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 长姐如母31
本想着用兔子报答,村里人的照顾,没料到闹出了事端,这是自己做事过于简单粗暴的后果。
下次做事,一定要考虑清楚仔细,不能一拍脑袋不管不顾做决定。
一直干到天黑,才借着月光回家。
秋收太累,喝粥根本坚持不下来,所以最近家里一天三顿,吃的是干饭。
当然吃不起大米饭,是苞米碴子里混了少少的大米,就这样的饭,村子里没几家吃得上。
苞米从地里收回到仓库,还不算完事,接下来还要扒苞米,然后晾干后,把苞米粒搓下来。
最后交完公粮,才算结束。
扒苞米不算累人,此时秋收基本结束了,所以扒苞米的人特别多,几乎全村子的男女老少全来了。
有讲究的自带小凳子,不讲究的往地上一坐,拿起一根苞米,用手扒掉外皮。
这活比起收地轻松多了,所以大家有精神头唠闲嗑,张家长李家短的,声音大到能把房顶掀开的程度。
萧红抻长耳朵,听得津津有味。没料到,突然庄大娘当着众人的面,说起向东上学的事。
“大丫,你咋送小石头上学了?”庄大娘满脸的不赞同,“要我说七岁的孩子,能挣工分了,上学没啥用还费钱,你这孩子不会过日子啊。”
“听大娘一句劝,快别让小石头念了,早点回来挣工分才是正经事。”
周围人纷纷附和。
上次光顾着打听,萧红是如何挣钱的,把向东要上学的事情忽略了,现在有时间,大家对此纷纷发表意见。
白老三媳妇语重心长的对萧红说:“大丫啊,你大娘说的在理,七岁的孩子不帮着家里挣工分,你家以后咋生活?小石头不懂事,你要跟他讲道理。”
“你们家里没了大人,没人教你们该咋过日子,嫂子跟你说,上学挣不了工分,还需要花钱,不合算。”
说到钱,庄大娘才记起,她最开始提向东念书的目的,状似不经意的模样问:“大丫,跟大娘说实话,卖兔子的钱花没了吗?”
萧红点头:“没了。”
众人一副,你可太败家的样子。
萧红羞愧的低下头。
大家看到她如此模样,不好意思再说什么,庄大娘撇撇嘴,不屑的白一眼萧红,扭身走了。
庄大娘走了,白老三媳妇问:“我听你家里有鸡叫,你养鸡了?”
萧红点点头,“买了几只小鸡崽,所以钱花光了。”
“你咋这个季节买鸡崽啊?”白老三媳妇看傻子的眼神,看着萧红,“马上入冬了,鸡吃啥?况且冬天冷,鸡还不下蛋,你啊,买之前打听打听啊。”
周围的人纷纷附和,更加觉得萧红不会过日子,花钱大手大脚,脑子还不灵光。
萧红考虑过鸡食的问题,早在买回鸡蛋的时候,她弄了很多的蚯蚓试着养殖,没想到一次性成功。
她现在只需要考虑保暖,让蚯蚓在冬天可以繁殖就行。
接下来几天,萧红成了村里人,教育自家孩子的反面例子。
也有人是真心为她着想,安慰她不要着急,只要能把鸡养过冬天,来年开春,鸡就开张下蛋了。
庄大娘听说了此事,惦记把鸡弄到她家去。这次她学聪明了,没当着别人的面,提起鸡的事,而是黑天后跑到萧红家里,打算软磨硬泡。
她定了一个目标,今天至少弄走一只鸡。怕萧红不让她进屋,庄大娘鸟悄的走进院子,猛地推门进屋,直奔传来鸡叫声的地方而去。
当她看到西屋炕上,毛茸茸的小鸡崽,讪笑着:“这鸡崽子长的真不错。”可惜太小了,现在拿回家,还需要吃自己家的东西,不合算。
还是等鸡长大些,到了年底,她拿回家过年吃。
“你可得好好养着,要不白花钱了。”一定要养得肥肥的,年底杀了吃肉好过年。
“行啦,我来看看你们,没事我就回了。”说完脚下生风走了。
向东问:“大娘来干啥呀?”
萧红笑笑,“不管她,我去把门栓上。”
扒完苞米,晾晒苞米需要时间,大家利用这段时间,上山弄山货。
山核桃、圆枣子、板栗,每个人一篓子一篓子的往家背。
萧红毕竟年纪小,白天跟着大家一起上山,弄不到啥东西。她就往家背柴火,晚上去深山找了不少好东西。
安排向南在家,一边照看向北,一边捞出蚯蚓煮熟后晒干,留到冬天喂鸡。
有时还会去市里,看看能不能买到棉花之类能保暖的东西。
现在早晚温度低,正是适合穿毛衣的季节,但是整个村子没见到有人穿毛衣,萧红没有搞特殊,跟别人一样,穿的是棉袄。
这时候得东北,棉袄是必需品,至少有半年时间要穿着棉袄。
当然因为穷,买不起那么多的布和棉花,所以棉袄只有一件。有条件的人家,会根据季节,适当添减里面的棉花,春秋薄一点,冬天厚一些。
没条件的,无所谓薄厚,能有棉袄穿就已经不错了。所以这个季节,能看到很多人,敞着怀穿棉袄。
萧红把以前家里发硬的棉花,用水气清洗干净,又特意请教了赵大娘,给弟弟妹妹做了身薄棉袄。
她一直没买到棉花,听赵大娘说,秋收结束后,会有弹棉花得来村子里,他们也往外卖棉花,“应该快来了,往年差不多就是这个时候过来的。”
可是从弹棉花那里买棉花,村里又该有人猜疑,她的钱是怎么来的,太麻烦了。
按说现在秋收已经结束,集市上应该能买到棉花了。果然,赵大娘说过这话不久,萧红就在集市上,看到了卖棉花的。
最让萧红开心的是,她在这批棉花里,发现了棉花籽。有了棉花籽,便没有必要买太多棉花,只要让弟弟妹妹看到,她确实往家背棉花就行了。
买了半斤做样子,把背篓的下面垫高,棉花放在最上面,又盖上盖子挡住被人的视线,她乐呵呵回村。
叮嘱弟弟妹妹千万不能往外说,家里有棉花的事。三个孩子真的很懂事,别看他们还小,却是能装住事儿的。
她不让往外说的事情,他们从来没说漏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