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这一年

第141章 这一年

1982年。

这一年,私营经济重新被允许,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语来描述这时候的京市的话,那最合适的无疑就是“活过来”了。小摊小贩聚集在某个地点,那个地点就会顿时热闹起来,人们就爱上这儿买东西嘞,不用票还便宜,街边的店铺也陆续开了起来,有卖吃食的,也有卖衣服的,鱼儿尾巷尾有一家裁缝铺,现在名声儿已经传遍首都城了!

嚯!大家伙儿这才知道,这43号大院儿的严家媳妇儿居然有这本领呢!

这一年,文艺界也全面复兴,在百姓文艺报的引领下,京市文艺圈子涌现了不少优秀的作品,有文学领域的也有艺术领域的,前些天,当代画师、年仅24岁的白一惠的作品被收入了艺术馆展出,可谓是轰动整个艺术界了——这可是第一回有这么年轻的画师的作品被展出呢!

与此同时,反应了时代变化的许多文学作品也纷纷流入市场,不同的水土养不同的人,也孕育出了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原地区的伤痕现实、西北的确的乡土农民、南方文坛的山水江河批判性......时代的苦难在某种意义上的确能够成为表达的最大利器,这段时间来文坛上的热闹非凡也正印证了这一点。

而以不言为代表的泛娱乐化文学派别,在这一水儿的作品里,的确有点儿特立独行。

在这一年,《青春》已经再版第三回,哪怕文坛上的批评家们都在评判这篇作品太过浅显、不够有文化内涵,但那些被《青春》激励到了的年轻人群,还是会无视掉这些繁杂的外界声音,为《青春》消费与买单,就像是在为自己真正的青春消费与买单一样。

也是在这一年,《我朝》跨越过一百五十万万字的大关正式完结。祝蹊已经被百姓文艺报的编辑部奉为最好合作的作者了,毕竟按照每月更新三万字这个速度,《我朝》想要这么快就完结还是比较困难的,但能如期超量完成,嗯,闫晴晴表示——感谢不言老师及时的交稿速度以及在百姓文艺报每次推出特刊的时候都愿意贡献出来的大把更新了。

《我朝》一经完结,就被刘台长看上,并且跟祝蹊沟通,买下了这本书的版权。

刘台长现在的台长已经可以去掉前面的“副”字了。

《红楼梦》历经两年的拍摄,一经推出,直接在全国范围内爆火,正在播出那会儿的盛况甚至是,工厂工人们守着公共电视机,不看新闻联播都要看《红楼梦》,可见无论生活怎么苦难,人们对快乐的追求却是一致的。

《红楼梦》大获全胜,华视台也经此更上一台阶,这时也恰逢宣传组织改革,华视台内部进行了业务优化,刘台长的团队成为了第一个独立出来的团队,他带着手下的人,开办了华视台除了归总台管的总台和新闻台之外,第一个分台,专门播出电视剧。

分台的台长听着似乎没有总台的副台长好听,但刘台长觉得自己当家做主的滋味别提多好了,更何况做的还是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没有任何不满意的,现在正摩拳擦掌等着大干一场呢。

反正刘台长现在还在忙着四大名著的拍摄,这边看上了《我朝》之后,还没忘记惦记着祝蹊,想要让人过来写原创剧本呢。仟韆仦哾

至于祝蹊去上大学前开诚布公说的她可能不会选择回华视台这话,直接就被刘台长忘到脑后去了。

人总是会变的嘛,这不是祝蹊同志也很爱写故事吗?写的《我朝》可真是跌宕起伏、荡气回肠,没有人能拒绝其中的江湖快意恩仇,也没有人拒绝其中的皇权富贵交替的暗潮涌动,刘台长已经开始幻想自己把这个故事拍出来后会是怎么样的场景了。

而且他还很有长远之见,懂得创作作品嘛,那是得搞原创,翻拍虽好,但不能长久的,你说四大名著能说是他们的代表作吗?四大名著只能代表四大名著。

道理也是一样,《我朝》被人提起来能让人第一反应想到他们台里吗?

《我朝》被提起来,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不言,再来是百姓文艺报,这第三位呢,才能勉勉强强轮到他们吧?

