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九.(三)破冰之旅
苏惠民没有等中考成绩出来,便是践行自己对郑滔的诺言。他带着郑滔上门拜访了恩师王先发;接着是王先发利用自身的资源,联系了他省体校的一个朋友;对方在了解了郑滔的大致情况之后,先答应可以让郑滔过去参与各项体能测试,并是要检验他的篮球功底。
苏惠民这又亲自开车送郑滔去了一趟省城广州。彼时,省体校还没有学期结束,学生都在上课。这会,在经过操场和体育场馆的时候,郑滔总算是见识了世面,各类体育奇才,个个能人异士。他们的身材可都是雄壮威武、高大岸然,在相形见绌之下,他是觉得自己甚是矮小,才172厘米的身高。一年的时间,只长高了2厘米。所以他有好几次向姐夫抱怨自己的身高,怎么一直是长不高,莫非自己身高已是定形,不会再发育长高了?苏惠民也只能给他建议和安慰,让他多吃营养的食物,在21岁之前还是会再长身高,会超过180厘米的。
其实体能测试里头,体校老师给的项目不算太多,原地摸高、助跑摸高、四分之三场地跑(20米)、限制区灵敏、前后抛实心球、30秒俯卧撑、引体向上、八级腹桥、(30秒双摇跳绳)、17*15米折返跑等十项。整体下来,郑滔也就限制区灵敏、前后跑实心球、30秒俯卧撑三项能勉强过关,其余都是令人皱眉。
要不是碍于王先发的面子与嘱托,郑滔不会在省体校学习三天这么久,可能半天就会被叫停回家。不过他渴望的眼神,对篮球纯粹热爱的内心,以及全场五对五的实战表现,多少还是将体校老师感动和得到些许肯定。他另类的篮球打法,确实令人耳目一新、觉得独特新颖。比起场上风驰电掣、横冲直撞、眼花缭乱的球员球技,他的打法是不够他们观赏性,但是他作为一个后卫,他的胆识、技巧、球商和大局观,是很多球员所不具备的。
体校老师安排了两场热身赛给郑滔练习,第一场是替补登场,第二场则是首发出战。在第一场之前他是不相信郑滔在场上会有如何出色的表现,在他替补登场之后,一旦球到了他的手上,整支球队立马给他盘活起来,宛如人的大脑,支配起整个身体的职能。而在第二场,他的表现更是活力四色,风生水起。
体校老师看在眼里,郑滔小小的个子在内线里竟然可以多次如入无人之境,并是有力量的靠着高个子球员打,更具体一点他是蹭着内线防守球员打。他可以一直在防守球员身上蹭着运球,而且可以蹭着防守球员借力,令防守球员很难对上他的节奏。而他在外线进攻时则是不抗不躲,不快不慢,与防守球员眼睛对视时是若即若离,并可以随时与对方保持身体接触,在快慢切换节奏的那一刻,每次都可以成功地打一个时间差或骗得对方起跳,然后是毫无干扰的出手投篮。
不过郑滔所有卖力的精彩表现终究是没能打动到体校老师,他的速度太慢、弹跳不高、身高偏矮是成为被拒收的多个理由。
郑滔倒也谦虚地不断点头和面露微笑。他内心里实则怀有遗憾与不甘,不过省体校里个个高大威武、身壮力健的学生也是令他意识到自己身上许多的不足,体校老师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一趟篮球之旅他自己总结下来,见了世面,长了见识,认清自己,继续加油。
大约过了不到三周时间,中考成绩终于在一个周五的下午放榜。那天下午郑滔在鹅城篮球馆里独自练习着投篮,苏惠民则是在办公室里一个人喝茶。
安静的办公室突然响起一个铃声,是苏惠民的手机响起妻子的来电专属铃声。他拿起手机,电话里头传来小荷的声音,大概意思是中考成绩已放榜,郑滔手上有他的准考证号,好登陆电脑帮他查查成绩。
苏惠民挂了电话,将郑滔叫到跟前,跟他说了中考成绩已出来,可以查询了。
郑滔听了,不慌不忙,从自己书包里翻出装叠好的准考证,接着交予姐夫。苏惠民接过,在已经开机的电脑前坐下,接着在键盘上输入准考证上查询成绩的网址。
别看郑滔是不慌不忙的样子,要说一点都不紧张吧,那是不可能的。他已踮起脚跟,伸长脖子,手臂搭在苏惠民的肩上,眼睛一转不转地盯着电脑屏幕。他内心里一边是期待看到成绩,一边又恐惧成绩出来。害怕自己的成绩不理想,考不上高中,确实对考上市一中是没有完全的把握,是希望渺茫,是微乎其微。不知为何,他这会不像考试填志愿前那样雄心壮志、那般果断坚决,是变得畏畏缩缩、是恐惧不已。在查询成绩网页即将弹出来的那一刻,他忽然转身离开了办公室,又跑去球场捡起一个篮球,运着球加速狂跑起来,绕着整个球场的周长跑。他觉得自己是已经输不起了,此前被体校老师无情拒绝,如今再要落榜的话,那自己就是一无是处,一无所有了……
