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

372

曾经在鄱阳湖边长大的他对水有依恋,不管走南闯北,都沿着河流湖泊走。

他觉得再饿再渴,有水就能养活人。

就这样小时候要饭,十三四岁在河南开始打短工,到了十七八岁在四川做挑夫,后来又学会了宰杀牲口,哑巴虽哑却不聋,但人长却得高大魁梧,如同他朱家做昭武将军的祖宗,力大过人,并且脑子也不糊涂,在流浪的十年里,不仅学会了人情世故,还懂了些写字算数。

二十岁的时候在湖南一家人家里,人家看他做事可靠,身体健壮,许给他一个姑娘,这姑娘有后天的残疾。

那时候整个中国大地上,一小半的小孩夭折都是因为过水痘,而这个姑娘熬过了水痘,却失去了双眼,是个瞎子。

哑巴到她家时,她父母其实也穷得揭不开锅了,把家里几个姑娘都卖掉,就剩了个没人要的瞎子。

没人要并不是说模样丑,相反瞎子长得极为漂亮,但只要一张开眼睛,那灰白色的瞳孔让人惧怕。

这家人是地主的佃农,遭了三年的水旱两灾后,租来的地就没收成了,逼迫得卖女儿换粮食。

哑巴会不少手艺,帮着村子里的地主做些木匠活,平时也为老百姓宰杀病牲口。

瞎子的爹娘家里有一匹瘦马,自从洪水过后,就开始生病拉稀,拉到后来皮包骨了,人家说再不宰了,死了只能当柴烧,就请哑巴到家里来杀马。

哑巴见屋中里里外外没个像样的家具,唯一值钱的是那匹瘦马,他张牙舞爪的对瞎子爹妈咿咿呀呀,就是不愿杀马。

瞎子爹娘只知道他不愿意杀便央求着说,不杀就只能当柴烧。

哑巴摇摇头,他到东面的连云山挖了两天草药,又平江县城买了一包药粉,回来熬了一大锅,凉了让马吃。

马开始就闻闻,后来就库塔库塔吃起来,马吃了还是拉,看上去更瘦了,瞎子爹娘流着眼泪对哑巴说,你行行好,趁着活乎赶紧杀了,却见马拉出几米长的白色长虫。

马拉完又吃,吃完又拉,然后突然就有精神了,哑巴牵着马用手比划着,瞎子爹娘听不懂,后来哑巴用手写,这两人才明白哑巴是要带马去山上吃新鲜的青草。

反正马看着要死了,也没什么不放心的,不过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们让哑巴把自己的随身物品押在他家里,瞎子突然说话,我跟他去吧。

爹娘吃了一惊,犹犹豫豫的问哑巴,哑巴看了一眼瞎子,脸红的和庐山上的猴屁股似的。

爹娘说那不行,不要搭了匹破马就算了,还白送了个闺女。

哑巴写字说我三天就回,就把马牵走了。

过了三天,果然哑巴骑着马就回来了。

那马跟换了一匹全新的差不多,如果不是额头上有那个火烫的记号,瞎子爹娘还以为他去哪弄来一匹好马。

哑巴说话算数,把马还给两老,什么都不要就抱着铺盖走。

看着哑巴高大的背影,又看看瞎子偏着头听他脚步的模样,两老人突然懂了什么,把哑巴拉回来,指了指瞎子。

哑巴脑子灵光,跪在两人面前磕头。

那咚咚咚的声音敲进了瞎子心里,爹妈头一回看见瞎子那脸上的笑容。

两老问哑巴你姓什么?哑巴半天不说话,后来用树枝在地上写了个冷字。

那往后的几年里,哑巴和瞎子生了几个孩子,可都没养大,最后瞎子生下一个女儿后,自己就一病不起,瞎子说这是咱们第几个孩子?哑巴牵着瞎子的手,在手心里画了个七字,瞎子说那就叫冷七妹吧,奶还没喂完就死了,两个老人也先后去世,再往后又是几年的洪水干旱交替上演,村子里的人也逃荒要饭去了,哑巴望着北面那马背一般高低起伏的山峦,又看了看那个七八岁的女儿,叹了一口气,带着她顺着汩水河就往那山里走。

哑巴心想我曾在山上活,也曾水边走,现如今我的命依然这么苦,不怪山也不怪水,但这山养活了当年那匹马,得了瞎子做老婆,我今后就跟着这山活吧。

他找当地的老人,指着山,七妹眼睛一转,帮他问,老爷爷,这个山叫什么山?老人说——幕阜山。

那山的那边呢?还是山!

