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叔车
江顾往手里哈了两口热气,拿出干硬难咽的糇,放在右侧虎牙的位置顶边咬边磨,费了好大的劲儿,终于咬下一小块。
这才刚刚开始。
他又像吃棒棒糖似的,在嘴里边漱边咬,花了半天工夫,勉强咽下去。
这年头出差的伙食太差了!
再这么个吃法,等把一个手掌大小的糇吃完,牙齿能硌断一半。
江顾摸着发痛的牙齿,把糇收了起来,注意力开始放在这家店的环境上。
这是一家单间客舍,正中央的位置埋了一只圆口地灶,灶中燃烧取暖的柴火刚好提供看清周围的光亮:
没有柜台、没有桌子、没有草席;黄土拌草一层层夯成的墙壁内侧,沙土裸露在外面,拍一下能尘土飞扬;房梁上面光秃秃的,只有几根濒临腐烂的横木,支撑起麻绳捆绑住的茅草。
或许是客舍过于简陋,又或许是位置偏僻,待夜幕彻底降临,除了他与伯恢外,竟无一人住店……
正当江顾出神的时候,客舍老翁拖着年迈的身躯,走到中间地灶旁,树根般苍老纤瘦的手一翻,从冒热气的铜釜里倒出两碗汤,旋即端着走到二人身边,声音喑哑地说道:“天气寒冷,二位先喝碗热汤暖暖身子吧。”
“多谢老丈。”江顾笑着接过来,没有喝,只是端着暖手。
而伯恢道了声谢后,打开竹篓,取出江顾所带的装水竹筒,放在碗里,借助热汤,融化里面的冰。
“老朽名叔车。”老翁介绍完自己,颤巍巍地走到北墙根,扶着粗糙破裂的黄土墙坐下,拿起放在地上,记录名册的竹简,用热汤把腿边的墨化开,提起毛笔,边说边聊:“二位要去平城县?”
“正是。”江顾望着远处的羸弱身影,轻声询问,“敢问老丈,此地距离平城县还有多远?”
“一百余里,快的话两天就能到。”叔车在此生活了许多年,不假思索,蘸了两下墨答道。
“那最近两天,老丈可曾见过两个从武州塞方向来的男人?”
虽然公孙牛、杜喜二人没有身份凭证,住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考虑到外面天寒地冻,寻常人难以忍受,江顾还是问了这么一句。
“先前下的大雪把道路封住了,最近半月,除汝二人外,再无他人来此投宿。”叔车抬起头,眨了眨浑浊的眼眸,好心问道:“汝寻那二人作甚?若是正事,吾可帮忙留意,一有消息,便托往来之人给尔等送过去。”
“老丈好意晚辈心领了。”江顾作揖而拜,婉言谢绝,道:“二人乃穷凶极恶之辈,老丈毋要牵扯进来为好。”
“他们所犯何罪?”
“担任中间人,协助拐卖罪犯,将我大汉女子贩往匈奴。”江顾道:“塞中已经决定,二人若被生擒,将会押赴雁门郡,斩于关隘之下,警示往来贩夫走卒;若不可生擒,则直接诛杀,头颅悬挂于雁门关之上,曝晒三年。”
“此贼,当夷灭三族!”叔车虽年事已高,但曾亦是热血之辈,听得二人罪行,瞬间眉毛倒竖,不由得握紧拳头,当即说道:“尔等放心,吾会留意往来之人,若此二獠出现,定当托人传信。”
江顾见叔车很想帮忙,沉吟半晌,透露了一些消息:
“二贼暴露时,宁可返回大汉,也不愿意前往匈奴,塞中推断:他们欲借人贩之手,向家眷传递消息。”
“因武州塞已向平城县传递情报,平城百里汉塞将会加强守备,
严格控制外出。他们与家眷会合后,若想逃离大汉,唯有动用多年来,在武州塞诸燧中暗中打点的关系,从雁门诸燧北上。”
“老丈若执意相助,不妨帮忙留意未来两月,从代郡方向而来,且拖家带口的人。”
“举手之劳!”叔车拍拍胸脯,自信满满说道:“别看老朽如今年事已高,年轻的时候,也曾走南闯北,见过不少世面…大家都称呼我为小朱家!”
他担心江顾与伯恢不信,决定小露一手,笑呵呵地说道:“吾且问,尔等到了平城,打算如何寻人?”
“询问守城士卒,再去代国廷尉署发布通缉令。”江顾回答道。
“哈哈哈,凭这种方法,汝二人在平城待一年,也别想找到贼獠。”叔车听闻,乐得大笑,白花花的胡子上下直抖。
“那应如何做?”江顾求教道。
“去酒肆!”
叔车回答得斩钉截铁,分享经验这些年积累的经验:
“尔等记住:犯罪之人,决不会进城,亦不会去人群密集之地。他们为了活下来,最好的选择便是趁着夜色,到乡中诸里,挨家挨户潜入,看看哪一家没有住人,然后鸠占鹊巢。”
“待找到去处后,这群人接下来就要解决吃饭的难题。”叔车摸着自己长长的胡须道,“城墙高大,他们无法进入,自然买不到粟米,为了吃饭,只能趁人白天下地不在家,偷粟米、捉母鸡,用来果腹。久而久之,这种事就会被人发现,接着,便会在乡中传开……”
“我明白了。”江顾恍然大悟,拍着大腿,把接下来的话说了出来:“接着,酒肆中就会流传哪户人家丢了鸡,哪户人家被偷窃等传闻,我等就可以凭此迅速锁定贼人居住之地,然后一举拿下。”
“孺子可教也。”叔车笑吟吟点头,满意的抚摸白须,又提醒道:“切记,到了‘里’外,一定不要急着进去,先围着走一圈,看看哪里有缺口,让人在此蹲守,或许会有意外收获。”
江顾将这些叮嘱一一记在心头,感觉依照此法,会有所收获。
正欲答谢,突然,坐在一旁的伯恢开口了:
“老丈,我有一件事不明白。”
江顾疑惑地扭头。
只见伯恢咽下嘴里的糇,呆愣愣道:“汝为何对贼寇的行为与想法,知道得这么详细?”
“……”
叔车脸上皱纹一颤,笑容戛然而止,咳嗽几声,答曰:“年轻时,听别人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