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知了猴

第47章 知了猴

独孤顺忠仅仅只在平原县待了两天,粗略地参观了一下平原县的一些产业,又跟斐裁嘀嘀咕咕地商量了一通之后,便马不停蹄地返回大兴去了。

而斐裁则是仿佛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似的,该干什么干什么。

………………

“郎君,你看……这是我抓的知了猴!”

小丁香宛如一个泥猴子似的,撒着欢腿朝着斐裁跑了过来,左手拎着一个布袋子,右手举着一根长长的柳树条。

“嗯嗯嗯!我们家的小丁香真棒!竟然抓了那么多知了猴过来,太厉害了!”斐裁揉了揉这妮子的脑袋,然后脸上露出一个夸张的表情。

得到了自家郎君的夸奖,小丫头的嘴巴都快咧到脑后跟去了,颇为清秀的小脸上满是兴奋的潮红。

“郎君,这些知了猴咱们要怎么吃?直接烤还是放石板上煸?”小丁香小心翼翼地把那一根串满了知了猴的枝条放在一边,然后急不可耐地架柴拢火。

山东各地向来没有吃虫子的习惯,但知了猴却是个例外,在丁香仅有十二年的生涯中,知了猴算的上是为数不多可以补充蛋白质的来源,因此小丫头对于知了猴的做法竟然是颇为熟稔。

看着这丫头一副口水都要流出来的没出息模样,斐裁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喂喂喂,拜托,能不能不要露出那么夸张的表情?你这个样子很容易让人误会我这个老爷虐待丫头的!”

小丫头的瓜子脸上噌地一下就红了起来,扭捏地绞着双手:“没、没有啦!郎君对丁香很好的,怎么会苛虐于我呢……是丁香不好,得意之下失了分寸,让外人误会了郎君!”

说到最后,这丫头脸上已经是一片惨白,眼见着就要哭了出来。

斐裁无语地给她脑袋上轻轻地来了一下:“小丫头怎么这么不经逗?开个玩笑而已,至于么……眼下周边全都是相熟之人,就算是有人说我虐待你这根小豆芽,那也得有人信才行啊!”

这倒是实话,斐裁对于这个照顾自己起居的丫头极好,自己吃什么就让小丁香吃什么,平日里或许经常拿着妮子逗着玩,但却一句重话都没有,全然没有半分主家的威严——在其他人眼里,小丁香与其说是斐裁的丫头,不如说是斐裁极宠爱的小妹妹。

脑袋上被敲了一下,小丁香揉了揉头上并不存在的包,想了想之后,却是破涕为笑起来:‘郎君,这知了猴咱们怎么吃?’

斐裁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要不放石板上煸着吃吧,这玩意要煸出油来才香!”

说着,一把拍掉了小丁香的手:“把知了猴给我,我来煸,你赶紧去把你那脏手洗了……眼见着都要长成大姑娘了,还整天跟个泥猴似的,羞也不羞!”

小丫头看了看自己手上和脚上的泥土,又看了看远处正在已经挖了一半的近百亩土垅,心中有些委屈——这知了猴本来就是藏在土里的,不在土里刨,哪里捉得住那么多知了猴?

不过这段时间经过斐裁的孜孜教诲,她已经知晓了病从口入的道理,因此即便不怎么相信自家这位郎君会煸知了猴,但也只能念念不舍地朝着河边走去。

………………

一炷香的时间后。

知了猴独有的香气从石板上传来,看着石板上已经变成金黄色的十余只美食,小丁香不争气的眼泪从嘴角流了下来。

“郎君,我听阿爸说,你打算养知了猴?”小丁香一边小心翼翼地将她心目中金贵无比的青盐粒撒在知了猴上,

一边有些好奇地问道。

斐裁折了两根柳树枝在石板上翻来覆去地拨弄着,然后点了点头:“是啊,没见到大伙都又是到处抓蝉,又是种树,又是刨垅的么?”

小丁香扭头看了看那面积足有半个村子大的土垅,不由吐了吐舌头——据阿爸说,这样的饲虫坊有二十个之多,分布在东南西北四个新庄里。

“郎君,这知了猴不是天生地养之物么……咱们能养的活?”小丁香歪着头,有些不太确定地问道。

在古人心中,蝉以及其若虫知了猴一直是极具神秘色彩的生物,眠地而栖,一眠数载乃至十数载不等;破土而生后又晨露为食,一个夏天便咏歌而尽——这等极污极净的神奇生物,从古至今人们连它们在土下的生存规律都没摸清楚,又谈何饲养?

