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山海
两个人再醒来的时候月亮已经挂在了黑蓝天空的正上方,旁边有星星一闪一闪的。
康熙问景素要不要吃东西,景素摇了摇头。
两人穿上了衣服,出了房门,走到了船舷处。
江上晚风很凉,康熙把披风扯开,景素往里依靠,裹住,两个人紧紧靠在一处。
景素的头发丝被吹了起来,一缕被吹到了康熙嘴唇处。
他动了动脑袋,弯了下腰,下颌按着那缕头发,贴着景素发侧摩挲。
江面宽广,一望无际,偶有波涛,可是船只大,倒也是行的平稳。
景素感受发侧被他抵住,耳边有他的呼吸声,也动了动脑袋磨蹭康熙的下巴。
康熙一点点给她讲着这段分别的日子里他都做了什么。.
提到了一直以来朝廷开设粥厂这类赈济之事,是为平常,早在千年前就会行的善事。可是时间久了,行事却渐渐走样,太多官员把这个事当作是小事,不肯多加看管监督,他们就是不带头做坏事,也会导致手下中饱私囊,沂州府上一个小小的主簿都富态如硕鼠。
他说,这些小事上头,撑着的是社稷,或者说,就是这些小事一点点的,才汇成了社稷。
然后又提了件伤心事。
他说对现在的两江总督不是很满意,许是原来的于成龙让他太满意了,换成谁都觉得不行。
「于公两袖清风,忠良正直,致纯致净,他若是晚生二十年,朕不知道要省下多少心。」
于公明末生人,科举失意,直到四十四岁时才入仕,自康熙六年起,青云直上。
他半年前溘然长逝于任上,据说后人打点遗物,只有一陈年木箱,内有一套官服而已。
康熙深感悲痛,加封于公太子太保,赠了谥号「清端」二字,更是亲自撰写了碑文以示表彰他清廉公允的一生。
景素忍不住抽了抽嘴角,于公也许就是被你累死的也说不定,六十多岁的老大人了,身兼江南江西总督不说,你今年又把江苏和安徽两地的巡抚政务也压到了他身上,而且他老人家日子过的清苦,是真的苦……
景素想到此处却摇了摇头。
她不能以自己的个人主义度量老大人那颗为国为民的决心。
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殚精竭虑也不怕呕心沥血,怕的只有报国无门。
他有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
景素捏了捏康熙的手,安慰他。
不过也有好事。
康熙语气稍微欢快起来,「裴度上回黄河治理的差事做的不多,这回朕不是把他也带来了?让他跟着靳辅多学学。哦,靳辅如今是河道总督,有能力,肯下力,当初在治河上和于公还产生了分歧,最后于公还说是他自己错了,呵呵。」
听他说完,景素也跟他提了在济南府兴办女学的事。
景素手指挠康熙的手背,思考了一下才说:「济南府不如京城富庶许多,何况村镇。」
康熙闻言叹了口气,道:「历史遗留问题了,明初时好了些,京杭运河途经之处,漕运一项就不知道能养活多少人。」
「对,黄河治理,还有漕运之事。」
「蒙古也得安抚……」
他自己是少数民族,曾经是侵略者一方,提起来还有些不好意思似的,「山东如今贫困,有着如今天灾频发之故,当年蒙古人不断侵扰中原大地,也是原因。」
他又想起来,「对,山东还靠着海,偶有海水倒灌之灾。」
景素本来想劝解他不要这样把所有的事都压到一处,可是听他提起海边就忘了劝解他的事。
从前的屈辱她永远不会忘,即使如今身处异世,但平行世界里的人们能好过,或者说阵痛的不必这样久,程度不那么深,也好啊。
她转过身去,抬头看了看男人。
嗯,康熙大帝,喜好西学,明时郑和都能下西洋,现在也能。
「你说都能靠山吃山,难道就不能靠海吃海吗?」
「你有没有想过海的那边是什么?」
景素问着问着,也不知道怎么的,差点唱出来「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
她咬了下舌头,控制本能,才没唱出来。
康熙显然也对这个问题来了兴趣。
两个人又东扯西扯了一番,说着说着,天都要亮了,启明星挂在东方天际闪耀非常。
——
第二天,宝应码头边也不知道是谁传出的消息。
「你们听说了嘛,昨日停靠在码头的大船,是皇上的御驾啊!」
李铁牛解开脑上拧成股的头巾放在桌上,汤面冒着热气,打在冰凉的脑门上,他又拿起头巾抹了抹额头。
他低头稀里呼噜吃下两口面,又狠狠喝了口汤,满足的喟叹一声,「啊,这早上扛包是有些冷,但是喝上一碗热汤,就觉得浑身又了力气。」
刚出锅的面,汤面滚烫,也是皮糙肉厚,也是不怕烫,竟能吃的进去。
王二狗年纪轻轻,身板儿较李铁牛这个已年近四十的汉子单薄些,他平日里在田地忙着,却不是那么尽心伺候,父兄也是惯着。
比起在土里刨食,他更喜欢冬日时过来码头扛包挣些零花钱。
不是上进,就是想听些新鲜消息。
村里封闭,每天都是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他听着也觉得没意思。
见李铁牛不理他,只呼噜呼噜吃面,王二狗拿手肘怼了他一下。
「听见没啊铁牛叔?码头上停了好几个时辰的大船,上头是万岁爷!听说还有大阿哥和太子殿下!」
李铁牛终于把头从面碗里抬出来,表情却是带着嘲讽。
「你昨晚喝的那点酒是不是现在还没醒!皇上出门还能跟咱们似的吃个面就完事?从前前朝有王爷乘船过来,往江里倒的那可是吃不完的猪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