就习惯了。

甚至某地公考岗位条件贴出了某第一学历加毫不相关的某第二学历的特定要求,被众考生群嘲“按人设岗”“内定”云云,她听了也不过付之一笑。

再稀奇古怪的特例,实行的时间久了也就成了常例,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性的满足众意。

问题一解决,比试面试的考核也就快了。

刚入三月下旬,考试成功入选的新职工和各方推荐的人员已经正式入职到位。机器声嗡嗡一响,众多新人在老师傅的带领下纷纷进入厂里的各大车间。

欢喜、新鲜、期待、茫然……,新入职的年轻人欢欣雀跃着,为光明的未来生出种种憧憬和展望,他们所在的家庭也为此多了许多欢声笑语。

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生活和处境也并不一致。

四月到五月,在北方是寒风凛冽的冬日尾巴,也是麦苗泛绿的初春节气。但在靠天吃饭靠地求食的庄稼人眼里它有另一个形容词,那就是“青黄不接”。

随着去年年底发下的粮食渐渐吃完,初春的野菜就成了农户家饭桌上的常客。再过十几天,榆钱槐花等救命植物也会争相开放,可很多家底单薄或者遇上难事的人家已经等不及了。

某日下班回家,林嘉禾便发现街上多了许多衣服破旧补丁落补丁的陌生面孔,或是成群结队,或是三三两两,敲开各家各户的大门哀声乞讨。

她注意到这些人都是本地乡音,穿着打扮也不像市里人,若有所思同时心头一沉。

“走,先跟我去街道办走一趟,我有点事儿想去问问……”嘉禾招呼了妹妹一声,动身走向槐树胡同的街道办公室。

经过了解,这几日涌进S市的果然是周边公社的农村百姓,刚开始人不多,这几天才慢慢变得显眼。

“主要是今年的返销粮上头批的不多,不然像去年这个时候,有返销粮再掺和点野菜多少能熬过去。再等半个月,雪一化,种点快菜,能吃的东西也就多了。”

街道主任给前来询问的林嘉禾解释了街上出现乞讨人的原因,见她面色沉重低头不语,又叹了口气安抚道:“小林你要是家里宽裕,可以接济一点粗粮,咱们街道暂时没接到上面指示,但我相信领导们不会坐视不管,返销粮应该很快就能批下来……”

他们街道办不是不想管,只是没有安排的情况下贸然动作,难免引来乞讨百姓的聚集和混乱。

实际上,她已经考虑发动街道居民募捐,但想想周边县区的农村人数,恐怕也只是杯水车薪。

“主任,我知道了……”

告别街道办主任,姐妹俩一路回到家。

这才知道,这边住户已经有人上门讨过饭了。她们姐妹俩白天上班不在家,沈明辉手里的人参出的差不多,前两天又带人北上了,前两天才一直没遇上。

今天赶得巧,到家门口的时候斜对面胡奶奶正给一个带孩子的中年妇女拿窝头。

“谢您了,谢您了,救苦救难啊,家里实在过不下去,断顿两天了没办法……”女人一脸苦色絮絮叨叨说着什么,又按着身边七八岁的男孩磕头。“快给你奶磕一个头,有这几个窝头家里又能活命两天了!”

男孩看着不大,对这种事儿却熟练的让人心疼,利索的跪下“砰砰”磕了两下,胡奶奶反应慢,拦了一下没拦住,等人起来才叹着气念叨可怜的孩子云云。

林嘉禾站的远,并没有听清两个大人之间过多的对话,但男孩儿眼巴巴盯着窝头满眼喜悦的目光却让她心头一酸。

“嘉妙,去厨房看看有什么吃的拿出来,给大姐装上……”

她的话一出口嘉妙“哎”了一声就跑进院子里,同时也惊到了不远处说话的两人。

等意识到这年轻姑娘是要给自己拿吃的,女人面上一喜,立刻拉着男孩儿走了过来。胡奶奶也不介意,微微颤颤的迈着小步跟了过来。

“小林是个好孩子,乡里乡亲的遇上了难事儿,咱们能帮一把是一把,你家里要是宽裕,不拘粗的细的,能给这大姐多拿点就多拿点吧!她家里没了男人,还有几个小的要养活呢……”

接着又絮絮的说了对方的一些情况,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自家的亲戚呢。

实际上,从头到尾两人间的交谈也不像什么乞讨者和施与者,没有那种施与的高高在上,也没有乞讨的卑微和畏缩。

而是更像上门求助的老亲旧戚,一个诉了难说了难,另一个安慰宽解,拿出力所能及的一些口粮。该道谢道谢,该让孩子磕头磕头,走的时候再絮叨一些贴心话,就像送别亲戚一样。

嘉禾明白这种走亲戚一样的乞讨方式的由来,因为这几十年的困难生活,大家都受过苦挨过饿,知道缺粮断炊的为难。曾经最难过的那三年,城里的人何曾没有向农村的亲戚讨过接济呢?

是的,接济!这种青黄不接时上门求粮算不上什么乞讨,更像是亲戚朋友间的接济。

本地以前一直有年底进城讨饭的习俗,富裕人家接济一把半袋的粮食乞讨者就能闯过年关,明年就又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在年底这个特殊时期,哪怕是讨债追利的也要守规矩,有再大的欠债也要等翻年了。

只不过她没想到,在日子越来越好的今天,年关是安生过了。卡着青黄交接之际,居然又遇上了这样让人看着就难受的事儿。

嘉妙动作很快,不一会儿就端了一盆蒸红薯和三和面馒头,满满当当十几个,是姐妹俩这两天的主食。另外还有一小袋玉米面,估摸着有二十来来斤。

“姐,我拿了这些,你看怎么样?”

外人不清楚,但嘉妙还能不知道家里的情况,她心里也心疼大姐母子俩,考虑着不能太招人眼才只拿了这些。

林嘉禾看了一眼,说声“够了”。

再多,单凭一个女人未必护得住,被抢还不算什么,挨了打受了伤她家就更难过了。

见嘉禾把东西递过来,大姐满心欢喜的接了过来,不住的道谢,又推搡着儿子磕头,被嘉禾拦下了。仟韆仦哾

“孩子还小,别折腾他了,听说过阵子有返销粮下来,有这些粮食顶几天,就别带着孩子乱跑了!”

想想刚才了解到的大姐家的情况,一天来往村里和市里少说也要十几里。家里四五个孩子,小的跟不上,只能带大的出来讨粮食,林嘉禾就忍不住为她提着一颗心。

“不说来回路上遇着什么,家里几个孩子大姐你怎么能放得下心……”

“够了!够了!有这些粮食拌上菜叶子,够家里吃小半个月了,要是真有返销粮那就更好了,大不了再背点债,从大队借点粮,再熬两个月也就有粮食了……”

大姐满脸喜色,似乎真的已经心满意足,谢过嘉禾姐妹和帮忙说话的胡奶奶,拉着孩子直接向胡同外走去。

看着远去的母子俩背影,林嘉禾想着:一定会有的,返销粮会很快下来的。同时在心里默默做下了一个决定。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穿成七零厂妹,一脚把继妹踹下乡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穿成七零厂妹,一脚把继妹踹下乡
上一章下一章

第101章 青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