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经过村民的一周议论,刘玉秀就成了村里的名人。他家的电和各种成品,锄杠,家具等。聊的最多的还是这套设备机器真实太厉害了,做东西的速度,那真是和飞一样,嗡嗡嗡的东西就出来了。
几周后家里的成品就太多了,赶个周日刘玉秀就借了村里的牛车,把一车的东西都拉到了供销社,最后最后以五百块全部售出。有人说这是投机分子,可供销售经理可不这样想,好东西能卖出去,赚了钱给员工发工资才是硬道理,在说了,刘玉秀怎么说也是老师,去乡里那是经常事,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村民举报,把老师举报了,谁教孩子上课?你家没孩子呀?那你哥家有没有?利益才是硬道理。就这样刘玉秀开心了,这是第一桶金,这是走上小康的开始,这也是万元户的开端。
有了500块,又要想着今后怎么发展了,是继续做木器,一个月500块,还是搞点别的呢?化肥不行,农民还没分地呢,就算分了买卖肥料那也是供销售的业务,对了分地后家里都要置办牛车,农用车,有车了就要有工具吧?工具要是用坏了,那就要去修。修里铁器比如犁,播种机这些农机具是个好方向,要制造还是修理都离不开一样东西,那就是电焊机,自己家有电了,在买个机器,这是个不错的选择。再过几一个月就放寒假了,到时候资金应该也够了,到年底还能买一批铁,这样年后分地几个月的时间,到种地的时候,成品估计也能做出来一批了。方向定好了刘玉秀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其他时间都用来发展他自己的第二产业。
茫茫碌碌的,一个月又过去了,终于迎来了寒假。这时候刘玉秀也有了自己的自由时间。又买了一次木制品后,刘玉秀终于又来到了N县。
县农机,还是找到那个销售员。刘玉秀这已经是第二次来了,还是先问一下大爷的名字吧,种不能每次来就是同志你好吧?于是刘玉秀问道:“大爷你好,您贵姓?”大爷回到:“小伙子,我免贵姓郭。”聊了几句后,刘玉秀就开始打听县农机有没有电焊机卖,大爷告诉他没有。这回刘玉秀也有点抓头了,娘的这怎么搞?过大爷告诉他,要不你去更远的Q市去看看,市里一定有卖的。刘玉秀告别了过大爷也没了事情做了,兜里揣着一千多块钱,可惜没地方花。不是花不出去,而是他要买的东西没有卖的。自己做个电焊机,会做倒是会做,关键是这年月材料比成品更难买,绝缘胶你说出来,就没几个懂的,更别说买了。哎!还是先别想了。反正买不到。那兜里的钱也不能一直揣着吧。还是先存起来,拿着存折才安全。于是刘玉秀经过询问,终于在二马路找到了农业银行。
刘玉秀来到银行的门前,抬头看去,没有后世的防盗玻璃,有的是一根根的铁栅栏。大门也是那种木头门外边包的铁皮门,而且是两扇对开的,里边估计是有门闩的那种吧。台步走进去宽敞是宽敞,但不算明亮。一间大屋子可里边的办公家具却也太简单了,老旧的写字台也就是办公桌了,椅子也一样,一个四五十岁的男人正在和两个二十多岁小姑娘在聊着什么。看见有人进来就停止了话题问道:“你好,要办什么业务?”说话的是那个男人,一句话说的很是僵硬,是这个时代的写照。刘玉秀有点不习惯,但想想也可以接受,关键是不能接受他也不能改变什么。刘玉秀抽了抽嘴角,笑着说到:“你好同志,我想开个户,存点钱。”两个人的话题也就是大家能想到的,什么零存整取,什么定期存款,到最后听到刘玉秀说到要存活期存款的时候,银行经理也是费解,这个利息很低的,经过刘玉秀的一顿解释,经理才明白,原来是为了安全方便,而不是为了利息。现代人都知道存个钱其实很简单,但当年那是在是个废事的事情,而且房间里唯一的一个高科技,他们没有人会用,而且落了一层灰,刘玉秀没办法。只能耐心的教他们这个打印机的用法,也教好了,也存完了。不过还是不能走,要把钱数完才可以,大团结一千多块,加上毛票五元两元一直到一分的都有,三个营业员每人数一遍,我的妈,刘玉秀这个累,心累呀,身体也累呀,存了一千多块钱,忙忙碌碌的几个人,妥妥的忙了将近两个小时。走出银行的大门,刘玉秀还在想,着要是存十万还不把人累抽抽了。没有了被抢的压力,刘玉秀终于呼出一口气。
事情没办好,总不能空手回去吧,还要找个地方休息,然后坐火车去Q市,现在办事的效率可以想象,什么时候才能上高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