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老吴头
山峰攒簇,蜿蜒起伏,似蛟龙腾空,重峦叠嶂的大山下面,一个八十岁左右的老头,头发胡须花白,一身补巴布依,赤脚正坐在一块岩石上打开随身的竹筒饮水,身旁是两捆绑的非常结实的干柴,很难想象这样骨瘦嶙峋的身子板还能扛得动这么重的柴,看着老头的气喘嘘嘘的模样和满身被汗水浸湿的打满了补丁的布依,显然老头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艰苦生活。
老头喝完水,起身用力的扛起了柴火继续前行,走过的山路上杂草丛生,从路上的杂草可以明显的看出,这条路并不是经常有人行走,走了五六里后,眼前出现一座不高的山峰,山峰上有一处建筑颇为显眼,但是却不似住户人家的建筑,因为一眼望去从山脚上到建筑一共修建了三个石牌楼,石牌楼现代普遍被叫做牌坊,古时候叫做山门,而老头扛着柴径直走向了这个建筑。
老头正走着,突然后面来了两个猎户,年龄约在30岁左右,之所以说是猎户,因为二人身上背弓持矛,腰间挂了许多山兔和山鸡,其中一人肩上还扛着一头酷似鹿的动物尸体。
体型较为黑胖的猎人开口道:“老吴头,接着!”说完向扛着柴的老头扔了两只山兔过去。
只见被唤作老吴头的老者肩膀扛着柴火,低头看了掉在地上的山兔,头也不回的扛着柴火上了山,两个猎户相互看了一眼,发出了哈哈的笑声后转向山下走去,只剩下孤零零的那两只山兔,仿佛这样的场景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
只听较为瘦的猎户看向黑胖猎户问道:“黑虎哥,我们每次给那老吴头送肉,老吴头为何非但不领情,还一副爱理不理咱们的样子?”
那叫黑虎的黑胖猎户抖了抖身上扛着的动物尸体后说道:“咱老爹走的时候让咱俩每次打猎下山都要分些给那吴老头,你我照做便是。”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便径直朝山下走去......
一刻钟后,只见那老吴头一摇一晃的从山上的建筑走了下来,捡起野兔挂在腰间,看着那黑虎两兄弟下山的方向,眼神迷茫,嘴里念叨:“黑家兄弟,我老吴头承了你家两代的食粮,这一转眼老汉已是没落之年,不知还能守护这里多少时日?”
说吧,老吴头转身步履蹒跚沿着石阶走上了山路,只见这上山路上总共有三个石牌,这在道家与佛家的建筑中很是常见,佛家道家有三门三楼、三门五楼、三门七楼、三门九楼、五门五楼一说,而最为不同的是这个山路上第一石牌楼是五门六柱五楼的石牌坊,在走八十一梯步后又有一石牌楼只是这第二个石牌楼是三门四柱七楼式的牌坊,在往上走八十一梯步又出现一个三门四柱冲天式石牌坊。
走过三个牌坊后,前面是一片约莫有款三十丈,长十丈左右的广场,广场上一块约两丈见方的石碑尤为明显,石碑是立在一只像龟又不像龟的龟背上面,之所以说像龟是因为通体就是一个龟的形象,之所以说不是龟是因为其全身有蛇缠绕,而且蛇与龟自成一体。其实这在今天很多道场都可以看到,这龟蛇乃古代天之四灵之一,名龟蛇,源于远古对星宿的崇拜产物,是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分为四象中的北方玄武七宿,乃镇守北方的玄武神兽,玄武本身是北海一只大龟,此龟曾经是蓬莱仙山的支撑柱,后因为常年听经闻道修成正果,所以帝王陵寝多有驮碑之龟,正是以此暗寓玄武,“冥”在阴阳中指阴,而古时候‘武、冥’音是相通的,所以又叫玄冥,因为其镇守北方,故又有北冥一说。
碑面上刻着几个大字,字体显然是远古字体,在玄武神兽瘦头正前方有一座石头山,之所以称之为石头山是因为山上全部是石头,并无一草一木,在这松林苍翠山间,尤其显眼突兀,石山高约二十丈许,宽约六丈方许,奇怪的是上面除了无一草一木以为居然连天上的鸟都绕开了飞,老吴头习惯性的看了一眼这座奇怪的山峰后转身走向广场。
老吴头走到广场并没有进入到建筑群里面,而是进入到广场西侧一间独立厢房内,厢房内只有一张床和一个火灶,剩余就是一些简单炊具和一些生活用具,典型的房间大,东西少,如果不是堆积了大量的柴火,整个房间显得就很是空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