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天命有在不可强,无悲无喜崩终南

第321章 天命有在不可强,无悲无喜崩终南

贞观二十三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

大唐内政平稳而成熟,国家的一切,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外无强敌,四夷臣服,列强拱手。

天下太平,大唐的基业,传之子子孙孙,似乎也并不是奢求。

但暗流涌动,即使建立盖世武功,创建贞观盛世的李世民,也感到丝丝寒意。

这不仅是一种感觉,更可能成为事实。

两年前,有一道诡异的实名奏章,送到了李世民的案头。

齐州人段志冲上书言事,竟然想让李世民将皇位让给太子李治,这件事情,充满了诡异和不可思议。

李治被吓到了。

他在李世民面前忧形于色,痛哭流涕,以自证清白。

长孙无忌等人请求立即诛杀段志冲。

但李世民保持了明君的气度和海纳百川的胸怀,他不动声色地回复道:“(段)志冲欲以匹夫解位天子,朕若有罪,是其直也;若其无罪,是其狂也。譬如尺雾障天,不亏于大,寸云点日,何损于明。”

李世民虽然没有深究,但这件事情,却给他提了个醒,他的对手,可能躲在他看不见的某个阴暗角落,等待他犯错,再给予他致命一击。

李世民久经沙场,也长于政治,他本身已成为大唐神一般的存在。

自己在位时,大唐或者无忧,但一旦自己百年之后,后人未免能守得住江山。

欲谋万世者,必先谋一时。

李世民做了细致的筹划。

他环眼四周,大唐资格最老,资历最深的几个老家伙,已经先自己而去了。

贞观二十二年左右,是大唐将星和文臣集中殒落的一年。

李靖,大唐的军神,连李世民都顾忌三分的人,老死于家,享年七十九。

萧瑀,历仕三朝,一直都是政坛的常青树,既是老人,又是新贵,病逝于玉华宫,年七十四。

房玄龄,李世民一朝不离不弃,不敢有一丝懈怠的老黄牛,病逝于家,年七十。

这些老伙计的离去,让李世民感到自己的时日无多,他加快了布局的速度。

人之将老,对于虚无玄妙,冥冥之中的定数,反倒另有一种执念。

当时坊间传言:“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而太史令的占卜也让人不省心,“女主昌”。

这三个字,成了李世民心中之刺,甚至已经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地步。

为了解决掉潜在的威胁,为子孙万世谋,李世民甚至开始仅仅因为怀疑而滥杀无辜。

在一次武将的宴会之上,为了助兴,李世民让大家都说出自己的小名。

但有一个人的小名,却让他食不知味,大将李君羡的小名,竟然叫做“五娘”。

李世民愕然失色,随口说道:“何物女子,乃尔勇健。”。

更要命的是,李君羡不仅是小名带“五”字,是女性名,他的封邑和官名都带“武”字,这犯了李世民的大忌。

他先是将李君羡调任地方刺史,然后,借口有人告发李君羡结交妖人,将他诛杀,并且连座了全家。

这真是无妄之灾,但是,人力不可能胜过天命。

李世民曾经请教过太史令李淳风,大唐的天命和运数。

“秘记所云,信有之乎?”

李淳风讲了一番玄而又玄的话,“其人已在陛下宫中,为自今不过三十年,当王天下,杀唐子孙殆尽,其兆既成矣。“

这当然是李世民不可接受的,他动了杀心,李世民没有任何犹豫地说:“疑似者尽杀之,何如?”

李淳风又讲出了一番充满玄妙意味的话,打消了李世民滔天的杀意。

“天之所命,人不能违也。王者不死,徒多杀无辜。且自今往后三十年,其人已老,庶几颇有慈心,为祸或浅。今借使得而杀之,天或生壮者肆其怨毒,恐陛下子孙,无遗类矣。”

