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印刷体
三个小时之后,沈方、王寿光等人在申孝忠的陪同下登上了岱山岛。昌国纺织厂中的第二代自动织布机比原来的自动织布机更加庞大、精密,一匹匹紧密的斜纹布正在不停地生产,负责昌国防织厂的主事对斜纹布的质量赞不绝口。
昌国印刷厂的厂房之中,按排版、印刷、裁剪、装订、整理等工序,划分了多个工作区,其中以排版这个工作区,工人最多。
沈方看了一会儿工人的排版操作,问道,「这铅字的字模存放有什么规律?」
「按字的音韵存放。」
「为何不按字形存放?」
「什么字形?」
「就是偏旁部首。」沈方见王可儿没有明白他的意思,便解释了一番。王可儿想了想,「这个方法好是好,可是排版工早已习惯了音韵,取用也比较方便,用这个方法还得重学一遍。」
三人旁边负责昌国印刷厂的王府李主事说道,「可儿小娘子,二公子所说颇为实用,即使有排版工不认识的偏僻之字,也可以根据字形快速找到铅字。」
「他的鬼点子一向最多,你安排一下,如果效率更高,就按他说的办。」王可儿对李主事吩咐道。
「遵命!」
沈方等人来到印刷这道工序的工作台之前,见到一次可以印刷六个刻版,一个刻版正反两面,总共可以印刷十二面。刻版之间有木条作间隔,木条之上阳刻着页码数字。此时工作台上已排好了六块刻板,印刷的内容乃是沈方在昌国技术学院讲解的基础科学知识。印刷工人将刻版之上刷上油墨,将两尺见方的纸张放上去,用软木棍轻轻滚过,十二面便同时印好。
油墨还没有晾干,李主事小心翼翼地拿起印好内容的纸张两个角,呈现在沈方等人面前,只见上面的字迹清晰、字形饱满,而且上面的字足有雕版印刷的四倍之多。
沈方一看到密密麻麻的字,便皱了眉头。「怎么没有标点符号?」
「印刷书籍从来不断句,买书之人可以自行断句。」李主事解释道。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我讲的这些虽然只是白话,但这铅字如此密集,任谁看都会头疼。以后昌国印刷厂印刷的书籍全部要加上标点。」沈方见印刷厂有铅笔,便将印刷好的纸张摊在工作台上,在纸张上面写了逗号、句号、L型的双引号、顿号、惊叹号、问号、书名号等标点符号。并将这些标点符号的用法讲解了一遍。
「要按我的意思,这书籍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印刷才方便书写数字和各种公式,这竖排版用来看文字尚可,用来讲理科实在困难。不过,考虑到大周读书人早已习惯竖版书,暂时便按你们现在的印刷方式来印刷,十六列,每列四十行。但是我有两个要求,一是要加上标点符号,另外一个要求,不同的语境或意思要分段,每段前面空两个字。现在的铅字已经足够多了,适当的间隔可以让人看起来舒服一点。」
「另外,这铅字印刷不比雕版印刷,雕版印刷需要印刷体才能方便雕刻,而铅字印刷却可以方便使用各种字体。我们的铸字工也不用闲着,多做几种铅活字字体备用,比如颜体、柳体、欧体,甚至可以在印刷体的横细竖粗基础之上,加以改良,笔画一般粗细,末端的装饰部分也取消,形成细黑体或粗|黑体;也可以将黑体的弯角圆润一些,成为幼圆体;还有就是将印刷体适度拉长,使其更加挺拔,形成仿宋体。」
「什么是仿宋体?」李主事好奇地问道。
沈方无意中说漏了嘴,便随口搪塞道,「这印刷体以宋州之雕版最为精致,横细竖粗,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当地刻匠为了抵抗刻版磨损,加粗了印刷体的竖线和笔画的端点,所以被称为宋体。而仿宋体,则是在宋体结构的基础之上,横竖粗细均匀,并使用了楷书笔画,清秀挺拔,字体瘦长。」
李主事也是博闻强识之人,他仔细想了想,也想不起宋州有什么有名的刻匠,但二公子实非常人,或许在一些偏远乡村的刻匠,别人并不知晓,但二公子却无意中得知。
为了说明这些字体的特点,沈方又在白纸之上用黑体、幼圆、宋体、仿宋四种字体分别写下「昌国沈氏」四个字,这四个字,点、撇、捺、钩俱全,四种字体的特点显示地很清楚。
李主事既然被安排主持昌国印刷厂,自然粗通文墨,对印刷之道也颇为精通,如今见到沈方举手之间便创造了四种风格迥异的字体,如何不让他叹为观止。
王寿光、王可儿二人早就习惯了沈方的种种不可思议的天赋,倒也没有太在意。况且这宋体早在昌国技术学院成立庆典时,便由沈方用来书写条幅。
沈方拿起已经干透的印张,仔细看了良久,「李主事,我看在这一块刻板的中间,可以雕刻一些纹路,同时设置可以放入铅活字的空位,用来印刷书名、卷别及页数,将这印好的纸张一对折,无论翻到哪一页,便可以知道页码和所处的卷别,用来检索和查找都颇方便。」
沈方所言只是后世书籍常见的技巧,在雕版印刷中也常见到,只是这铅活字印刷刚起用,许多细节地方,制版工人也没有想到,沈方只稍微提醒,李主事便明白了他的意思,连声称是。
「印完这些科普读物,就印些蒙学读物,印上几十万册,只要大周想要学习的蒙童都可以免费获得,沈氏集团的所有职工,也要求背诵里面的内容。」
「此乃利国利民,使我沈氏集团繁荣兴旺的大事,只是这蒙学读物学习哪些内容?《论语》、《孟子》似乎又稍难一些。」王寿光喜道。
「当然是三百千了,」沈方笑道,此时百家姓、千字文已经流传,但三字经却要到二百年后才由王应麟编制出来,沈方穿越后,金人、蒙人都不可能南下,二百年后是否会有王应麟都两说,三字经总不能因为自己而中断,干脆就提前写出来,将后世三字经中的内容减掉宋代之后的历史部分即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字经》是何人所著?」
「我随后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三字一句编成一书,由可儿写注释,就由我二人合著,如何?!」
「啊!我可不会!」王可儿听到沈方让她注解一部还未问世的书,吓得赶紧摇头。
「没事,我仔细讲给你,你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清楚就好,这是写给儿童看的,越简单越好。」
王可儿涨红脸,又想答应,又担心做不好。
「可儿,这可是方儿给你创造的绝佳机会啊。」王寿光提醒道。王寿光已明白沈方的用意所在,沈方将这蒙学读物免费赠阅后,必将收获无数士人的推崇,这本书读的人越多,便有更多的人知道沈方和王可儿的名字。一旦沈方登基为帝,王可儿以注解蒙学读物的身份,也将得到臣民的尊重和爱戴。但此时,王寿光提到这是绝佳机会,一般人,包括李主事在内只会认为是扬名立万的机会。
在王寿光的提醒之下,王可儿瞬间明白了沈方的用意,她看了沈方一眼,点头应允。
「李主事,这昌国印刷厂看似盈利不多,但其意义却很重大,可儿既然选择你当厂长,你便好好钻研一番,如何能提高印刷的效率,如何能印制更多、更好的书籍。至于钱财方面,你不用担心,让你挑重担便不会亏待你,我做主,你的月钱按匠首的月例发放。」
王府主事和沈府主事的月钱都是五十贯,沈方一口气给李主事涨了三倍月钱,李主事欣喜万分,赶紧感谢沈方、王寿光、王可儿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