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劝降使者

第802章 劝降使者

第802章劝降使者

曹操这几日有些心躁,他对于自己的前途感觉到了一片迷茫。

现在,他的盟友与支持全都没有了,而且自己的后方还被太史慈和诸葛亮偷腚,曹操自己也清楚,他现在想要保全江南,很难。

依照曹操的估计,既然袁绍已经被刘俭平定了,虽然他的儿子等人还在长沙与刘俭对抗,但是以刘俭目前的实力,想要拿下他们,完全是轻松加愉快的。

现在江南方面的豪右也有很大一部分被诸葛亮拉拢了去,剩下的因为建业的商贸通路问题,很有可能日后也会爆发出反叛之心。

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拿什么与刘俭交战呢?

针对目前的情况,曹操随即召集手下的诸将,与他们商议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行事……

其实曹操的意思有些将领们心中明白……实在不行的话,江南就向刘俭投降吧。

仗打到这种程度了,投降不丢人。

其实,曹操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他与袁绍不一样,他与刘俭可没有那么大的仇怨,他曹操只是割据一方的诸侯。

既然割据一方已经不能成为现实,那么倒不如向中央投降,以刘俭的仁义,想来也不会难为曹氏宗族。

现在的曹操和历史上不一样。

历史上的曹操在中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势力,拥天子以令诸侯,势力达到顶峰,他必须按照他的那条既定路线走下去,不然的话就是灭亡,特别是皇帝和各路诸侯,绝不会容他,曹操没有别的选择。

他必须称雄天下!

特别是历史上的曹操与汉室之间的矛盾太深,后期发展到无法共存。

曹操若是不灭汉室,那整个曹氏家族必然也得不到好的结局。

可是现在与历史上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曹操并没有做出历史上那么大的成绩。

因此,他也没有那么大野心与雄心。

他与汉室之间也没有达到历史上那样的水火之势,以曹操现在的角度来说,他若是向汉室投降的话,刘俭是完全可以接纳他的。

这样一来,他的宗族也可以保留一脉,不至于以后被彻底的剿灭。

但是曹操与他手下的诸将稍稍商议了一下,却发现有人表示反对,而且这些人的反对还会令他比较头疼。

首先,第一个明确表示不愿意归顺的人就是夏侯渊。

夏侯渊能够有这样的表态,其实也算是在意料之中。

毕竟当初夏侯惇可就是等于死在了北军的手中,夏侯渊恨不能平吞刘俭,又怎么会向刘俭表示效忠呢?

夏侯渊当即就向曹操表示,自己与北方的人不死不休,他这次无论如何也要击败北方的来犯之敌。

若是刘俭敢亲自率兵来江南,夏侯渊说什么也要亲手斩下他的首级。

虽然夏侯渊这话在曹操听来完全就是扯淡,但是夏侯渊毕竟是他曹军的中军大纛,不但勇猛异常,而且在军中威望甚高。

他的话,也代表了很多夏侯氏宗亲的态度,曹军的军权很多都掌握在这些宗族将领手中。

曹操若是完全不顾及他们的态度,执意向北方投降,也是不明智的。

一旦引起宗族内部的斗争哗变……

曹操感觉非常的头痛。

随后曹操只能无奈的说道:“既然诸位战意如此之强,那么接下来当以何战略迎敌?如今太史慈和诸葛亮占据了吴郡,可以说是我们的心腹大患,只要他们还在后方一日,那我们就一日不得安宁。”

很快就见夏侯渊冲着曹操说道:“主公,末将愿意率兵回去,替主公拔除诸葛亮与太史慈这两个心腹大患。”

眼见夏侯渊主动请缨回返,曹操心中有点犹豫。

“妙才,吾知道你心中对北军仇恨甚深,如此虽可令你勇往直前,然却容易蒙蔽你的双眸,我只怕你会有什么闪失……你还是莫要回去,留在吾身边就是了。”

但曹操越是这么说,夏侯渊越要执意率兵回返。

“主公,我身为你的嫡系将领,在这种关键时刻,自当为主公分忧!吴县是我们的命脉根基,如今落在太史慈的手里,三军士气不振,不可不救!听闻那太史慈乃是北地名将,非等闲可比,我若不回去,等闲之人焉能挡得住他?”

