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触及不到的恋人
从派出所回到学校,已经是一个小时以后,剩下的事情交给警方处理,苏亦没有继续过问,他能够做到的事情已经做完了。
教导主任梁仁武被落了面子,很不高兴,叮嘱众人不要泄露今天发生的事情,当场离开。
全程没有给苏亦好脸色。
苏亦也不在乎。
倒是班主任陈济源,留在最后。
同样叮嘱苏亦的三位室友,不要乱嚼舌根之后,就把苏亦喊到自己的宿舍。
望着自己最钟爱的学生,陈济源叹了一口气,“王天瑞心性不定,因为嫉妒走上了邪路,所以,老师才让你不要选择报警,但没想到你的性子如此刚烈。”
苏亦接过陈济源递过来的水杯,一饮而尽之后,问,“老师,这是在责怪我吗?”
陈济源摇头,“任何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站在我立场上,觉得王天瑞可以原谅,但站在你的立场上,觉得他罪有应得,我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指责什么,但我需要提醒你的是,这事还没完。”
苏亦点了点头,“我知道,王天瑞的父亲是王启隆是一个大混混。”
“你知道就好,如果你选择继续追究王天瑞的责任,势必会遭受到他的报复,还有一个多月就要中考了,你确定自己有精力应付这些?”
“我可以的!”
“好,既然你如此自信,我也不劝你什么了,希望你这个月的模拟考,继续保持成绩,不然经过这么一闹,省级三好学生的名额说不定会有变数。”
等苏亦离开的时候,陈济源再次叮嘱。
“你这段时间最好不要出校门,同样,今天的事情,尽量跟家里人商量,不要自己做决定。”
“好的!”
“等一下。”苏亦刚打算离开,陈济源再次叫住他,“我希望你未来一个月内,不要再写作了。”
“好的!”
“臭小子,滚蛋吧,一天天的,就知道给我惹麻烦。”
等苏亦身影消失在自己的宿舍门前,陈济源迫不及待地从书柜找出近期购买的杂志。
作为省级初中语文骨干教师,陈济源平时订购大量的期刊杂志。
只是没有想到有一天能够在上面看到自己学生的文章。
就算是他,也没有机会被这些杂志选中稿件,偏偏苏亦这个臭小子就中稿了。
而且还不是一篇。
《青年文摘》、《意林》、《读者》、《知音》、《男左女右》、《中学生博览》,甚至连《新青年(珍情)》也有。
还真是一网打尽啊!
“臭小子,难道真是一个文学天才?”
怀着这样的目的。
他开始翻开手中的《青年文摘·彩版》。
赫然翻看到苏亦写的文章《你是我温暖的手套》,看到这个名字,他哑然失笑,“名字也挺普通的啊。”
带着一探究竟的心思,陈济源观看正文。
这是一个关于城里男学渣跟农村女学霸关于赠送手套的故事。
乍一看,很俗气。
不然。
故事一开始,说“我”十六岁的时候,为了让男女生和睦相处,班主任设置了一个女生节。
“我”出于同情选择了一个农村来的女生叶小花。
因为被调侃,“我”当众发誓,不可能爱上村姑叶小花。
结果,冬天发现她的手有冻疮的时候,出于恻隐之心,“我”还是买了一双手套送给叶小花。
以后,每一次叶小花看到“我”都脸红。还特意送给“我”英语笔记本,叮嘱我好好学英语。
高考过后,“我”上大学,英语还是很烂。
一次,在酒吧遇见叶小花,女大十八变,这一刻的女孩明艳动人。
还感谢“我”送她的手套,特意问“我”知不知道手套的英语。
很遗憾,“我”不知道。
觉得她明知道“我”英语很烂,故意嘲讽,因此,反驳说,“我只知道Iloveyou”,追女孩用。
叶小花大失所望。
后来,大学毕业开始工作,“我”跟叶小花失联。
“我”因为需要做策划方案,才知道手套的英语——glove!
Givelove,给爱。
这一刻,“我”恍然大悟。
开始疯狂打听叶小花的消息,才得知她结婚了。
还叮嘱“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英文。
当夜,“我”抱头痛哭。
也策划出来一个经典的广告文案:手套——glove——givelove——给你我的爱,温暖新时代。
……
看完故事,陈济源久久不能平静。
太出乎他的意料了。
这哪里是一个初中生能够写出来的故事啊。
不说其他的,就说里面涉及到的高中、大学生活,苏亦就完全没有体验过。
更别说,还有酒吧环境的描写了。
更加重要的是,苏亦竟然能够化用一个单词,编撰出这样一个故事来。
这该是多天才的想象力啊?
不对,仅仅是靠想象力是不行的。
这不是幻想类文章,必须要有经验。
“难不成,他还去过高中或者大学取材?”
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越想越抓耳挠腮,这一刻,陈济源都有些后话把苏亦赶走了。
要是这臭小子在面前,就可以好好问,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了。
都恨不得把这小子的脑子剥开,看里面到底装了什么。
不仅如此,陈济源越看越心惊。
因为苏亦的文章不仅在《青年文摘》有,其他杂志也有。
尤其是苏亦在《意林》写了一个八十多岁老人的爱情故事,用第一人称“我”来当视角,讲述着“我”从少女时期到老年事情追寻初恋的故事。
“我”13岁的时候在杭州读艺专,认识初恋,他是金陵大学物理系大二的学生,抗战时期,考取了笕桥中央航校,成为一名空军保卫祖国的空域。
“我”跟着学校迁移,长沙、昆明、重庆、上海、西安,却常常与他擦肩而过。
抗争胜利,“我”准备跟他结婚,结果,内战又开始了。
后来,他被转移到台湾换防,从此,“我们”分隔两岸。
一直等到“我”丈夫去世,“我”六十多岁,不会英语的“我”只身一人去美国寻找他。
才得知,他还活着,现在定居加拿大,妻子还在世。
“我”没能在美国见到他,就因为儿子结婚,必须回国。
结果,一直到“我”快要去世,始终没有机会见到他。
文章取名《触及不到的恋人》。
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陈济源震撼不已。
要知道,整篇文章,短短数千字,几乎写尽了整个中国近现代史。
能够如此巧妙的把人物的命运跟时代的命运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这该有多么深厚的史学功底啊。
苏亦这小子,竟然天才到这个地步?
一想到这,陈济源兴奋不已。
自己捡到宝了。
一想到这小子的现状,陈济源立即拿起杂志直奔校长办公室。
这样的天才,要是不能好好保护,他绝对是他们教育工作者的失职。
这样的学生,只要校长不是白痴,必定重视。
乃至于,他直接忽略苏亦发在《知音》上,关于知识女青年在美国跟外国情人面红耳赤的三角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