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猜疑渐显
一路无话到了乾清宫,小顺子便迫不及待地上前迎道:「皇上,娘娘,辛夫人来了。」
「人呢?」
「就在内殿候着。」
谢懿德与他对视一眼,皆看到彼此面上的疑问。
从辛思是男儿身的事情被爆出来,整日来宫中求情的就只有谢凌恒。哦差点忘了,有时还会多个恭靖王。
唯独辛家,没一点动静。
这今日...怎么来了?
抱着满肚子的疑惑两人步入内殿。
「请皇上安,请皇后娘娘安。」
谢懿德上前一步拦住辛二娘将要跪下的身子:「辛夫人免礼,坐。」
「谢娘娘。」
一时间静默无两。
穆齐昭是实在不知如何开口,毕竟霎时知道被骗的时候他也是十分气恼的。
待真冷静下来设身处地地替辛家想了想后,便也没那么不好接受了。
可若是任由这风气下去,那朝中岂不是人人都以为他可欺。
谢懿德察觉出气氛的尴尬,忍不住开口道:「辛夫人放心,辛思如今在大相国寺很安全。」
「臣妇不是为了他来的。」辛二娘咬了咬唇,在谢懿德温柔的视线中站起了身:「是来求皇上和娘娘...彻查恭靖王与白鹭书院院长周驰光的。」
这话一出,穆齐昭也不由抬起了头,蹙眉道:「怎么回事?」
辛二娘顿了顿,将袖中的东西呈递上去:「回皇上,我曾派暗卫跟踪恭靖王,并将其行踪尽数归写于纸上。」
穆齐昭接过来回翻看,喃喃出声:「一月十二日晚间白鹭书院,见黑衣人与周驰光。一月十三日晚王府。一月十四日晚白鹭书院,见同两人...」
谢懿德凑着头也去看,越看越震惊:「怎么全是同上?这黑衣人是谁?」
辛二娘深吸一口气,缓缓出声:「那黑衣人时不时会说南梁话...想必是南梁人。」
顿了顿继续道:「且那人每日只有晚间出没,实力...也是深不可测。」
穆齐昭只觉心中一个想法渐渐成型,就连呼吸声都放轻了:「他们日日相见都说些什么?」
「暗卫不敢靠的太近,但因日日跟踪,也不免会听到些...」辛二娘抬起头,眸中尽是肃色:「他们口中一直提到为圣女复仇一事。」
「圣女?」谢懿德惊呼出声:「已故的先贵妃。」
辛二娘眯了眯眸子,点头道:「原来如此,怪不得暗卫说恭靖王时常提到母妃。」
凌冬嬷嬷死前所言谢懿德已经都告诉给了穆齐昭,因此他也猜到了。
「南梁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只有大祭司。」穆齐昭牙关微紧:「先是圣女,后是大祭司,再是神出鬼没的黑衣人...」
「回皇上,娘娘,如今大齐已与大渝开战,若是盟国突然发难,那么大齐便面临腹背受敌的处境...后果不堪设想!」
谢懿德点点头,眉头也不由凝起:「依辛夫人的意思呢?」
「臣妇自请这就回广州,以备不时之需。」
「辛夫人虽为女子但却英勇无比,这点本宫与皇上都是信任您的。」谢懿德看向眼前这人鬓边的几缕白发,吸了口气:「可到底年岁...」
没等她说完,辛二娘便抬手打断道:「娘娘放心,臣妇还未到提不动刀的年纪。」
默了片刻后跪地沉声道:「此乃国家大事,臣妇定不会强撑。」
「好。」穆齐昭接得很快:「朕会派辛思与你同去。」
没想到辛二娘摇了摇头,眉眼中带着感激:「我知晓如今之举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若是就这样放他出来,朝野上下不定要如何议论...到时受累的就是皇上与娘娘了。」
「人言虽可畏,但这些你不必担心...」
「欺君罔上是辛家之罪。有罪不罚已是皇上念及旧情。」辛二娘眸中带着说不出的坚定:「列祖列宗在上,定不愿看到一世清白被毁。」
最后两人也没拗过这个风风火火半辈子的女子,只得放她出了宫。
待人一走,穆齐昭便马不停蹄地要召谢渊进宫,却被谢懿德阻拦道:「朝中对皇上偏信谢家已经是怨声载道了,皇上不如多叫些人。」
「由头呢?」
「朝瑰公主的婚事。」
穆齐昭眉梢微动:「这越国突然传信要求娶朝瑰公主,也不知打得是何主意。」
说着随意地将朱笔搁在一旁:「依我看,他们不如去做梦。」
咳咳...
谢懿德面上闪过一丝不自然:「许是听到大齐攻打大渝的风声,想要求和吧?」
她总不能说是人家未来的皇帝早早就打算了要娶个大齐的女子走吧?
「求和?投降才是。」
听出这人话中的不屑,谢懿德开口道:「虽说越国只是个小国,可皇上也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啊!」
顿了顿又继续施压道:「若是此时越国发起进攻,朝中无将可用如何是好?」
「他们敢吗?」
「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这样的好处有何不敢?」
穆齐昭笑出声:「越国那国君胆小如鼠,你未免太高估他们了。」
「那是过去!」谢懿德有些不满,拉着这人强迫他直视自己:「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不是你常说的吗?」
「是是是,皇后说得对。」穆齐昭无可奈何地点点头:「那就先回一个朕要考虑考虑,以此再拖些日子吧。」
「这未免太过敷衍了吧!」
「那怎么说?」
谢懿德轻咳一声,语调不高:「既上升到国与国,那便理***重臣前来商议。」
穆齐昭抬手刮了刮她的鼻子,笑着冲外喊道:「王全德!」
「奴才在!」
「宣太师,尚书令入宫。」
「就两人啊?」谢懿德眨眨眼,合着自己白说了呗?
穆齐昭点点头:「此事不宜打草惊蛇。」
谢懿德突然想起自己的猜测,抿唇道:「对了,外祖父当年那谋反一事....或许也与圣女的死有关。」
「无妨。」
话间穆齐昭面上写满了笃定:「正好试探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