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县衙架构

第97章 县衙架构

在从北海国返回掖侯国的途中,徐怀就跟徐欢探讨过县衙的人事安排。

掖侯欧阳泽阖家遇难,撤掖侯国改掖县基本上是板上钉钉之事。而掖县虽小,可人口也在十万开外,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部门,该办理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绝对不会少。

汉朝县一级的官员中,除了作为主官的知县以及县丞、县尉、主薄之外,还有督乡事的廷掾,管文书的主记室,主财用的少府等官职,这些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来填补。

县衙的框架搭起来容易,刘辩的手下也不乏干练之人,不管是高顺、典韦、陈到、张曼成,还是孙轻、刘瀚、王当、吕涵,这些人或是在军事、或是在民事都是一时之选。

所以在这次人事安排上,刘辩自领县令,典韦担任县尉。而为了争取本土宗族的支持,县丞则是由徐渊担任。

主簿的人选刘辩则是考虑了很久,刘辩在掖县是准备大展拳脚,虽然他现在没有什么掣肘,可以任着自己的性子来,但将来跟上级之间上传下达之时要不想将来被人挑刺,文书上的工作还是要做得妥妥当当,这就需要一个精通案牍文书之事、也能叫他信任的人担任主簿才行。

最终还是沈欢推荐徐平负责这方面的工作解决了他这个难题。

除此之外,吕涵担任廷掾总督乡事,刘瀚则为少府主管财用,沈欢自领主记室管理文书。

在这些官吏之外,刘辩根据后世经验,准备在县衙中分设吏、户、礼、刑、兵、工六房具体负责刑狱、粮马、田赋、教育、缉私捕盗、田亩、营造、商业、征募、训练等事。

目前刘辩手下实在是没有太多合适且值得信任的人手,所以户房和吏房经承,都由沈欢一人兼领。

礼房教化、祭礼等事,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推广蒙学、扫盲班,同时要开办县学,礼房经承由徐平兼任。

工房除了负责兵甲制造等工作外,在其中另设商部,主管盐业、海贸、商贸等职能,工房经承由刘瀚兼任。

兵房负责的则是募兵、训练等工作,设左右经承,分别由高顺、王当担任。

攻打徐家庄之战中欧阳泽动用了掖侯国刀弓手五百余人,一战之后除去死伤,约有三百余人投降。刘辩将这些人与之前整编的云峰山降卒打散了重新进行整编,补充了部分基层武卒以为骨干,最终得兵卒五百人。

这些人一部分仍为掖县刀弓手,另一部分则转为刑房狱卒,分别由县尉典韦和刑房经承孙轻率领,负责县城的城防、治安及刑狱等事。

自有王朝统治以来,乡中之事皆为宗族管理,朝廷政令很少有能下到乡一级,为了加强对于乡一级的控制,刘辩设巡检司大营,将张曼成的辎兵编入巡检司大营,由张曼成任巡检,负责协助廷掾吕涵维持乡里的治安,打击横行乡里的宗族势力,同时严令各宗族的庶子必须入县学学习培训,合格后到乡司巡检入职。

兵房经承则是由高顺担任,之所以让高顺负责,是因为刘辩准备将所有跟兵事有关的事情统一由兵房主持。

而无论刘辩接下来想要做什么,武力是他最根本的保证,所以扩充麾下军队的规模是当务之急。

而对于军队的扩充,刘辩也自有想法,他目前追求的还是军队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白毦兵保持目前的规模,仍归典韦率领,典祥所率的特战队隶属于白毦兵。

高顺将忙于兵房事务,所以陷阵营暂由高平代领,人员扩充到五十人。

刘辩将背嵬军定义为重骑兵,受限于兵甲、马匹等,玄甲重骑扩到三十骑,每个重骑均是一人双马,同时给重骑配仆兵一名,下步刘辩准备再给他们安排学徒兵一名以老带新进行培训。

背嵬军其余的骑兵归于踏白军,这样背嵬军就成为一支重装骑兵队伍,而踏白军则为轻骑兵。

背嵬军、踏白军仍分别由陈到、张全为主将,负责这两支骑兵的作战训练。

连续两场大战,俘获了不少黄巾贼寇,对于这些黄巾降卒刘辩也进行了整编。对于想走的刘辩也没有为难,任其回归。

对于不想走的,淘汰其中老弱,这些人只要按要求在户房登录身份信息后可以在掖县定居,而留下的精锐则是分别编入各支队伍。

在整编这些黄巾降卒之时却是给了刘辩一个惊喜,他发现这些人中竟然大多数是熟悉海上生活的水手,后来才查明这些人原来是来自于黄巾渠帅管承的部下,他长期活跃于长广一带,是有名的海贼。

经过精挑细选之后,刘辩得了百余名水手,这让他想组建远洋船队的想法有了进一步实现的可能。

如此一来,经过扩编,刘辩手下掌握的武装力量已经达到了千人的规模,而这些兵卒的兵籍管理、功过奖罚等事,都统一纳入兵房。

对于兵事,刘辩还有个重大的改革,那就是兵饷。

当世役兵,多是义务兵制,除了供给口粮以及赏银钱外,平时并没有固定的兵饷。绝大部分底层兵卒,自己想混口饱饭吃都难,更别说什么养家糊口了。

这也是为何这些将军喜欢纵兵劫掠,只有这样,他们手下兵卒才能得些财货,从而保持士气和战斗力。

若不想这么做,那让兵卒有士气,愿意打仗,最奏效的手段就是发兵饷,兵卒们可以养家糊口,没有后顾之忧了自然愿意当兵。

这件事情之前刘辩就已经开始做了,效果也不错,接下来将会在全军中推广。

只是如此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汉少帝的崛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汉少帝的崛起
上一章下一章

第97章 县衙架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