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过分
这个时候通知还来得及吗?
“皇——”绒儿高声行礼,想提醒里面的娘娘。
皇上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绒儿只好憋着。
其实柯卿听到了,但是她今天想犯错。
皇上走进房间,就看到柯卿把酒杯里的酒一饮而尽立马藏在身后。
看到柯卿这样,皇上笑了起来:“如今宫中不能饮酒。”
“所以臣妾这是犯错了。”柯卿很坦荡的说。
皇上看着柯卿,想到李芳菲犯错的时候也是这样理直气壮,于是坐在柯卿对面,示意柯卿给他满上。
“皇上也要犯错?”柯卿看着皇上。
“朕做什么能让皇后一个人犯错,咱们偷偷的,不让那些老臣知道。”皇上小声说。
柯卿噗嗤一下笑了出来:“皇上这是掩耳盗自家门铃。”
皇上想想也是:“朕觉得你从不会犯错,为何今日想犯错了。”
“臣妾只是一个凡人,是凡人都会犯错,只是有些错无伤大雅,有些错不可饶恕。”柯卿觉得自己已经醉了。
醉她的不是酒,而是心。
皇上点头:“之前你提醒过朕,对宋家的事要谨慎为之,朕错了。”
“皇上找我是说这个的?”柯卿靠近皇上看着他。
皇上第一次距离柯卿这么近看她,看她明眸皓齿之间也有狡黠调皮,是以前从未见过的。
“也……不完全是。”皇上自己都有些不确定。
他觉得柯卿是一个聪明人,可能猜到他今天为何那么干脆决然的处置这件事。
可是看到这样的柯卿的时候,他又有些不确定了。
“臣妾喜欢皇上。”柯卿看着皇上“在济阳的时候就喜欢了。”
这是柯卿第一次这么直接的说出自己的感觉。
“臣妾原本以为,我喜欢的人,是胸怀天下之人,只有那样的胸襟和气度,才是真正的君子,可是喜欢好像没有那么高尚。”柯卿有些自嘲。
皇上看着柯卿:“你要知道……朕不可能……”他尝试了几次,都没有说出口。
最后两个人只喝一壶酒,却都醉了。
洛千舞找到了杨凌,虽然事情很离奇,但是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
“你真要回千泊渡?”李芳菲看着来辞行的杨凌。
“我有子嗣是大事,自然要回去和家人说明。”杨凌脸上的伤疤已经好了不少。
“那你呢?”李芳菲看着一边的洛千舞。
“我担心他再跑了。”言下之意,洛千舞要和杨凌一起回千泊渡。
“我都说了,我不是故意的,我不知道你是女子,也不知道我们……”杨凌不知道自己重复多少次了。
洛千舞直接抱着杨凌的胳膊。
“你看。”杨凌无奈的说。
“好事,好事,现在不光有媳妇了,连孩子都有了。”李芳菲玩笑。
除了这样想,杨凌还能怎么想。
送走了杨凌,洛千舞的事也彻底结束了,李芳菲清净下来,开始准备另外一件事。
柯家那边,原本薛秀君已经送回济阳了,可是柯越不愿意离开朝堂,柯老爷让柯越自己立府,又把薛秀君给送回来了。
这意思就是分家了。
柯家越是这样,柯越越是要证明自己是对的。
再说薛秀君如今有身孕,一心想着母凭子贵,倒是安生下来了。
只是她这个人从来不会亏待自己,孩子还没出生,就找了牙子找乳母,还找了不少绣娘,专门给她没出生的孩子做衣服,这阵仗比李芳菲都要夸张。
“看柯夫人这样子,一定是个男孩。”绣楼的绣娘夸赞。
“那是肯定,我家夫君如今已经是礼部侍郎,我早晚会被封为诰命。”薛秀君自信的说。
绣楼的绣娘只是赔笑,心想这京城的权贵过几年就换一茬,一个不好家破人亡的大把的。
就拿那个李家来说,跟着洛王平步青云,说被流放,连洛王都护不住。
“好大的口气,我在外面都听到的。”李芳菲慢悠悠的走进来。
“你来做什么。”薛秀君看到李芳菲就一脸厌恶。
“听说最近绣娘难找,我来看看行情。”李芳菲在一边坐下“想是不是我家绣楼不行,生意竟然一般。”
薛秀君嗤笑了一下:“你不会以为我还会光顾你家的生意吧?”
“幸好你没去。”
薛秀君不解的看着李芳菲。
“你去了,我还得差人把你赶出来,多麻烦。”李芳菲嗤笑。
薛秀君气的脸色瞬间通红:“你别太过分了。”
“过分?”李芳菲好像听到了笑话“什么时候做自己本分的事叫过分,做那些逾越的事就是理所应当了。”
“我不懂你在说什么?”薛秀君不看李芳菲。
“那我现在应该怎么称呼你?柯夫人?还是薛姨娘?”李芳菲笑吟吟的问“好像你根本没有过柯家的门,那你的孩子是……私生子,还是外室之子?连这个都要看柯越大人承认不承认吧?”
薛秀君咬牙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因为李芳菲说的是事实。
“你说你这样一个人,一无名,二无份,甚至别人都不知道你这号人,就在这里大言不惭的说自己肯定会被封诰命。”李芳菲嘲讽。
薛秀君听的胸口起伏,却无话可说。
“不要以为你生下柯越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嫡长子了,还想母凭子贵,到时候就是子因母贱。”
“你……”薛秀君气的全身颤抖。
“我这是为了你好,告诉你这个事实,像你这种没人知道的人,消失了也没人知道。”李芳菲说完就走。
绣娘看这阵仗,也偷偷的离开了。
京城贵妇之间的这些事情,真不是她们能掺合的。
薛秀君颓然的坐在那里,想李芳菲说的对,她难道真会走到那一步?
倒不是谢家没事了,只是谢家由谢夫人和马氏看着,倒也没什么意外。
朝廷在商议南疆的事。
南疆不光地势复杂,里面的百姓也比较复杂,有的是邻国逃过来安居的,慢慢的和南疆的百姓融合在一起,所以风土人情和京城一带有很大的差异。
“这次派的人最好能文治武功,毕竟匪患集结,也要打仗。”大臣提议。
“微臣愿为皇上效犬马之劳。”柯越出列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