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扩张
「玉儿,你昨天对我说招收家奴的事,你打算招多少人?」
陆漮趁着与项曾单独在一起,借机问道。
「外翁,我想招五千户。」
项曾看着远方,似乎沉浸在这片春日的美景中。
「五…五千户,你想造反吗?」
陆漮惊了,他知道项曾想多招一些人,但是没想到他招那么多人,他最高的估计就是一千。
要知道一千户大概在三千到五千人,这时候的人家,大多都是有几个孩子的!五千户,可是有几万人啊!
整个吴县县城周围的几个大氏族,加起来也就这么多人。这要传了出去了…
「怎么会?我只是想扩大产量而已。」项曾解释道。
「玉儿,别说我们吴县的氏族,就是会稽的五个氏族都不会答应的!」
「不,外翁!他们会答应的。只要我把八成利润让出来,一家一成,他们甚至会希望我多招一些人的。」
「那吴县的氏族呢?」
「我扩大产量之后,吴县的三族会拿到更多!」
「可是没有人会想要吴县有第四个大氏族!」陆漮提醒道。
「嗤~会稽的五大氏族会让他们同意的。」
项曾轻笑一声,转头看向外祖父陆漮。
陆漮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外孙这么的…可怕!让他仿佛在面对一个,和自己一样的氏族老狐狸。
这还是八岁的孩子吗?没想到自己最终看走了眼,或者是被他这孩子的模样迷惑了,当初还以为是自己女儿和他一起胡闹,没想到……
「那…你如何面对秦吏,面对都尉府?」陆漮想让项曾知难而退。
「相信会稽的所有氏族都会为我隐瞒的。而且我又不是招五千青壮,本就不是什么大事,都尉府不会在意的,即使是五千青壮,还能敌过大秦百万甲士,万乘战车?」
「你……好吧。此事我会帮你联系各家。」
陆漮刚才有些钻牛角尖了,一时间将项曾放到了对立面,忘记了这是自己外孙。
想通之后反而有些担心项曾,他能不能做调和各家的利益,能不能安置好这数万人。
「玉儿,你打算如何安置这些人?你这点地恐怕还不够建造工坊吧!
还有,要是你的制造方法被偷了怎么办?」
「外翁,这就需要您帮忙了,工坊一直到北边的江(长江)这段荒山和土地,都要想办法转卖给我,这样也方便我转运原料。」
项曾皱着眉头沉默片刻,接着说道:
「至于保密,我想先从外翁的陆氏招一些可靠的人,到时候由他们来进行保护,所以还要麻烦您,尽快让我去挑选一些人家。」
「你还真不见外啊!哈哈哈!」
陆漮笑了,不知道是气的还是高兴的。
「现在正是需要服役的时候,虽然是家奴去,不还要他们出粮食吗?地里也还不能耕种,相信他们都很愿意转出这份负担的。」
「那你有钱抵消徭役吗?你怕是连送自己人去服役,所需要的粮食都拿不出来吧。」陆漮说到
「这就不用您担心了!」
「你个臭小子!」
其实,项曾隐瞒了不少东西,如果要提高十倍的产量,自己最多要两三百人就足够了,这仅仅是自己想提前筹集兵员,和有借口大肆收粮罢了。
至于香皂?流水化的生产,制碱工艺的提纯,以及掩人耳目的又多余的流程,以及混杂着制硝。
各个流程之间的物资转运又由专人负责,各种交叉混合,谁都不知道自己的东西是从哪个流程过来的。
更何况他们只知道,按要求添加各种原料,若有哪一步不符合,那么后面的都会错。
就是每个流程都被对方知晓,他又这么知道哪些是不需要的?即使知道正确的顺序,又怎么知道用量是多少?
最坏的打算,就是他们在半年后能够制造出来,不过应该是劣质品!
那时候大泽乡起义都开始了,还担心个什么,兵荒马乱的时代开启,话语权都是手中的兵马!
……
半月时间一晃而过
项曾从陆氏挑选了三百余户人,再从中挑出青壮,带到山后的校场训练。
挑选剩下的人开始建造住房,不过是木材和茅草搭成的窝棚,为马上就要到来的数万人做好准备。
接下来这段时间里,项曾也大肆收购粮草,已经花去了他大半身家,尽管自己已经储备了大量粮草。
同时自己再次进入穷困阶段,虽然还有很多琉璃,但是自己不敢拿出来。
至于人口和土地的钱款都还算是赊欠的,自己用了工坊做的抵押,三年内还清。
这还是项曾为了不让他们起疑心,才说三年,不染然他敢说半年后,那是项梁叔侄起兵的时候,妥妥的空手套白狼!
三大氏族看到项曾如此,都以为项曾之前的利润可能没有一成,反而有不少人心中偷乐。
项曾不愧于后世的记忆,他连收益结算分红都定在半年后,到时候拿不拿就不知道了!
那八成利润,最终也没有按照项曾说的一家一成,除了吴县的三家,本来会稽那边不同意他们拿那么多。
只是项曾人在吴县而且需要土地,这一亩三分地是人家的,会稽的人也不敢不同意。相当于项曾在人家手里,让项曾换个地方,这更不可能了!
