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斯有美玉,待贾而沽
林迎知道,大周朝的学院制度未被科举制度完全吞没,两者并行,互为补充,故而各级官学对生员的要求也很高,具体则体现在了一年四次的季考筹备上。
季考之时,生员的文具、伙食、食宿等一应开支皆由府衙或县衙财政提供,生员们要做的就是人到现场,努力考出好成绩。季考后,各级教官会依据生员的文艺德行优劣定出名次,优者赏赐,劣者遭斥。
总的来说,季考和岁试,是秀才们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后依旧躲不过的劫。
也是朝廷鞭策秀才不荒废学业的手段。
临近中午,林迎和孟夫子抵达了县城,此时城门口较为空旷,往来行人并不多,两人不费多少工夫就进了城。之后便径直朝黉学所在的城北而去。
因为学宫已经为参加季考的所有生员安排好了住宿,所以孟夫子倒不用自己去寻找住的地方。
进入黉学后,两人抵达了居仁斋临时房舍,孟夫子放好随身携带的物品,就与林迎打了声招呼,随后带上热手的礼品,就去几位家住县城的同学家拜访去了。
由于分散居于各地,平时往来不便,所以季考也就成了孟夫子等这些老生们难得相聚的时刻。
挑在此时上门拜访,正是适逢其时。
接下来的两天,林迎都居于房舍按部就班地准备着季考,闲时与周围秀才互相探讨功课,孟夫子则走亲访友,在外好一阵忙碌。
眨眼,就到了季考当日。
这天清晨,全县生员齐聚于明伦堂前。
在与县学教谕、训导、教员等各教官见礼后,便点卯入场,依照预先张贴的名单,坐于自己的考位上。
本次参加季考的生员共计一百四十一人。
其中,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分东西而坐,中间则为附生九十一名。
此外另有十名青衣和发社,作为劣等生,则被安排坐于明伦堂的最后面。
而按照新老生的差异,新科秀才又被安排在附生之后,坐于青衣和发社的前面。
好在明伦堂够宽阔,歇山式的屋顶(九脊顶)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所以看上去宏伟异常。其内宽阔亮堂,安排下百余张考桌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大师兄,季考之题应该不是特别难吧?”
临到开考前,艾金良扭过头小声地对边上的林迎道。
说着还瞥了瞥眼神,示意了下周边。
林迎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发现即便是小小的季考,诸位生员的心态也是各有不同。
只见周围的襕衫秀才们,或信心满满,从容淡定,或面露凝重,稍显担忧;更有几人面色难看,想来在之前几次考试中屡考不佳,已经在教官那挂了名,对这次考试充满忐忑,但又不得不参加。
青衣秀才更不用说了,只见一脸苦涩,跟要上刑场一样。显然已是荒废了学业。
“先前泰山和我交流过,季考的非成材卷其实与童子试难度相当,即便稍难也难不了多少,成材卷倒是高于童子试,不过这次与我们无关。”
艾金良点了点头,赞同地道:“这次全县的秀才都坐在这,不知考后能排多少名!”
林迎淡笑:“考后再说吧,有本事咱们排到泰山前面去。”
艾金良一笑,连说不敢。
他艾金良安分守己、思不出位,这“欺师灭祖”的事他可不敢做,还是留给大师兄去操办吧。
反正他家有靠山,夫子也不能拿他怎样。
这时台上的宋教谕轻咳了声,底下交流着的秀才立刻噤声。
宋教谕依照惯例宣布了考试纪律,接下来斋夫入堂,给每位考生发下考卷。
考卷分“成材卷”和“非成材卷”,其中老生中的廪生、增生以及附生中的头三十名考的是成材卷,即四书、经义、论、策各一篇。
新科秀才及包括青衣发社在内的其他老生,则考非成材卷,只考四书、经义各一篇。
林迎和艾金良是新科秀才,所以考的是非成材卷,只考四书和所选本经的经义各一题。
最后排名,以四书文来定,其它文章作为补充。
当考卷发下,各考官就在明伦堂内游走起来,考试纪律可谓森严,谁要是胆敢在季考中作弊,最轻的都是贬为发社。而原本就是发社的,则直接就除名了。
此时,林迎坐于考位上。
因为非成材卷只考四书和经义两题,所以时间还算充裕。
林迎摊开考卷,边研墨边看了起来。
四书文的题目为:【斯有美玉】
看到题目后,林迎略作思考,手中研墨的速度稍微慢了一点。
但很快,他嘴角一笑,便想到了如何破题。
斯有美玉,即“我有美玉”或“这里有美玉”的意思。
其出自《论语·子罕》,原文为【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翻译一下即为,子贡问孔子:我这儿有一块美玉,是将它置于柜子里珍藏起来好,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好?
孔子回答:卖掉吧卖掉吧,我也正等着识货的人呢。
文章表面看似说的是美玉,实则暗喻了孔子本人的怀才不遇。
孔子自称“待贾者”,是把自己比喻成一块美玉,时刻等待一位信任他的掌权者能够对他委于重任——体现了他的从仕之心,意欲施展抱负。
此为弟子试探,而孔子也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而考题之于众位考生,则是宋教谕在问他们,你们是否也认为自己是美玉,可有自荐之意?
这是送命题。
若不是美玉,又无自荐之意,那坐在这里意欲何为?
稍有不慎,那是将自己的功名都给否决了。
盖因学院设立的初衷是为朝廷陶铸英才,为朝廷养士,既然做了生员,就要有身为士人的积极进取的觉悟。
那如果是美玉,又该如何?
这又是另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话题了。
题目本身不难,关键在于考察生员们的觉悟,以及诘问他们——本心尚在否?
林迎破题后,稍微思考了下,就以“斯是美玉,待贾而沽,待何人而沽”为纲开始创作。
“美玉者,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君子如美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不图名,非干禄,无心也待贾而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