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六国遗民
金殿朝堂之上。
秦王嬴政高悬而坐。
台下群臣满座,虽然脸上各有疑色,如今天下一统,海内皆平,按理说朝堂上下应该是一片祥和,蒸蒸日上,虽然偶有灾祸,但总的来说也算的上是天下大定了。
不知道秦王为何今天一脸肃穆。
「臣等拜见大王!」
嬴政不言不语,只是一直用手敲着龙椅阵阵作响。
一旁的李斯,苦笑的站在嬴政的身边,别人不知道他嬴政的忧愁,他李斯还能不知道?
嬴政看向李斯脸色略微一送,皱着眉头问道:「李相,如今六国之民离乱,各地风所字皆是不同,应当如何处理为好?」
如今六国方才一统,要重新打乱秦国原有的体系,再重新建立制度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李斯深色凝重,沉吟片刻道:「殿下,臣以为,可执行制度统一,行文统一,一体而制,不过其中种种还需要殿下细细思量。」
关于这个问题,叶闲曾经也在学堂上讲过的秦国之亡的第一大缘由。
如今大秦的法治观,治国理念等等,都还沿袭了最初法家的理念,这些理念,带来了秦国一统的大基础,但也正是这样严苛残酷的法制。
才使得六国的百姓怨声载道,而后续的国家政策也没有给他们带来实惠,所以常年下来,这些怨声载道方才成为六国遗民霍乱的种子。
如今秦王想做的第一步,就是要从这上面入手。
「李相说的不错。」嬴政坐在御座之上,沉思着。
变法之事,并非一朝一夕,还需慎重考虑。
半响之后,嬴政又抬起头来,「那百越之地,诸位爱卿以为何?」
台下王翦,蒙毅,李信,屠睢等一众武将面色微微一变。
那百越所属之地为岭南,尚且还不知道有多少兵力。
而如今的大秦确实因为之前连年的征战,属实不再适合再起兵伐了。
旋即,屠睢微微上前一步开口道:「大王,百越之地甚是广大,但我等还不知道其中的地形险要,贸然进攻的话,恐怕必有所失,如今我大秦百姓尚且还在休养生息,以臣的看法,如今不宜进取,理应徐徐图之。」
嬴政轻叹一口气。
「哎,若是得以叶先生出于良策,我大秦又何愁拿不下一个区区百越。」
他哪里又不知道攻打百越的难度之大。
从叶闲的口中,他早就已经得知了,攻打百越这一役,前后总共历时了十年,发动了整整六十万大军,还挖通了运河「灵渠」运粮,最终才将百越这一地彻底征服。
但在此一战过后,大秦也因此元气大伤,甚至也因此才逐渐显露颓势。
也因此葬送六十万大秦军队,间接的导致了大秦的军力下降,才使得六国反扑。
从前大秦就是这样走上了一条灭亡之路。
李斯辗转片刻,微微躬身,开口道:「微臣以为,如今天下初并,讨伐百越并非是我秦国的首要之务。」
嬴政眼眸微微一亮,等待着李斯的后半句话。
「臣以为,叶先生所言不错,虽然如今国中初定,但六国遗民,思念故国,多有抱怨之言,若是这六国的遗民动荡,整个大秦都不得安宁,所以如今之计,应当安抚六国之民。」
「叶先生当真是如此说的?」嬴政若有所思。
虽然他也时常去听叶闲的讲课,但因为大秦初立的缘故,倒是不如李斯与一众皇子听的多了。
安抚六国之民?
听上去确实有些意思。
「没错,我大秦国土虽然增加,但我大秦之人却是不懂得六国的人文风情,若是还按照从前那样管辖,必然会出现差池,适得其反,若是再任用一些六国的旧臣,则根本动不了六国的根本。」
「我大秦的国土归于大秦,再由大王下封于民,但六国却不是如此,良田土地均为六国贵族所有,又不能轻易收回,长期如此,不仅六国的百姓会抱怨,就是那些六国贵族恐怕心中也会再起心思。」李斯款款道。
李斯话一说完。
嬴政皱了皱眉头。
他倒是没有想到其中的事情如此复杂。
最初他的设想,是让六国车同轨书同文,再设下郡县分封
但很显然,这些政策对于叶闲所说的,共治六国安抚六国遗民都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帮助。
其实对于平民而言,身处哪一朝代,并非多大的问题,他们的所知所想仅仅只是为了吃一口饱饭,好好活下去,仅此而已,并没有什么其它的追求。..
就是活的稍微差了一些,也仅仅只是会抱怨一下这世道。
但若是真的让这些百姓活不下去了,发兵起义叛乱,也就成为了必然之事。
而对于大秦国土之中百姓而言,能不能活下去的根本,就是家中有没有地可种,有没有粮食可吃。
从前的大秦,本与六国并无差别,但商鞅变法之后,大秦的所有土地归于国有,受封于百姓。
又因为秦国重视军工,于是秦国的军队才多,每战之下,一兵一卒皆无退意,原因无他,也仅仅是因为若是在战场之上获得军工,就能让一家活命,如何不让大秦的士兵拼命?
但是六国却不同,六国的土地良田基本都把持在那些的贵族手中,虽然大秦一举灭了六国,但国土增多,就需要更多的人去进行管理。
于是大秦人手不够,不懂风貌人情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最终不得已将收留的很大一部分六国的贵族官员再次派遣出去用于管理各地。
而既然任用了这些官员,又不能轻易的讲这些官员的土地给收回来,不然又是一番不小的霍乱。
一正一反之下,对于六国的遗民来说,秦国人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他们却不能有,同事又要服从大秦的徭役与兵役,又怎么让这些人没有怨言。
叶闲在课堂上曾经分析过大秦的覆灭原因。
大秦的覆灭,秦二世的昏庸固然占了一部分,但其在位不过区区三年,很显然,大秦的覆灭是因为长久以来的积累,而非三年之中的一蹴而就。
只不过这三年之间,有心之人看准了这个时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