前面说到了文艺界大复兴,大复兴也的确带来了不少流派的作者群体,这些作者也在这三年间推出了不少优秀作品,在文坛地位上绝对不可能比《我朝》低的作品比比皆是,但没有人能否认,《我朝》绝对是市面上最畅销的作品。

人家花样是真的多啊。

不仅在设定上别出心裁搞出了个别人都没有见识过的“穿越”,更是套了个“未来世界”的壳子来讲这个穿越,这让设定的新奇程度直接翻倍了。

后续连载期间,这足足三年多快四年的时间,人家仍是一点儿都没有退步,从头到尾这篇小说写得都足够精彩,最后更是以女主萧亭钰登基称帝这一结局,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

要知道,这可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时间,重男轻女之风压根没有任何被打压的迹象,家里三瓜两枣都没有的农户人家都要生个儿子继承自家的“帝位”,结果这故事里的女主人公真的继承帝位了。

这一结局带来的轰动无疑是地震级别的,完结后至今,一些报刊上的批评栏目还有针对《我朝》的争辩不绝于耳呢。

但祝蹊一点儿都没有放在心上。

这一年,这一天,她正式从京市大学毕业。

毕业的当天,也同时失业。

恢复高考后京市大学汉语言专业第一届的大学生,最优秀的那个学生,祝蹊,放弃了学校分配的工作!

这个消息不胫而走,直接传遍了整个校园,全部人都觉得祝蹊疯了。

“不会是当了《明天》几年的总编,就真把咱们的校刊看成自己的了吧?”

“估计是......当老大当久了,可不就不乐意做虾兵蟹将了?别说是祝蹊,我听说之前咱们学生会出去的好些师兄师姐们都有很多抱怨呢。”

“他们算什么师兄师姐......”

“你这说什么呢!这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有人歧视工农兵大学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你现在看不起别人,小心改天别人就看不起你!”

因为恢复高考,工农兵大学生的身份地位自是尴尬了起来,正当两边的群体矛盾愈演愈烈,《明天》乘势推出了互动栏目“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大学生”,当时直接从京市大学开始,引起了全首都的高校学生的激烈辩论,有的人支持工农兵大学生,有的人支持高考大学生,直到“学到了真本事的才是真正的大学生”的言论横空而出,给大家伙儿泼了一盆冷热交替的水,一时之间,许多人表示醍醐灌顶,于是就开启了更深入的讨论,争辩也不再就着表面的学生身份争辩了,而是开始了关于如何开展更深入的学习的讨论。

《明天》原本就在风口浪尖上,经此一役,更是名声响彻京市,受众范围直接就随着不断从高校毕业的学生们带入了不同的职场,目前基本上已经覆盖了京市全范围,并且还随着分配到了外地的毕业生,不断以点为圆心辐射出了一个又一个影响力范围圈。

到祝蹊毕业的时候,《明天》名为校刊,但已经不仅仅是校刊了,甚至有人在传,说《明天》杂志社会选一名毕业生担任社长,开始社会化蜕变呢。

这个传言传出来,人们自然是猜测祝蹊会成为《明天》社长,拒绝了学校分配的工作,就是为了要自己拿下《明天》的岗位呢。

但是,祝蹊表示:有的是你们大吃一惊的时候。

毕业后,她还真就老老实实毕业,甚至还请了《明天》杂志社的大家伙儿去吃饭。

在校期间,祝蹊虽然没有过多暴露自己“不言”的马甲,但有的时候写好了的课程作业,她自我感觉不错的话,还是会投稿一下试试的,后面也就逐渐形成习惯了,隔一段时间就会投一次稿,现在已经有新锐杂文家的名号了,当然,有是有,但也不出名。

因为投稿数量多,上稿概率也大,《明天》杂志社的人也都关注过,于是一点儿都不惊讶祝蹊一毕业就能拿出这么多钱来请大家伙儿吃饭。

当然了,去吃了这顿饭的成员们就更不惊讶了。

老社长居然请她们到自家的饭店吃饭!

这当然花不了多少钱了!