项曾又不是傻子,换到其他地方,怕是连渣都不剩了,起码吴县还有自己外祖父牵制,以及吴县令尹郑昌看在项梁面子上的也不会太过分。
项梁在其中的得利,也将近一成,除了大的几家氏族有纯利。其他小的氏族,也有每月固定的进货量,他们转卖出去也是可以获利不少的!
就连大氏族都不放弃这一块肥肉,他们手中拿着六成的出货,剩下的一成是本地小氏族的,三成是外地哪些豪商大族的。
项曾看着他们分配的那么复杂,都有些想打断他们了,除了每月拿到货物的人能够小赚一笔,其他人恐怕一毛钱都没有!
而且他们拿货,必须当场结清,项曾以自己要买原料为借口,不接受任何挂账的行为。
其他氏族见此,还真的以为项曾没钱周转了,他们甚至希望项曾赚不到钱,那么他们就可以轻轻松松地获得工坊了。
反正工坊就在那里摆着的,有了正当的借口,吴县的氏族也不敢拦着他们,这也是他们敢赊欠近四千户人口给项曾的原因。
也的确有不少氏族不去拿货,他们想以此压垮项曾,却是想错了办法,项曾完全可以卖给那些外地氏族,他们也得罪不起。
你买了还好说,大家给面子。若你不买,还不让人买,你那就是在找事儿了!看着别人赚钱,那就相当于自己亏了啊!
最后还是相继去拿货,只是项曾的出货量超乎了他们的想象,他们只能够硬着头皮拿下自己的占比。
又过了半月,来到这里的数万人,看到已经搭好的窝棚,以及不分大小都有三升(一升等于十斗)小米可以拿,都这等好事,似乎快砸晕了他们!
这时候的家奴们生活一般都很苦,在秦始皇下令自实田之后,即:自己可以向政府呈报自己的土地,你也可以自己开垦荒地呈报。
因为多数家奴,在官面上并不是奴隶,而是黔首。
这,本来就是为了杜绝家奴的存在,相当于从实际上废除奴隶制。
只是落地不太理想,在氏族的干扰下,远离咸阳的地方根本就没有人,或者说不敢有人呈报,尤其是六国故地。
当他们进来的时候,他们便不能轻易离开了,项曾打算从中挑选了十四到三十岁的青壮,应该勉勉强强凑够了六千兵卒。
项曾计划:
以原来的二百人作为主干,后面训练了半月的、陆氏来的家奴做侧枝。
在外绘图的五十人,带领最信得过的一千人作精英前探,以年轻的为主,未来将会配上相对轻便皮甲,以及便于携带的武器,比如匕首、袖箭、短弩等等。
一百人带领两千人作为骑兵,他们既是骑兵,也是明探或者说夜不收;一人三马,只是如今项曾只有两千匹战马,而且还在东胡的海边。
项曾决定铁料只用在马蹄铁上,马蹬用的是竹子和木棍制作的。
这个时代,应该就项羽后期有众多骑兵,而且没有马蹄铁和马蹬吧。
剩下五十人带领三千甲兵,经过训练之后,选出强壮的一千着重甲。其他两千人都是竹甲,他们也相当于半个辅兵。
至于亲卫,项曾暂时打算招三五十人,忠诚为主。从前探中抽取十人负责传令、探查,归属陆伤。骑兵中抽取二十骑,嗯…保护自己以及逃命用,由陆丙带领。
这六千人中,新来最大的官,一开始只能掌管着数十余人,高级将领还都是跟随自己三年的班底,主要是只训练了半年时间,项曾不敢保证他们的忠诚度。
相信半年的现代化军训,自己应该能够让他们令行禁止了吧!
项梁的起义,自己不打算过多的参与,以防改变过多的历史,让自己没有后来者的优势。
项曾不认为自己是个打仗的天才,只不过是仗着先知先觉,以及各种先进的利器和装备。
还有项曾的大炮也算成功了吧?
通过项曾一知半解的操作,震动除气泡、退火防变形……最后检查下来也没有太大的沙眼、裂纹什么的。
由于离县城太近,自己不敢放炮,害怕引起注意,被人发现大炮还没什么,又没人认识,若是引起注意,发现自己工坊刚打造的铁甲……
项曾立马就可以准备,让人来自己家吃席了,不对,估计都没人敢来,自己家也没人准备流水席了!
于是项曾堵住火门,将其立起,然后装上烧开之后、放凉的桐油在里面,看看有没有漏。
比较让自己庆幸的是:立起来一个月了,除了火门没紧,漏了一丢丢,其他的地方完全没有漏。
最后让项曾有些不放心的是,自己这炮有些轻了,大概五六百斤;自己恍惚记得红衣大炮什么的,有一千多斤。还有就是只有一门炮,这放药量不好测啊!
思索片刻,项曾想到了一个方法,那就是:百步之外、轰门、轰开为止!不然还不如不用。
就等乱世到来,自己也就可以实验了,其他的一些准备也就可以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