再那边呢?还是山!

哑巴斜着眼睛看着那山,点了点头。

他们沿着幕阜山一边走一边停,到了一个村庄,他们就帮人家干点活,换点吃的,有些村庄富庶,有些村庄贫瘠,有的村庄惨不忍睹,白天他们吃苦卖力,晚上睡地窖牛棚山洞。

夜深人静女儿就问爸爸为什么我们不找个地方住下来?哑巴不说话,七妹就哭,苦累了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哑巴就手舞足蹈的给女儿讲,自己要去找个人。

找谁?我娘都死了,这世上还有谁要找?哑巴指了指额头,比划着,七妹没懂,哑巴在地上写,痣!

七妹问找个额头上有一粒大黑痣的人?哑巴点头,又摇头,在地上写了个二。

两颗痣!

找他干嘛?哑巴目露凶光,就一点一滴地,艰难地,把小时候的事情跟七妹说了,七妹听罢恨得咬牙切齿。

走,去找他。

哑巴沉默了,眼里的凶光也消失了,他不知道上哪儿找,他走遍了半个中国,都没碰上那个化成灰都能认出来的人,他不知道他姓甚名甚,只知道他额头上有两颗大黑痣。

左一颗,右一颗,工整对称。

他坚信这世间绝无第二个这种人,只要在面前出现,都不会看漏了。

能给人力量的,除了理想,还有仇恨。

哑巴一边养女儿,一边寻遍幕阜山周边的村庄城市。

女儿问为什么我们就在这找?哑巴告诉她,那有两颗痣的人自称幕阜山老李。

岳阳,咸宁,长沙,萍乡,宜春,新余,豫章,柴桑,黄石,通城县,平江县,汨罗县,铜鼓县,修水县,隘城这些毗邻幕阜山得城市他们都走遍了。

他们几次从幕阜镇路过,却阴差阳错的错过李家庄。

七妹头脑聪明,她告诉哑巴,这么找不行,要不要去你老家看看,哑巴平日里做事果断坚决,唯独这时候优柔寡断,女儿猜到父亲心思,没再提起。

又过了几年,世道更乱,民不聊生,尸横遍野,此时的太平天国势如破竹,出两广,入湘赣,一路上连克数省,路过江西时,眼看要饭都困难的七妹跟着太平军的人走了,哑巴不忘报仇雪恨,继续游荡在湘赣鄂皖一带,过了两年七妹突然回来了,彼时的小女孩已经长成大人,但七妹也残疾了,她少了一条胳膊。

不过七妹带来了父亲最想要的线索。

她托太平军通过各路人脉打听,终于弄明白庐山老李的真面目。

除此之外,她还知道庐山老李已经侵占了当年汉阳峰上的云顶茶场,把那仅剩的几株上古神茶又挪回了汉阳峰。

七妹藏在汉阳峰上数日,终于碰上一个脸上有两颗痣的男人。

她恨不得当场杀了他,不过七妹悄悄地跟着男人,从汉阳峰一路上到了庐山脚下,这才知道,他其实是幕阜镇人,家住赣北幕阜山脚下地李家庄。

哑巴的身体已经因为连年流浪,恶病缠身,一个当年魁梧伟岸的汉子,也开始变得未老先衰,。

他见了七妹,便催促她去幕阜镇,七妹却让哑巴回岳阳老家修养。

哑巴到了平江县,睹物思人,见了当年和瞎子居住的破草房,一病不起。

七妹因为躲避官兵追杀,又消失了数年,再后来已为人母,但她从未忘家仇,拉了一票人马,趁李家佃农和家丁起事事,冲进了李家。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幕阜山杂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幕阜山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