曹操犹豫片刻,随即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你千万小心。”

紧接,就见曹操又看向诸人说道:“吾闻关羽和张飞击败公瑾之后,正在顺江之下直奔我建业而来!若是等关张二人与刘备合兵一处,必是大敌,须分兵沿江抵挡。”

说到这儿,曹操随即看向曹仁,说道:“子孝,你与文则同率兵前往抵挡,若论水军,关羽和张飞未必是吾军敌手。”

曹仁和于禁当即领命。

曹操又对其他诸将下达了军令,严守各寨,谨慎阻拦江面之敌。

随后,便见他郁闷的回到了自己的书房,开始思考下一步的行动。

但是,不论曹操怎么想,都想不到破局的方法。

他整整一夜都没怎么合眼,直到第二日清晨,方才浅浅的睡了一会儿,却也未曾睡的实。

直到他手下的嫡系之人敲响了曹操书房的门,说是北方有一名信使来到了建业,想要拜见曹操。

曹操心中微有疑惑,随即招那名信使相见。

那人见了曹操之后,自报家门,乃是刘俭的同门师兄弟,也是他手下的心腹干将孙乾。

孙乾见礼之后,随即将一份刘俭的手书递给了曹操。

曹操打开来看,却见刘俭在信中详细叙述了当年他们在雒阳时相聚的情景,回忆往事,同时并感谢曹操当年在雒阳对自己所提供的一系列帮助。

曹操在看过那封信之后,沉默不语,随即缓缓的将那封信合上。

他看向孙乾说道:“刘德然写了这么一封信给某,心中不言如今的战事,只忆往昔,却是为何?”

孙乾道:“当年丞相与曹公在雒阳之时,天下虽也不太平,却不如现在一般的割据局面。”

“但如今天下大势已定,丞相说了,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也是时候重新归一统了。”

“而丞相与曹公也是时候在京城再次相见了!丞相说,想当年,少年之时得以相识曹公,于丞相而言,乃是人生一大幸事。”

“丞相回忆这些年发生的种种,曹公未过多参与,对于汉室而言,曹公也还算是忠臣。”

“如今曹公何不为了天下,何不为了汉室,何不为了伱们曹氏家族而放下刀兵,与丞相共同相聚于长安?两位忠臣共同扶保大汉,复兴汉室,留名青史,岂不美哉?”

曹操闻言,随即眯起了眼睛,问孙乾道:“如此说来,你是代表你家刘丞相前来劝降于曹某了?”

孙乾微笑道:“曹公这话某实在是听不明白,曹公与丞相皆是汉臣,本为一家,何来劝降不劝降呢?刘丞相让孙某来此,只是告知曹公,离家的孩子终归还是要归乡的,不论多少年,终还是要回来。”

“这大汉朝就是我们这些汉朝子民的家,朝堂就是曹公之故宅。”

“曹公,外面再好,也是时候该返乡了。”

孙乾的话可谓刚柔并济,且给曹操留足了面子,更是说到了曹操的心坎儿里。

其态度也令曹操感觉到,刘俭是希望自己能够回到朝堂的,他希望能够与自己合作,共同复兴汉室。

曹操随即将身体向前探了探,问孙乾道:“曹某若是回了朝堂,丞相日后不容我,怎么办?毕竟曹某昔日也是袁绍的附庸啊。”

孙乾摇了摇头,说道:“曹公啊,这您就多疑了,袁氏势大之时,这天下有多少人不是袁绍的附庸?难道丞相还能将这些人都尽皆斩尽杀绝吗?”

“时势而已,莫可强求!如今袁氏已经倒了,对于丞相而言,曹公还有江南诸将,都是大汉朝的英才,丞相不希望你们再因为内战而受到损失了。”

“这大汉朝的天下之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汉朝人去探索与开拓的地方,我们汉朝人齐心协力,将目光和力量使当那些地方不好,为什么非要自家与自家人斗呢?”

“难道曹公的志气就仅仅局限于此吗?”

(本章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我给玄德当主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我给玄德当主公
上一章下一章

第802章 劝降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