苏惠民在网页弹出之后,认真看了几遍各科成绩的分数,懂得郑滔此时此刻的心情。他走过郑滔走过的路,尝过郑滔没有尝过的失败与痛苦。他再次看了一遍郑滔的成绩,这才走出办公室对郑滔叫喊,让他过来看成绩,并是说不知道市一中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觉得他这个成绩好像还可以。
郑滔忐忑不安地放下篮球,慢悠悠地再次走回办公室。他在电脑前深呼吸几口气,平静地坐了下来,接着一眼扫过所有科目成绩,再接着是认真细致重新看一遍。他眉头紧锁的额头是逐渐舒展开来,忽然从座位上惊喜地跳将起来,喊着不敢相信自己能考出这个成绩。他这次成绩比那一次能上市一中的模拟考成绩高出了好几十分,所以他是欣喜若狂、高兴不已,即便录取分数线还没有公布,他现在已是胸有成竹,一定能被市一中录取。
郑秋娣在知道了弟弟这个成绩之后,马上向公司请假,然后开车来了篮球馆。她远远瞧见丈夫与弟弟一起在开心地练习着篮球,这关系融洽的一幕令她很是欣慰。她对丈夫仿佛是有了重新的认识,这个曾经如浪子一般的大男孩,如今是日渐成熟起来,对人对事对家庭,变得理性,懂得宽容。她接着给郑滔的班主任打了一个电话,郑滔这个成绩在班里是名列第五,在年级里头是排到第50名前后,如无意外将会被是一种给录取。平日里他是排在班里的中下位置,年级排名更是排到150名之后,所以这次中考他已是超水平发挥。
在一些同学的眼里,郑滔完全是运气爆棚、侥幸而已,是意外收获的好成绩。不过,已成的事实又是令人不得不承认,成功需要具备非常多的因素:量变的过程积累、实力的总体表现、举一反三的智商天赋、敢于挑战自我的积极心态、身心健康的良好状态、旁人的关爱与鼓励和所谓幸运女神眷顾的运气等等。总而言之,内因和外因是成功的两大因素。内因的要素是能力、态度、方法;外因的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
郑滔在第二天早上与同学们一起回到了母校报到。他表面是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但对人说话是谦虚有礼,一点都不敢得意洋洋和趾高气昂。从农村转学到现在的母校,还不够一年时间,他在学校结识的大多数朋友是篮球爱好者,甚少与一些学习尖子扎堆,不过这似乎不会影响学生时代的纯洁友谊。
又是一年学生毕业季,青葱单纯的少年时代,没有利益利害关系纷争,在离别之际,在悲伤的旋律之下,每个学生相互之间多有不舍、都有无奈。学生们或者怀着感伤失落,怀着留恋过往,怀着兴奋期待,怀着梦想向前,记忆中的身影谁都无法取代,用汗与泪写下永远,夜夜在梦里相约。
蒲公英随风飘荡,栀子花散落满地,东江水滚滚而逝,梦想却永不凋零。大家都勇敢地挥一挥手,在彼此之间,在各自心底,留存美好,珍贵记忆。天空依旧辽阔,随风放心去飞;大海无边无际,洒脱扬帆起航;梦想照耀前方,仍需砥砺前行;你若盛开绽放,蝴蝶蜜蜂自来。
毫无意外,郑滔在七月下旬的时候收到了市一中的录取通知书。他在砂岭村一时声名鹊起,在当地镇上也算是一举成名,因为平均三两年镇上才有一两个学子考得上市一中,这无异于是高中状元一般。平日里村子里头谈论他品性不行的人,一改往日口风,对他刮目相看,交手称赞。
在过了大约一个星期,苏惠民忽然接到王先发来电,说他省体校的那个朋友给郑滔推荐了去广东东莞职业篮球队的一个小型训练营。训练的指导老师是刚刚退役的三冠王主力后卫李指导,训练营时间为期两个星期。
而事实,这个训练营名额的背后是王先发给他体校朋友软磨硬泡弄来的。即便郑滔不是他的关门弟子,他仍非常欣赏郑滔的球技打法,也为了几年后作为东道主的省运会,不得不贴上老脸,放下身段,苦苦哀求他这个老朋友,给郑滔取得一个名额。
苏惠民一听这个好消息,立马替郑滔答应下来会前去参加训练营,不管小荷反不反对、答不答应。郑滔听见,也是喜出望外,手舞足蹈地大喊大叫起来。
郑秋娣在知道之后没有生气,也没有说话,只“哦”了一声便去忙碌自己的事情。
