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刘基依然钓不到鱼,朱标忧国忧民
鲤鱼慢慢悠悠的在水中游荡,看着游荡的动作,好像人一般才醒来,现在还是迷迷糊糊。
所以,对于汪文手中的鱼叉,它更是没有丝毫的抵抗力。
只是游荡到了汪文面前,汪文便是一瞬间将鱼竿……鱼叉投掷出去将鱼儿瞬间捕获。
鱼儿生命力顽强,还想要挣扎一番。
只是汪文气力更大,让水中的鱼儿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挣扎。
汪文一只手提着鲤鱼一旁的腮边,另一只手提着鱼鳍,在水底大喝一声跳了出来。
「刘老头,过来帮帮忙,今天运气好,拿到好东西了!!!」
刘基立马上前接住了鱼。
汪文则是浮出在水面,先是休息一会儿才慢慢爬了起来。
刘基花了好大力气才把鱼给拉住:「你这是下海捉妖去了啊,怎么拉出这么大一条鱼,快要赶上有一人高了。」
「哈哈哈,这不是看你就没有钓到过鱼,所以特地从水里面给你捞了一条鱼起来,让你看看什么叫做捕鱼小能手。」
刘基:……
刘基不再说话,一个人抱着鱼手足无措,他一个读书人不知道是放下好还是拿起来好。
反正就是上上下下,浑身坐立不安。
汪文上了岸,擦干浑身水珠穿上棉衣,脑海之中在思考这条鱼儿做什么好。
那么大的鱼头汤定是跑不了的,还有鲤鱼的鱼腩也是能够单独做菜。
这么大条鱼,鱼的内脏也不能浪费,若是洗干净把能吃的部位留下来,也能做一盘不错的鱼杂爆炒。
汪文脑子里面思考着,不想要浪费鱼的每一寸肉,就是这鱼鳞那么大一块,裹上面糊炸粉扔进油锅也是一道美味。
一瞬间汪文脑海中多了许多这条大鲤鱼的吃法。
「肉多就是较为柴,而且说不定毒性也大,吃了这条鲤鱼说不定会遭罪,毕竟是快要百年寿命鱼儿。」
刘基依然抱着鱼,仔细端详着,他依然一丝不苟的瞧着鱼。
刘基脸上可是没有多少这种愧疚,倒是隐隐约约中汪文瞧出了刘基的脸上挂着兴奋。
他想知道汪文能够把这么大条鱼做出什么好吃的来。
「那你就别来啊,到时候这条鱼我就自己煮来吃了,到时候要是你吃了一口,我可是要收费一两银子。」
汪文抱着鱼走出了钓鱼搭建的小帐篷。
汪文以为刘基会跟来,却是没有瞧见刘基跟过来。
汪文不急,一个人慢悠悠的,走走停停的朝着家中小院走去。
再瞧瞧这条鱼,汪文想到冬日家中腌制的一大缸酸菜,鱼儿身子现在正适合做一锅酸汤鱼。
这酸汤喝着,酸鲜味纠缠着鱼鲜一起入了肚子,那股酸酸的带着一股白菜的甜味,鲜嫩鱼肉鲜味、还有胡椒味。
简直不可言语,再来亿碗。
刘基没有动,只是坐在冰洞面前拿起了自己的钓鱼竿:「一条鱼而已,我又不是吃不到,我就不信我真的吃不到。
一条鱼而已,不过就是一条鱼而已,有什么好稀奇。」
半个时辰后。
刘基的鱼竿依然没有动过。
刘基专注的盯着湖面的一切。
他无比专注,甚至于忘记了一旁炉子的炭火已经熄灭。
唉!!
一阵长长叹息。
许久。
依然没有声音。
刘基放弃了,放弃了自己钓鱼的打算。
刘基丢下了鱼竿。
「钓不到鱼!
也做不好菜!
岁数也大了。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岂能如此为难自己。
去汪文娃子家吃鱼去。」
刘基潇潇洒洒,手负于背,毫不在乎,顶着风雪,每踏出一步,脚底生出一朵莲花,走向了天空之中。
若是有人在此所见,必当叩首说愿,以为自己白日见了神仙。
……
大雪依然下着。
今日红薯,朱标已经派送完了。
今日天色不错,哪怕是傍晚时分,也只是被夕阳染红了天空。
此种景色冬日不常见,但在冷白色的冬天若是亲眼所见,心中也定会感到一阵温暖舒适。
特别是朱标忙完以后,他见着天边的红日,感觉到浑身在日光沐浴下变得精神了许多。
「明年死的人会更少一些,或者我再努力一点,明年是不是就没有会饿死的人了。」
朱标此时身体已经很弱,他被太子府的人勉强扶着才能走路。
「太子,你好好歇歇,这些事情你不必亲力亲为,这些事情吩咐给下人去做就行了。」
「亲眼看着好些,只有常常行走在人间,才能提醒我作为一个太子的责任,才能让我见到天下间还有如此不完善的地方。
身为太子,我终有一天会接替父亲,大明不能毁在我的手上。
我没有什么天赋,只能多走走多看看,瞧瞧这人间。
我只有成为一个人,有一个人心才能治天下。
千年以来自古皆是人治,人治人治,只有走进人间才能成为人,才能人治。」
今日朱标的话语颇多,特别是在看了苦难的饥民以后。
他感觉自己不能再歇息。
他做的事情还是太少。
虽然自己很累,很累,心中也是时常抱怨,但是亲自见了人间疾苦,却是觉得自己所做的还是不够,一点都不够,还应该做更多的事情,否则这个大明到自己手中自己还不配。
朱标身旁之人无不沉默,没有说出一句话,他们心中只有一句感慨:「天下得出明君,乃是我大明之幸,我大明必将再现汉唐盛世,万国来朝。」
太子,朱标身边的人仿佛看见汉唐盛世重现,天下再无饥民,人间再无灾难。
人人有书读,人人饭吃。
咳咳!!
在朱标的咳嗽声中,身旁众人被幻想拉了回来。
众人极为担忧的望着朱标。
朱标只是挥手表示自己没有大问题:「走吧,看看准备好的新的红薯茎块,等到明日便是将其运送往各地,准备给人分发下去,让当地人种在一些较为土质差的地方,好改善土质。」
朱元璋在听了汪文的话语之后,便是回到宫中找来朱标商量了一番。
红薯的一代会不如一代,到时候只能亩产千斤左右。
虽说也算是高于水稻产量,可这东西吃的多了也不好,定是替代不了主粮,不能放弃现在粮食种植。
多种粮食选择才能在灾荒的时候有更多可能。
如此,在商量之后,朱元璋和朱标都想到汪文说过的改善土壤,让土壤肥沃这么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