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筹备新学校

第8章 筹备新学校

来温哥华的这些天里,陈可心一直带着他实地参观考察这座城市。一次,陈可心带他去朋友苏诗诗家玩。苏诗诗今年35岁,老家是苏州的,属于那种典型的江南美女,性格温和,语调温柔动听。听陈可心说她爸退休前是SZ市政府的重要官员,苏诗诗的老公在国内做进出口生意,偶尔才来趟温哥华,他们家在十年前移民这里,孩子正在西温的一所私立学校上小学。

苏诗诗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俩,午餐是丰盛的杭帮菜,他们边吃边聊。

这些年,苏诗诗一直想在加拿大找个合适的人一起做生意。邵小军跟她谈起了近期他想在温哥华开一所中英文学校的计划,苏诗诗很赞同。她认为,教育是修身积德的大事,再他们俩交谈了几次之后,她表示愿意出资,并由邵小军来做学校的执行校长。

几天后,苏诗诗带他们俩去看一所可以做校舍的房子,这是一套位于温哥华市区的海边公寓,在一栋高楼的三十层上,是一个大套四的公寓,几乎每个房间都面朝大海。在温哥华的第一家新学校,能有这样的位置和环境,这让邵小军特别满意。

接下来要研究新学校准备开设的学科和招生的对象,邵小军是做私立学校这方面的教育专家。在他迈入加拿大的第一天,他天生俱有的商业直觉,早就让他敏锐地察觉出,在温哥华这所时尚之都里所埋藏的巨大商机,他最希望在这个城市里开设成人英语课和中小学中文课。

因为加拿大是移民之城,在温哥华有很多华人,这批早已移民入籍的中国人大多家境富有,温哥华女性较多,他们很难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语言不通,在他们这些人里面,很少有人能精通英语,而第二类潜在的客户就是加拿大的中小学生。这些年,伴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与迅速崛起,在国外学汉语如同在中国学英语一样,渐成时尚和趋势。今天的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地球村,人们彼此的交流与互动越来越频繁,时空的距离越来越短,但同时,人们之间又因为文化的差异,价值观的撕裂,心灵的距离却越来越远。邵小军之所以要在温哥华开设汉语课程,还有一层想法是因为他要在温哥华宣讲汉语,宣传中国,把学校当成一个中加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而他自己就变成了一位来温哥华宣讲中华文明的大使。

新学校的宣传定位很明确,学校招生的前一周,大温地区的华人圈里就已经传开了这个消息。第一天招生,学校里特别热闹,陈可心负责接待访客,有二十多位想来学英语的成年人和三十多位想来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的温哥华当地学生报名。

有了生源,陈可心很快在当地主流媒体上发布了有关新学校的教师招聘信息。学校员工和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以后学校的发展,所以这项工作则由邵小军校长来亲自把关,第一轮招聘就招来了两位英语硕士研究生和三位来自国内的中文本科师范毕业生。

初期人员到位后,邵小军马不停蹄,马上召开各种教学会议,带领大家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一起研究相关教材和课程,制定课程标准,确定授课内容等等。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携故乡以赴天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携故乡以赴天涯
上一章下一章

第8章 筹备新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