郑滔这次去到东莞的训练营更是大开眼界,来到训练营的学员的身体素质,“劲爆”两个字完全不足于形容,或许用“变态”两个字形容来得更恰当,飞天遁地,不可名状。在休息之际,他与学员聊天交流,他们除了自身的天赋,后天的努力更是不可磨灭。普遍四五岁的年龄就开始接触篮球,从小立志成为职业球员,并是渴望进入国家队,为国争光。他们付出的努力、挥洒的汗水,可不知比自己强多少倍。
郑滔在这里除了孜孜不倦学习篮球理念,更是不知疲倦地全场奔跑。他已被许多学员的励志故事感染,在教练没喊停之前,完全不敢停下脚步,手里始终拿着篮球。他的身高、弹跳、速度在这里终究是一直吃亏,横移速度不快,到手的篮板球总是被人摘掉等,他可是对这些一身天赋的学员心服口服。
不过他的节奏打法在这里倒也征服了不少学员,就连教练也给他拍手称赞。即便在许多方面吃亏,他仍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力量、视野、球商、节奏,人球合一,一身的假动作,总会令防守球员头疼,总会令人称奇叫绝。
两周训练下来,郑滔在这里是疲累并快乐着。他觉得除了长进了技术,思想更是得到了升华,在未来他仍将会继续刻苦练习篮球,向着更高目标奋进。
郑滔在回到惠州以后整个人变得乖巧了许多,听母亲和姐姐的话,对苏惠民更是百依百顺、惟命是从一般。
郑秋娣看在眼里,觉得特别欣慰。她很想对丈夫说一些感谢的话语,却耻于开口。她想着暂时放在心里,待一个恰当的时分会好好地跟他细聊一番。
夏末秋初,即将迎来诗意的九月,爽朗的清风给空气带来了丝丝的凉意,不再夏日炎炎,不再烦热暴汗。
临秋季开学八月下旬的一个周末,郑滔与家人们回了一趟砂岭老家,苏惠民也一同坐在车里。他们此趟归去砂岭村,是为郑滔考上重点中学摆设喜宴,稍微请了几个近邻亲戚过来一道聚餐,只算是他们家族内部小范围的聚餐。
到了砂岭老家,郑秋娣见父亲是请了厨师来做餐,不用自己帮忙,这才独自拉着苏惠民向东江河边走去。苏惠民难得与她独处,自是开心地与她一同挽手前往。
苏惠民始终对东江沿岸的无限风光特别热爱,刚才在来时的路上他一直望着窗外景物入神。
东江河沿岸的青山依旧连绵深翠,迷蒙的雾云飘忽叠嶂,平添些许初秋的魅力;滚滚的东江河水愈发清澈有力,奔流的水声哗啦啦地带起节奏,是大自然的魅力清唱,悦耳动听,萦绕耳旁;清风徐徐而来,微微送爽,令人迎面舒畅,心胸暇意之极,满心释怀。
此刻的郑秋娣是小鸟依人地勾住丈夫的粗壮手臂,不过说话的口吻还是一如往常那样普通。她对丈夫表示了感谢,陪着郑滔走过许多艰辛的路,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得到了历练,并是在目前阶段取得了小小的成就。她继续道,他的丈母娘准备在下个月不去城区帮忙带女儿笑笑,她老人家还是喜欢住在砂岭老家,所以是希望他一起搬过来居住,共同生活。并且她的公司中标许多工程项目,是有关省运会基建工程的项目,在本地三区三县都中有项目,她的工作将会很忙。
苏惠民听见,自是开心地不得了,他早已期待过这样的居家生活,当即爽快说好。
郑秋娣没再与他谈什么约法三章之类的约定,她已是相信丈夫的成熟与稳重,他肯定会好好地经营与自己的婚姻及家庭。
金色的九月说来就来,郑滔跨进了新校园新环境,他的眼睛也随之变得雪亮光茫,宛如获得新生一般,一切都太新鲜了。苏惠民送他进了他的宿舍,让他自己铺好床铺,认识新同学,熟悉校园环境。这里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挑战,不管以前取得怎样的成绩,不论过往如何风光无限,未来的高考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把握好当下读书时光,自律自强,认真学习,谦虚上进,做个阳光开朗的少年。
郑滔依依不舍地向姐夫告别,在转身之后便径直奔向篮球场,那里才是他开阔畅游的天堂。现在学校封闭寄宿,一个月才放笼两天,不用家里人管住,自是无拘无束,姐夫的话语似乎也成了耳边风。正当年少的年纪,即便红叶落索,哪管秋风似愁,风过发梢,向着光跟着光,奔向属于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