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通脉圆满
「好的公子。」
两天后,武阳县到处都在传县令和赵炆的诗句。
文人墨客,尤其是一个个秀才,无不念诵赞叹。
【景泰三十六年冬,武阳大雪,大儒灵韵先生与武阳县令同游,忽见城中烟柱冲天,雪消云化。
灵韵先生奇之,问曰何故?遂见少年武者赵炆,坐而赏雪。
先生慨叹:大雪纷纷何所似?
有女月瑶苦思答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县尊大悟:未若柳絮因风起。
赵炆抚掌相庆:县尊大才,名句当传千古。
后赵炆慷慨作诗:苍山千鸟飞绝,高卷帘栊看瑞。天寒白屋闻犬,我与梅花相醉。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灵韵先生拍案叫绝。】
随着事情传开,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还有「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名声大噪。
连带着县令和赵炆的名声,都提高到一个极高的层次。
不过赵炆毕竟在文坛根基浅薄,虽有县令和灵韵先生背书,却难免引人质疑。
不过这都不要紧,以后多做几首诗,写几篇让人醍醐灌顶,又无伤大雅的文章,名声打出去就好了。
而县令方面对此也是乐见其成,任其传播,此事若不传出去,他怎么能提高声望呢?
更何况赵炆还把侍女的诗句放到前面,以衬托他的文采,这是好事。
次年,二月十二。
赵炆再次放缓了武道修炼,只是偶尔打打拳,保持手感。
他昨天参加完县试,回家不久就感觉通脉境近乎圆满,距离武圣境只有一步之遥,可就是这一步之遥,把他给难住了。
武圣境需要凝练武道意志,凝聚法相,创造窍穴神灵。
但他练武太顺了,既没经过争斗,养成自身的拳意,也没有时间积淀,以底蕴破境。
武道意志不圆满,法相更是无从谈起,他需要沉淀下来,决定自己的武道之路。..
正好也可以趁着这段时间,把道术修炼到夜游层次。
因为突破武圣之后,神魂之力就很难通过道术增强了,把道术修炼到夜游境,和武圣基本持平,这样应该可以增加底蕴,提高武圣境的战力,也可以加快武圣境的修炼,快速踏足人仙。
「《武河观想法》太过残缺,看来得去趟青云观了。」
灵韵先生在去年冬天就回了府城,赵炆没来得及见第二面,原本还想向他请教一些道术知识,可惜未能如愿。
如今的武阳县附近,可能存在高境界道术的地方,也就是青云观了。
要是在青云观都弄不到可以修炼到夜游境的道术,他就只能等秀才放榜之后,前往郡城或者府城试试。
「月瑶,陪我去趟青云观。」
下午,雇的马车赶到。
「赵公子,您请上车。」
马车夫叫白催,是个二十多岁的矮壮汉子,这个年纪,放在修行势力中正值青春,但放在普通老百姓家里,已经是家里的顶梁柱,两三个孩子的父亲。
另外,这还是个帮派成员,之前在铁拳帮的车马行工作,如今被飞鹰帮吞并。
车夫一边帮着赵炆和杜月瑶拿行李,一边说道:「赵公子,我们帮主向您问好。」
「嗯,你们帮主有心了。」赵炆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自己通脉境的修为,估计已经在武者圈里传开了,各大帮派更加小心翼翼。
上午让杜月瑶租了辆车,估计前脚刚走,就有人把消息送到帮派上层。
白催看到杜月瑶,惊为天人,但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很快就惊醒,连忙转移视线,不敢多看。
杜月瑶经过赵炆的指导,已经是炼脏武者,身材更加高挑,胸脯也初具雏形,皮肤也非常细腻。
有时候赵炆没事,还会捏两下小脸蛋,滑滑的,软软糯糯,很舒服。
车里已经铺好了一层被褥,还有烹饪用的小锅,一小袋米,些许油盐调料,几双碗筷,好几个水袋……
这些是马车行准备的,赵炆两人带的是一些黄金和药材,还有一座空置大宅的地契。
青云观距离县城其实并不近,马车要走两天的路程才能到,带些基本的生活用品,也是无奈之举。
赶路的时候要经过荒郊野岭,不带这么多东西就要饿肚子。
什么时候赵炆弄到一个本世界的储物法器,或者杜月瑶达到通脉境,可以吸收空气中的灵气长时间辟谷,那就方便了。
所以这个时代的侠客,想要仗剑走天涯首先得打包半个家,不然你就要饿肚子。
马车轱辘在石板上压过,渐渐驶入城外官道。
青云观在武阳县西大约一百里,要是赵炆用腿跑的,其实一天也能到,可那多辛苦啊,咱又不是没那条件,赶路坐车就是了。
一路上两三个小时就得歇一歇,人倒是无所谓,不过马儿还得吃草喂料喝水。
就这么走走停停,一直到傍晚,前方出现一个坞堡,车夫刚要加速过去借宿,就被赵炆叫停。
「先等等,前面在打仗。」
「打仗?」
杜月瑶往那边看了看,没发现异常,因为隔了一里地,还有树林遮掩,只能看到零星的建筑房顶。
白催有些着急,要是再耽误一会天黑了,坞堡估计不会留自己等人借宿,「赵公子,您确定么?这条路我走过很多次,前面的是陈家堡,没有什么匪徒,官兵不会去吧?」
「不一定是官兵和匪徒打起来。」
赵炆听得很清楚,那边武者战斗,不像是有官兵参与。
杜月瑶也瞥了白催一眼,「我家公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你们帮主就是这么教导手下的?」
白催一滞,这才想起来马车里是帮主特意交代的大人物,自己可得罪不起,赶紧道歉:「对不起,赵公子,月瑶姑娘,是我多嘴了。」
赵炆没有理他,而是问向杜月瑶:「要不要去看看热闹?」
「好呀,好呀,我也很好奇发生什么事了。」杜月瑶原本靠在赵炆身上,看他翻越《春秋三万言》解闷。
一听要看热闹,高兴的像个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