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不同的历史走向
塗山天昊前世曾经当过电台节目主编,还开办过杂志社,每天要收集整合大量的各个行业的资讯,养成了一辈子爱看各种书籍的习惯。
本来大多数书籍报刊都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的晃眼而过,可以说看过不久后就不会有多少印象了。
但是塗山天昊重生到这个世界后,随着一天天长大,灵魂强度也一天一天的提高,上辈子看过的各种书籍,越来越多的内容被回忆起来。
而一旦回想起来的内容,就感到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相信,随着年龄增长,灵魂强度的更进一步提高,前世接触过的所有信息都会被陆续忆起。
而塗山天昊前世几十年坚持每天十小时以上的阅读,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全部回忆出来的话,几乎可以媲美一个中小型的综合图书馆了。
重生后的塗山天昊,有段时间还进行了各种实验折腾,想尽办法也没有启动什么「无敌系统」或者「戒指老爷爷」之类的「金手指」。
估计这前世的阅读记忆,算得上是唯一的「穿越福利」了,也不知道这些前世的记忆在未来会不会有作用。
按小说中的套路设定,多数穿越者都是带有特殊使命的,自己这没有「系统」发布什么「拯救人类」、「改变世界」之类的任务,也没有什么「振兴家族」、「灭门复仇」之类的身份背景,那自己穿越重生一世,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还是继续像上辈子咸鱼般度过平凡的一生……
这几年看过的这个世界的各种书籍报刊,塗山天昊总感觉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别扭。
好像自己这几年看到的文字内容都比较直白……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两个时空文化发展的区别,还是因为自己没有习惯这个世界的本土文化。
也或许是因为自己现在能够接触到的书籍比较初级吧,或许以后接触到更高级的书籍,会有不同的感受。
结合前世今生的各种信息综合分析后,塗山天昊得出一个初步结论,今生这个世界与前生的世界可能是平行世界的关系,二者的分界线是从中夏帝国的第一任君王「禹」建国三年(夏历三年)后开始出现的。
史载,夏历三年正月初一,夏国开国君王「姒文命」(大禹本名),在文武大臣和各方诸侯国主齐聚夏都阳城参拜「中原共主」,也就是「大禹王」的「元日」祭祀祈福大典上,宣布了一系列全新的政令。
首先,改国号「夏」为「中夏帝国」,即「泱泱中华,诸夏九州」之统称。远承三皇,近继五帝,中夏帝国君主称号为「皇帝」。
第二,帝位传承改「禅让制」为「世袭制」。「禹」,任开国皇帝--「夏始帝」;皇室嫡系改「姒姓」为「夏」,自此,每一代皇室继承者嫡系「与国同姓」--「夏」,非嫡系改回「姒姓」;册封夏启为太子,太子为皇位的指定继承人;册封原十二支「姒姓」支脉为「世袭亲王」,封十二王国于中土区域之外,加十二生肖命名为「新姓」以示区别,「姒子」、「姒丑」、「姒寅」……
第三,册封偃朴为中夏帝国「国师」,赐姓「塗山」;册封偃朴之女偃攸为「帝后」(夏启之母塗山女娇);册封国师嫡系主脉为「世袭王爵」,永久封国「塗山」,辖塗山、塗水方圆两百里(约前世五十公里直径的面积),爵位与姒姓亲王同等。
第四,实施「全民修行」制度,帝国统一传授「国师」塗山偃朴编撰的修行基础功法……
第五,修行相关条例……
第六,成立灵能科技研究院……
第七……
数十条涉及帝国方方面面的政令,在此日,由原来的「大禹王」姒文命,以全新的「夏始帝」身份,在夏都阳城面向全天下震撼颁布。
