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的由来
大考的由来
写下来,把它写下来。看小说最快更新)
高中青春岁月一同走过的,有人对我这样说。
那时的我也不曾附个一官半职,只是凭着对作文的爱好,颇受老师青睐,同学们也一味玩笑:文章写得好,写得好把咱们的故事也写写,给别人看看。
作文,呵呵,多么久远的一个词了,和彻底告别的高中生涯一样。
2010届的高中毕业生,校方也没有大家耳熟能详的黄冈中学那样大的桂冠,班级也都并非聪明绝顶,息事宁人的“善类”(按照老师说法),在一同学习生活了三年之后,都诚然感叹:这个班级,这个应届,经历尤为五光十色,五味杂陈。
黄冈中学,许又是一个旧相识。
那么,《大考》,便是一部关于高中,关于青春,关于学业,关于中国教育的大考了。
那个时候的我,也是会看看饶雪漫的《离歌》、《沙漏》,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小时代》等校园青春小说来闲暇自己的课余时间的。那种文风,很适合对未来、对爱情富有憧憬的我们看。
然后,便是随着必经的神圣高考,慎重志愿,忧思录取,毕业聚会,奔赴大学,背井离乡,离那个富有回忆的时光越来越远。
只是其中的有些人有些事不那么容易忘却,那个时候的想法一些仍然存留到了现在,尤其是在经历了满心憧憬而落差颇大的大学时代后,对中国育人机制的低效和滞后深有体会,一些纠结,一些夙愿还在;一些愤懑,一些急切更甚。
还是那份几分玩笑但也有几分真诚的邀约:
&nb)
事实是,对于所经历人和事,心中也的确是痒痒的,想要把自己所思所感认真记录在案。
实际上,自己的高中,我们的高中,我们的教育,仍是很有写点看点的。只是关于校园,青春,多的是,离奇,浪漫或虐心,严肃认真文坛并不多见,甚至可以厥词,严肃认真的大多体裁现今也不多见,一些好的作品可谓是千呼万唤,来之不易。
甚至于现今社会的阅读氛围,氛围也长久是低迷不振,不难怪我们一时间无法制作生产出优秀的剧目,影视,戏剧等作品。这种局面,和教育,和我们所受的观念,是一环扣一环,息息相关的。如果我们的教育无法做到使人向往美好的事物,或是流于世俗,或是趋于当下,那么,当下一切不合理的,不尽人意的地方是在所难免,甚至是势在必行的了。长久以来,我们信奉中庸处事哲学,许多事物当下可行就可以了,可是如果我们会错了意,而启蒙开发我们的教育没有能力启迪纠正我们,那么,对待事物,不必尽善尽美,没有一股做到极致的精神,我们的运作体系,始终会是被动落后的状态,话语权始终会受他人压制。因为,我们的确不够优越。而做到极致,正是常常和我们所信奉的“中庸”冲突。
长期以来,我们羡慕发达国家的物质丰富,环境优美,实际上,这合理的背后是思维的克己和坚持。以往我们抵触拒绝国外的娱乐,生活方式,并将其称之为“崇洋媚外”,殊不知,现如今,有太多优秀的无论是,影视特效还是科技工业产品,皆是我们难以与之比肩的,我们所用和所学的,大多是在国外思维体系发展起来的学科,机器语言,操作系统,我们与他们差距的,绝不仅仅是几个工厂和几架战机的距离。往日我们还可以用来珍视的民族文化也渐渐在我们的自卑和自省中暗淡无光,不温不火起来,时至今日,我们应该平心静气的承认:
我们穷的,绝不仅仅是物质,而是我们的思维意识。
究其以上内容,从教育出发,写作出发点便是有太多太多了。
便是再回到。快餐文化,一方面是社会节奏使然,另一反面,也是我们自己意识怠慢的结果。对社会现状惯于接受,不必深思,我们的也是讨巧,顺应时局,一时间穿越,超能,奇异,金钱大佬等以情节取胜的传奇故事盘踞各大书站排行榜前列。
并非要厚此薄彼,只是这类故事读一千能有一万,千千万万无穷尽也,读得久了,会养成情节汲取惯性,大脑会变惰的。
尤其是关于教育,纵然有文化学者在幕后做教育研究,有网络写手为校园生化添砖加瓦,总是觉得缺点什么,或浅或远,不得尽兴。
而自己所谓自己的认真,是否和时局背道?是否又因为情节薄弱,经验匮乏而不得读者喜爱,不得善终?怕,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总是看着别人的故事唏嘘,对他人的经历好奇不断,对的敬仰和热爱有,对抒发和表达的意愿有,那么,什么时候能把自己的故事讲完,哪怕是对自己,也算有释怀的时候。
总不能在回忆里翻滚。
于是,《大考》便是我创作的契机,它以当代高中经历为原型,讲地方高中那一方人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痛苦和思考,压力和机会,通过学生的角度,透射饱受诟病的中国教育的情急与无奈,蹉跎和今时今日应有的当机立断。
而为什么非要从高中写起,而不是初中或大学什么的。想必从高中经历过来的人都有体会,那种高负荷和压力的人材哺育选拔机制,恐怕是一个中国人一生之中成长学习矛盾冲突最为密集严重的地方。高中,这个关键的受教点,它转承了初中的学生烂漫与好学,也输送了大学学子的释放和创造,如果在这个关键的受教点,它没有能给人以求知和向尚的热情,那么,无论中国学术还是政坛,都不会是一个有活力有精神的场面。我们社会有怎样的人才,取决于我们向社会输送如何的人材,如果这个阶段的学子是处于压抑,受制的状态,那么后期的人才培养不见得会有哪般的效率可言。无论这个时期的学生有各种受教体验,于社会大稷,遗患无穷。
21世纪是教育、人才制胜的世纪,多方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相信你我深有体会,生之辛苦,教育改变人的一生,实际上应是教育改变国的一世,才能改变人的一生。何谓国富民强?如果国不强,民何以富。
尽管构思不断,练笔不断,但真正动起笔来,思绪慌的一如刚站立的牛犊,不知往哪里跑。口出逊言,也顾不得他人耻笑了。
无论什么,故事总是要开始的。
但愿《大考》不会像它严肃的名字那样木讷,既有一份热爱,吾愿意一试。
也承谢这便利的网络世界吧,无论作品好坏,写完心中那份愿景,也算对邀约没有食言。就把它当做一个要用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日记吧,常来看看,把故事说完,把想法吐纳,或博他一笑,或得您一思,万分欣喜,也算收获。
我的《大考》,我们的大考,您还记得几分?有些东西,该过去让它过去;有些东西,当改变的应该改变,否则即便有前车之鉴,也难免不步他人后尘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