斐裁却是不以为然,在后世的山东农村,以金蝉为主的昆虫饲养早就形成了一个庞大产业——事实上不只是金蝉,地蝼蛄(土狗)、面包虫、蝗虫,甚至是臭屁虫的饲养规模,都大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

作为在农村里长大的孩子,你让他去背微积分的公式和各种烃化物的分子式,或许比杀了他还难受,但要是论及怎么饲养这些昆虫,却是一件比喝水也难不倒哪里去的事情。

就拿这养殖知了猴来说,虽然中间有颇多讲究,但说起来无非就是做好四件事:

第一,种卵的收集。

这其实是一件颇为容易的事情,在北方生活过的朋友都知道,只要你去柳树、杨树、榆树上找找看,总能找到一些不自然枯死的枝条,而这些枝条上,也总会有一些灰白色的椭圆形虫卵——将枯枝连条剪下,便可以得到大量的蝉卵。

只不过呢,从野外获取蝉卵,很容易出现良莠不齐的问题——一些品种的蝉会存在出破卵时间不统一、产量低的问题。

但好在中原地区的蝉都是以金蝉为主,就算一些亚种存在着上述问题,饲养过程中多筛几遍,也就不怕了。

第二,树木的培植。

一般来说,饲养金蝉会种植一片根系发达、生长旺盛、汁液较多的树种——比如杨树、柳树、梧桐、榆树等等;而诸如松树、苦楝等树种,则是一定要杜绝的。

然后把装有虫卵的枝条往离树根约莫1.5-3.5米的距离内一埋,便算是开始了养殖的第一步了。

实话实说,这一点在后世乃是最大的麻烦,毕竟后世的农药残留问题极为严重,而要想拿到一片足够面积的林地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放在当下,这些困难却一点都没有,只要你管得过来,把平原县附近的林地全用上也没人会说上一句。

第三、蝉卵孵化。

这一步是重点,任何昆虫的饲养,虫卵孵化率和孵化速度都是重中之重,而温度的适宜与否,也决定了知了猴能否有效缩短生长周期。

一般来说,金蝉一系的知了猴最适宜的养殖温度在25-38度之间,但是最好不要超过38度——一旦超过这个温度,达到70%的孵化成活率就会面临巨大挑战;

这一点在后世同样也是个颇为麻烦的问题,毕竟山东乃是全国有名的大火炉,夏天的温度别说超过38度了,就算突破41度也是稀松平常的紧——因此,后世但凡养殖昆虫的,就没有一个不是用电大户,没有空调的保驾护航,想要把这些昆虫养到出坑无疑是在痴人说梦。

但这个问题放在当下,却同样是一点麻烦都没有。

隋唐时期的温度较之后世要低上一些,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隋唐中原地区的气温远较后世要平稳的多,夏季基本上就维持在35-37度左右这个水平线上了,绝对不会给你来上一阵突破40度的红色高温天气。

面对着这种极为稳定的气候,任何一个饲养昆虫的人估计都会哭出来——这TMD就是个天然的空调啊!在这种环境下养虫子,是个傻叉都能成为大户!

当然,除了夏季以外,冬天的保温同样是重点——中原地区夏季的气温远较后世凉爽,但冬天却也更冷一些,动则令下十几二十度的低温,同样会严重影响知了猴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

但好在隋唐时期使用煤炭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只要有充足的热源,给这些知了猴保保温真不是什么困难事——又不是种大棚蔬菜,不存在需要烧玻璃这么一说,只要虫池上方用土法水泥盖上一排房子,然后注意供暖,知了猴在地下指不定蹦跶的有多欢呢!

第四、种植管理。

这一个环节相对比较繁杂,除了保温越冬以外,保湿、控制虫卵埋藏深度、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若虫的健康监测与疾病预防、防治若虫逃脱,诱使若虫破土,等等等等,其实都有讲究——但总的来说,这些环境没什么太多技术含量,只要细心,都能做的不错。

但与此对应的是,饲养知了猴所带来的丰厚回报。

只要你会管理,外加不追求品相的话,每批知了猴顶多一年就能出土(那些专家所说的6-8个月出土纯粹是胡扯,压根底就不可能);

而知了猴产量,根据品种的不同,一般会在150公斤-220公斤/亩的水平(同样的,那些专家所谓的亩产上千斤基本都是胡扯)——不要觉得这个产量低,要知道,知了猴是实打实的优质高蛋白质食品,其蛋白质含量高达58.58%、为瘦牛肉的3.5倍,瘦猪肉的4.3倍!

如果按照能量密度来算,一亩地知了猴所能提供的营养和能量,放在当下,起码是六亩小麦的标准!

至于说斐裁为什么要搞那么大规模的知了猴养殖基地,甚至连其余的昆虫养殖计划也要上马……

一来,他需要给王薄旧部和难民找到可以长期干下去的活计——对比于开荒生地而言,这种养殖类项目显然见效更快。

二来,则是他需要解决平原县“第二等价物”的来源问题——放在以前,这个第二等价物是米粮,但大隋的粮食再多,动不动就打官仓的主意毕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后遗症的问题也由不得他不慎重考虑。

三来嘛……

则是他自有自己的一番小九九在,这些虫类蛋白质一旦研磨成份,变成了可长期保存的便携式食品,那其中的战略价值,完全不足以为外人道矣。

………………

正当斐裁与小丁香为那十几只知了猴抢的不亦乐乎的时候,一名小吏忽然脚步匆匆地寻了过来。

“禀明府,王家送上名贴!”小吏的神态一脸谦恭。

???

看着那张熟悉的名帖,斐裁有些疑惑。

这独孤顺忠前脚刚走,王家后脚就从来名帖……是什么个情况?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隋末第一佞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隋末第一佞臣
上一章下一章

第47章 知了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