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见楞严后不读zb书

1见楞严后不读zb书

11.18

今天6:00-7:20练完,昨晚跟燕子散步的时候深谈了一次感觉有点效果,是个好的开始,拿破仑说过最重要的修辞就是重复,再来两次应该能达成一些真实有效的沟通。她已经意识到每天虚耗太多精力在外物上必然导致身体亏空,存养才是长生之道。

其实人体和疾病的关系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那就是木头和蘑菇,单纯的木头如果刚断或者长期晒太阳都没什么大问题,但是一旦环境变得阴潮,长蘑菇(生病)就是必然的,单纯围绕着病症来治疗,就相当于把蘑菇摘了,但木头本身的情况还是适合长蘑菇的体质,那再次长蘑菇就是必然的,最大的可能就是换个地方长,这个情况就像所有的西医和很多不学无术的中医一样,治标不治本,很多人小毛病不断根源也在于此。

话说回来,有些时候不能怪医生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因为很多病人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病人,妄念缠身,只图速效,不听医嘱改变生活习惯,等等等等,所以医患关系紧张也是难免的。

想到医患关系就感觉多少话都说不完,把佛经扒拉出来看看静静心,也很久没翻这些书了,从宗教的角度来讲,佛教确实很厉害,他是体系最完整、规模最宏大、言辞最精美的宗教体系,理论体系比其他教派要强几个层次,可惜近来佛教式微,说来这事该怪和尚,但是少了和尚佛法如何传也是个问题,所以这种事还是让该操心的人去操心,易经说了嘛,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抄抄经算是心静。翻出来抄了下《心经》和《金刚经》第一二品。

其实对于喜欢佛教的人来说,一开始没必要去啃大部头,凡事都是循序渐进的,一开始可以看一些最精华和流传最广的部分培养一下兴趣。翻翻《圆觉经》第一品及诸菩萨偈,念念《法华经》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了解下观世音菩萨怎么从一开始的辩音菩萨逐渐改名并在佛教体系中首次确定地位的,翻翻《华严经》的《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看看如何修十种广大行愿的,最后再看下《楞严经》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确定念佛是最简单的成佛法门,而且有很大威力的。

俗话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嘛。

北洋zt徐世昌编《清诗汇》中有诗云:“茅屋三间净扫除,药炉经卷老僧居。自从一见《楞严》后,不读人间糟粕书。“多读两遍感受一下这几句诗的分量,如果能有汗毛倒竖的感觉,恭喜你,大道与你有缘。说起徐世昌这个人,每个人都是很复杂的,换个角度看到的就截然不同,别老听别人如何评价,自己得有主意。

毕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因缘,经书那么多说不定就对那本感兴趣了呢,成佛的机缘其实都来的很偶然,未必要经历惊涛骇浪般的人生时刻才想到立地成佛,早早开启佛缘,说不定哪天就用到了呢,毕竟临阵抱佛脚的前提是你知道佛在哪,大机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住的,但是把握住了或许就能修出属于自己的天地,所以随喜一个佛缘很重要,但烧香拜佛的不算,要跟佛真心交朋友,真心了解佛想说的是什么的才算。

就我个人来说,我是读《金刚经》有感觉的,而且最有感觉的就是第一品法会因由分。一开始几句话就把佛的平易近人(从某种角度也可以说那个时候的释迦佛就是个没什么大神通的普通人)说得明明白白,到了吃饭点,佛也要穿上衣服拿上钵去城里要饭(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亲自去要饭也就算了,可是要饭未必一家就搞得定,第一家给的不够就要去第二家,挨家挨户要,直到要够了才算,还不能挑剔给的是什么,给什么吃什么,至于有没有肉是否犯忌在早期佛教是没这个说法的(于其城中,次第乞已),接下来,作为早期1250人的团h老大,释迦佛没有任何架子,吃完饭也没人帮他刷碗铺垫子伺候他,全需要自己动手搞定(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然后就开始传法了。说起来这就是佛的一天生活的开始,很平常无奇,神通都在话中,在思想的交锋中。

至于《楞伽经》,可以先看南怀瑾的,因为普及度高而且生动形象,想深入的话可以去看净玄法师的,再把南怀瑾的全部内容去掉个20-30%,因为毕竟做科普的都不是最尖端的研究人员。净玄对南怀瑾的“云何所作生,进去与持身”、“云何见已还”、“云和国t乱”、““何因男女林,诃梨阿摩勒””的解释都是有很大意见的。《楞伽经》很难,一天读一页都算不错了。没想到不说中医说佛教也能罗里吧嗦说这么多。

惊闻暴雪给网易的授权要取消了,赶紧去玩两把炉石吧,不然下次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真是不主贵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真是不主贵
上一章下一章

1见楞严后不读zb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