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妇人受辱公众前,少年仗义施援手
领头的人紧紧地抓住妇人的手臂,姜丽水虽然又哭又闹,但还是怎么也挣不脱男人的钳制。
没有办法,姜丽水身为一个女子,身娇体弱,当然无法和一个壮汉相比较。
领头的人这么想的:王清已经死透了,欠的二百两估计是拿不回来的,但幸好这个废物还留下了这个水嫩的小娘子,他害我损失了这么一大笔钱,自己一定要想办法补回来,幸好这个小娘子还有点姿色,不如先让自己享用几天,厌烦了再卖到勾栏那里,不然的话,怎么能补回王清借去的那二百两呢?、
反正,自己也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了。
于是领头的人就面带奸笑地对妇人说道:“王夫人,不要再多想了,你男人没了,家现在也是别人的了,但他还欠着我们赌场二百多两,老夫看你现在这情况,不用说也绝对是还不了的!”
听到这话,姜丽水脸色大变,看到领头人那邪恶的笑容,她已经意识到自己将会发生什么事。
在这个吃人的社会,一个寡妇就算想要打工挣钱,途径是很少的,就算有所挣的也不多,想要还一大笔钱,只有一条路。
但显而易见的是这条路的尽头,是无边的黑暗。
领头人注意到姜丽水的那惊恐的神色,就说道:“王夫人,不用担心,数目也不多,只是区区二百两,王夫人你毕竟曾经当过花魁,还有些姿色,也没有生养过,你以后就到我们这儿来打工,这样才有办法还钱!”
听到这话,姜丽水脸色苍白,但领头人还不停止,继续挖苦道:“王夫人,不要担心,只要你好好招呼我们兄弟,让我们舒服了,我们兄弟一定会关照夫人你,不会让别人欺负你的!”
领头人说完,就哈哈大笑起来,接着把目光移向旁边的那两个跟班,他们两人也跟着大笑起来,然后就继续把这个妇人往后拉。
看样子,这个可怜的妇人难逃劫数了。
为了逃脱悲惨的命运,姜丽水一边拼了命地挣扎,一边带着恳求的目光望向周围,期望哪位在场的有良心的壮士能够助她脱离这些人的掌控。
在场围观的人也不在少数,虽说其中大多数人都良心过不去,看不惯这些人的逼良为娼的行为,但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之事,他们这些人占着理,其他人也没有办法,而且,看这几位大汉牛高马大,想英雄救美也要衡量自己的实力。
因此很多人都有意无意地把眼光从那妇人那求助的视线移开,力图做到眼不清为净,没有人愿意为她伸上援助之手。
除非,有人能替姜丽水还上二百两。
要知道,即使在开封,二百两也是一笔不少的支出,不是一般人可以支付得起的金额。
但是这些人当然不包括天良和崔武,特别是崔武,这样的情况让他深有感触。
崔武的父母亲相继死去,只剩下他和一个妹妹兄妹俩流落街头,不知受了多少苦,如果他们兄妹俩不是遇到天良这种好心的主子,说不定终有一天,崔武身边最后一个亲人,也就是自己的妹子,在饥寒交迫之下,也要沦落到这样的地步。
在那时,自家妹子崔荷就曾经不止一次向自己的兄长提出过自己卖身给勾栏场所,用取得金钱来葬其母,若不是当时自己坚决阻止此事发生,恐怕自己的妹子早也会走上这条路,陷入火炕之中。
即使受苦之人不是自己的妹妹而是别的女人,崔武也没有办法忍受下去。
只见崔武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一把扯住那位带头人的手臂,用力一扭,带头人吃痛,放开了妇人,崔武再用腿顶住带头人的身体,接着手脚一齐发力,就把这个牛高马大的汉子当场摔了个底朝天,让这个身材高大的汉子吃了一口泥沙。
看到半路杀出来一个程咬金,带头的汉子当然不忿,连忙吆喝他的两个跟班想给眼前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伙子一个深刻的教训。
但是不要忘了,崔武和天良都向春喜请教过武功。
而且,崔武还是两人中进步最快的那位。
在惠州的那段日子,为了将来能实现宏伟的计划,天良要积累足够的金钱,因此平时的杂事不少,而且其练武的意志和决心都不及崔武,可以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此武功进步有限。
跟着吴天良这个好主子,崔武没有受到杂事的纷扰,但为了报答其救命之恩,崔武却是发了狠地来练习武艺,因此武艺进展飞速,两个没有练过武功的人当然不是其对手。
还不用十秒的功夫,一个领头人加上两个跟班,三个人就都跌倒在地上,跟本就爬不起来。
这个时候,崔荷也从会宾楼里走了出来,把自己身上的披风脱了盖在这位妇人的身上,帮她遮住由于上衣被撕破而露出来的洁白肌肤。
要知道在礼教森严的古代,一位正经的妇人在这么多人面前露出不应该露出的肌肤,对其是很大的侮辱。
领头的人见他和两个跟班在众目睽睽的情况下被一个年青小伙几下放倒,当然不忿,就一边退后一边生气地朝崔武嚷嚷道:“你这个毛头小子有种就等着这里,让老子带多些人过来,不信就打不过你!”
“你们这些人这么大胆在会宾楼这里闹事,还敢再带多些人过来,真的以为我们会宾楼是这么好惹的吗?”
就在这时,从会宾楼那里传来这么一个声音,之后从楼梯上走下来一个汉子。
顿时,在场的所有人都肃然起敬,因为这个人是会宾楼的老板,在开封这里无论是黑白两道都要给几分面子的南宫明。
如果只是南宫明一人,领头的人还可以说得上话,但当他看到南宫明旁边的人,就更加让其感到失望,今天把这位美艳妇人带走的计划估计会泡了汤。
因为南宫明旁边之人,正是当朝的高官苏辙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