史载,当时,有不少诸侯国主、部落首领和文武大臣强烈反对,场面几近失控。
危急时刻,新封国师塗山偃朴驾乘九尾白狐从天而降,白狐的九条狐尾各施神通,神威漫天,震慑苍穹。
诸侯国主、部落首领及文武百官俱颤栗拜服,遵「夏禹」为天下共主「夏始帝」,无条件接受「中夏帝国」的统治,无条件遵守并配合执行帝国颁布的所有规章制度……
塗山天昊结合野史、正史和民间传说,归纳总结出一些基础信息。
大概在夏历二年末,大禹的老丈人,也就是塗山部落的老首领偃朴,在即将寿终正寝之时,不知怎的,突然大彻大悟,看透世间本质,精神力一下子突飞猛进,打破了一个特殊的临界瓶颈。
本来一口气喘不过来即将落气死亡的偃朴,居然灵魂离体聚而不散,在这种特殊状态下,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其眼前。
或者应该说是,在这种灵魂离体的状态下,塗山部落的老首领偃朴「看到了」普通人肉眼看不到的真实世界的另一面。
现场守着老首领偃朴落气的女儿偃攸、女婿姒文命、外孙姒启,以及一众塗山部落的直系子孙,都被老人家灵魂离体聚而不散的现象吓得不轻。
加上老人家精神力突破产生的精神威压,让现场众人感到呼吸困难,犹如身负千钧。
从没见过如此现象的众人,纷纷跪伏于地,叩拜不已。
半晌后,老首领偃朴灵魂归体,精神威压收敛。
众人终于缓过气来,抬头一看,发现老人家直接从奄奄一息的躺卧状态坐了起来,神采奕奕,哪里还有半点垂死的模样。
随即,偃朴向在场众人描述了这个世界神奇的另一面,让众人惊奇万分。
之后一段时间,偃朴以自身强大的灵魂进行护持,分别引导精神力稍稍优于常人的女儿和女婿,在意识强度还没有突破临界点的状态下,提前登入「天道灵网」,体验了「天道灵网」的神奇。
「大禹」在「天道灵网」上了解到了更多世界的本质,也吸收消化了不少「天道灵网」上的各种资讯(据说有不同种族文明的资料)。
过后不久,在夏历三年元日大典上,大禹颁布了一系列在塗山天昊这个穿越者看起来都很超前的新政令,引领全民走上了「科学修行」的道路。
四千多年过去了,公开的史料信息,必然是经过无数次加工修订的。
按塗山天昊的推测,塗山部落的老首领偃朴作为第一个突破「某种临界点」的人,肯定是具备相关特殊权限的。
不然也不会被大禹封为「国师」,并且嫡系塗山家族居然和姒姓皇族一样被册封为世袭王爵。
前世时空史载,夏禹曾向天下宣告,要禅让帝位给在其治水和统一天下过程中功劳最大的皋陶。没想到皋陶早死,于是大禹又宣布在其死后传位给皋陶之子伯益。
伯益的功绩威望与大禹和皋陶相差甚远,大禹死后,伯益虽然继承了帝位,但很快就被大禹之子「启」打败,「启」开启了华夏数千年的「家天下」世袭制。
塗山氏部落,就是尧舜时期皋陶氏的主要支脉,也算是颛顼帝的后裔。而皋陶氏家族,历代都是负责天下刑罚的执行和各种律令条款的制定。
在大禹治水时期,皋陶氏分支塗山部落已发展成实力雄厚的方国,大禹事实上是塗山部落招的上门女婿,而大禹是颛顼帝的六世孙,和塗山家族相当于出了五服的远亲。
从偃攸(塗山女娇)嫁给大禹后,塗山部落便举全族之力协助大禹治理水患和统一天下,因此也不难理解塗山家族在大禹统一天下后受到的特别厚待。
而大禹急于开启「全民修行」,也肯定有特殊的迫不得已的原因。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社会制度还是处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度的阶段啊,少数掌权者修炼出超能神通,维持高高在上的统治不香吗?
干吗要让全民修行?
而且大禹推出的一系列政令,明显超越了大禹当时应有的概念认知,肯定是参考借鉴了其它更先进文明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