这个时候的人们也不会因此而介意什么,家家户户都算不上宽裕的时候,有人请客哪里还会有人嫌弃这请的够不够档次啊?

但老社长家的饭店味道还真的挺不错的。

现在开饭店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跟其他行业比起来,餐饮行业无疑是入门最多的人。

不过,姜茹这饭店可不是现在开起来的。

赵家馆的生意越做越大,姜茹原本拿着师父给开的工资还是很满足的,但这人呢,就是经不起对比,这不是对比了赵家人赚的钱,姜茹就觉得,她也可以啊!

所以在赵家馆正式从外面招聘帮工的时候,姜茹在祝蹊的建议下提出了单干,先支了个小摊子,不卖别的,就卖鸡蛋饼。

鸡蛋饼配上她的辣酱,哪怕是技术门槛不高的小吃食,也直接火了。

卖鸡蛋饼卖了大半年,她也攒了一笔钱了,就想要买个铺面,但这个时候一打听,好家伙,就这会房价都直接翻倍了,姜茹原本算着尽够了的钱,现在算下来居然连一半都够不上!

怎么办呢?

姜茹又去求助万能小姑子了。

祝蹊也给力,直接帮姜茹说服了李兰香买铺面——可不是瞎好心,相信祝志高两口子将来一定会孝顺,所以让李兰香同志给儿子贴钱了。

她想的是,这铺面是李兰香买的,暂时以资金入股的形式加入姜茹吃食生意,铺面可以给姜茹用,提前签一个分红协议就行,到时候李兰香完全可以躺着赚钱了,这养老保障不就有了?

这协议也不算正规,全靠双方的自觉性,但有个好处,那房子是李兰香的!

就算之后姜茹没了良心,不想给钱了,李兰香也可以拿捏着房子跟姜茹收租。

要知道,这铺面可是经过了祝蹊的指点买下来的,就在大学城内——现在是没有大学城的说法,但祝蹊知道啊,这大学集聚的地方,不得迟早发展成为大学城?现在都还没发展起来呢周边就因为学生多热闹着,只要是有人的地段,就不用担心它将来不会升值。

而姜茹呢,她做的吃食生意跟赵家馆不同,走的可不是高端路线。

她开店,一开始是只做早餐,做着做着做出口碑来了,主要是提供的小菜都很好吃,让食客们对老板娘的手艺很是自信。

被食客们鼓动了一番,姜茹也有了活络的心思,这回都不用祝蹊指点了,慢慢地就开启了小炒生意,专门做快餐,价格又会、味道出众,很快就俘虏了周边大学学生和干职工们的胃,哪怕现在的人们都不太富裕,但总有想吃顿好的的时候,更便宜但更好吃的小姜饭馆,早早地就在大学城立稳了脚跟。

这赚的钱嘛......反正是祝志高也不敢大声跟姜茹说话的程度了。

小姜饭馆生意好,一半靠姜茹的手艺,一半也靠饭店位置好。

所以说是李兰香他们的养老保障呢,意思就是,如果祝志高跟姜茹两人有良心,也孝顺家里的老人,那就相安无事,万事大吉,大家还是和乐融融的好家人,但如果两个人有别的心思,那也不用怕,李兰香就是靠收租,也能养活自己。

这其中的深意李兰香不知道,但是,家里越过越好却是肉眼可见的。

从前是闺女儿一个人出头,她就老惦记着儿子会不会混的太差,现在呢,儿子一家也好了起来,李兰香真是出门在外没有一天不是春风满面的。

也就是今天。

她的春风戛然而止了。

她想不明白,她闺女儿在想什么?!

为什么不要学校分配的工作?!

她可听说了,人家宣传部都直接发了邀请,就想让闺女儿分去他们那儿呢!

李兰香不是没有见识的小老百姓,她知道的啊,这宣传部可比他们居委会厉害海了去了。

闺女儿到底为什么啊?

“当时咱们从华视台辞职去念大学,不就为了个更好的工作吗?这最好的工作都在眼前了,你怎么就放弃了呢?”

李兰香实在没忍住,还是对回来吃饭的闺女儿念叨了出来。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七零之穿书后我绑定了作家助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七零之穿书后我绑定了作家助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1章 这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