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豌豆花的背景
上世纪五十年代,黄土高原的一个小山村,是人民公社所在地,常住人口大约五百人左右,这里山清水秀,三面环山,风景优美,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一个穷,那时候不是一个地方穷,全世界都穷。
人们穿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家家户户食不果腹,所有人都是面黄肌瘦。所有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家户户都是煤油灯照明。
此刻一个带有古建筑的院子,传出一阵婴儿的啼哭声,这个婴儿不是其他人,她就是本故事的主人公,豌豆花。
屋里传出一个男人的声音,小子还是闺女,(小子指的是儿子),接生婆回答道,是闺女。男人说道,送了人吧,闺女没有用,已经有一个闺女了。
此时,产妇说道,已经扔了两个了,好歹也是一条命,还是留下吧,毕竟我十月怀胎也不容易。男人再也没有说话,拿起烟袋抽起了小兰花旱烟。
那时候重男轻女,人们认为姑娘没有用,养大了嫁出去就变成别人家的人了,所以觉得姑娘可有可无。其实这样的想法我觉得不对,如果没有人愿意生闺女,人类还怎么传宗接代。
其实,谁也懂这个道理,只不过因为那个年代太穷,人们当时流行的一句话,添粮不顶减口,可见当时的粮食有多么紧缺。
豌豆花的上面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由于豌豆花的父亲重男轻女,为了让儿子多吃两年奶水,在豌豆花的前面还生了两个闺女,然后都送人了,你没有听错,就是送人了了。
万幸的是,我们的主人公被留下来了,不过也差一点就送人了,不管怎么说,还是亲生父母比较好。
豌豆花的家里住的是古建筑(厅),解放前,她们家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财主,那时候她们家房子特别多,解放后她们家的大部分房子都分给了穷苦人,她们家只留下了几间厅。
在生下豌豆花以后,豌豆花的父母亲又陆续生了三个姑娘,就这样,一家八口人开始了艰难的生活,不过挨饿的是父母亲和四个闺女,享福的是豌豆花的哥哥金贵。
金贵十几岁了,父母亲还害怕中风,受凉,在金贵睡觉的时候,豌豆花的父母亲还用其它东西把金贵的头部挡住。
而比金贵年龄小的几个妹妹,豌豆花的父母亲对于这些细节不管不顾。老家有一个山曲是这样唱的,(一瓶瓶烧酒两盘盘菜,一样的朋友两看待),在豌豆花的家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随着孩子们越来越大,豌豆花的父母亲,生活越来越艰难。有一次,豌豆花姐妹几个饿的头晕眼花,而她们的父亲坐在小板凳上不知道吃什么,姐妹几个也不敢说话。
等自己的父亲走了以后,豌豆花姐妹几个看到父亲坐过的地方好像有东西,于是姐妹几个过去看了一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是父亲吃生玉米留下的生玉米尖。
此刻的豌豆花姐妹才知道父母亲每天也是吃不饱饭,也在饿肚子。原来姐妹几个认为是父母亲不疼自己,此时此刻,姐妹几个幼小的心好像有一点明白了,不是父母亲不疼自己,而是条件不允许。
其实,谁家的父母亲舍得自己的子女挨冻受饿,只不过有时候条件不允许太多的关爱。
这真是山村出生豌豆花,生不逢时受煎熬。
欲知后事如何,咱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