显然,李淳风认为,三十年后,李唐或有大难,但唐祚不绝,大有中兴之望。

李世民也是杀伐果决的人,他立即做了决定。

虽然从此不再滥杀,但他还是要做出力所能及的事。

太子李治是长孙无己所立,又是其亲外甥,于情于理于义,都是辅政的第一人选。

李世民为了让李治平安上位,李世民变革了政体。

他打破了三省六部制的平衡,让长孙无己成为权倾天下,甚至权势已达到摄政王的位置。

贞观二十二年,长孙无己成为司徒,兼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

这个职位,实质含义就是长孙无忌以三公之尊,统三省于一人,也是集天下大权于一人。

这既是特例,也并不合常理和大唐的政治惯例。

李世民独出心裁,大胆革新,勇于否定自己,而长孙无己也一反谦逊恭谨的为臣之道,竟然居之不疑。

事出反常必有因,大概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就已将唐朝,将李治完全托付于长孙无忌了。

但李世民还是做了第二手准备,他还给李治留下了另一个人。

那就是李世绩。

李世民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在终南山翠微宫,他向太子李治交出自己最后的底牌。

当李世民一世,除了李靖,或者李世绩也是一个让他顾忌三分的人物。

“李世绩才智有余,然汝(李治)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宰相),新任之。若徘徊观望,当杀之耳。”

五月,李世民贬李世绩为叠州都督。

李世绩也是个狠人。

他心中一片通透,刚一接到李世民的诏书,竟然连家也不回,直接走马上任。

君王以机心对臣子,臣子也对君王回报以机心。

都是政坛的老手,千年的狐狸,谁也不弱于谁。

李世民和李世绩,都是聪明绝顶的政治高手,他们是真正的棋逢对手,或者能称为对手,也足以是对他们本身的尊重。

辅政的领导帮子定下了。

李世民似乎已经做完了最后一件事,其实,他并不是不想做更多,只是,他真的没时间了。

东北方向的高丽,成为李世民心中唯一的裂缝。

贞观二十二年,李世民曾经想再次发兵三十万,毕其功于一役,一举灭亡高丽,当时,已经在剑南道大规模造船,又在山东莱州存储粮食及作战器具。

准备充分,攻势已成,但天不假人愿,李世民病逝于第二年五月,

征服高丽,只能留待后人。

但李世民留下了征服高句丽的人才,方略,以及资源,以大压小,高句丽已被唐朝拖得精疲力尽,也许双方都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可以彼此解脱的时机。

征服高句丽,李治并不会做的比李世民差。

但李世民还是想给后世留下一些念想,或者三十年后,他的子孙可以再次强势崛起。

李世民将自己做皇帝的心得,以及要诀,亲自写成“帝范”十二篇,篇篇教后代子孙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李世民谆谆告诫太子李治说:“修身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更无所言矣。”

然后,他再一次告诫李治:“汝当更求古之哲王以为师,……夫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

该说的都已说完,该做的也已做完,没做完的,也只能留待李治自己去体会去拼去闯了。

李世民太累了。

这一生,他过得太辛苦。

他也该休息了,也该和这个世界告别了。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李世民在翠华宫走完了他伟大而光辉的一生。

当时,他已病入膏肓,李治身不离侧,陪在他父亲身边,李治或者不是一个大功业的开创者,但他应该是李世民的好儿子

李治真心忧虑李世民的疾病,竟然连日不食,一夜之间,满头青丝,部分变成白发。

李世民看在眼里,痛在心上。

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权倾天下,机心重重的唐太宗,他变成了李治慈祥的父亲。

李世民真心流露,他满怀深情地对李治说:“汝能孝爱如此,吾死何恨。”

但他的时间真的到了,是该和群臣告别的时候了。

李世民召来长孙无忌,心中有千言万语,却已不知如何出口,也出不了口。

含风殿内,李世民用手摸着长孙无忌的脸颊,默默无言,生离死别之际,长孙无忌再无顾忌,心中大痛,终于再也忍不住,对着李世民大声痛哭。

离别总是痛苦的。

但李世民是大唐的皇帝,他还要做一个正式的告别,他从来都是一个善始善终的人,即使要离开这个世界,他也保持了他一贯的风格。

李世民再一次召见了托孤的大臣,那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

李世民好好和他们道别:“朕今悉以后事付公辈。太子仁孝,公辈所知,善辅导之!”

李世民弥留之际,似乎比平时更加清醒,他可能预计到了满盈必亏的道理,长孙无忌,现在也是功高不赏,权重压主啊。

李世民做了最后一次努力,他语重心长地对褚遂良说:“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我死,勿令谗人间之。”

李世民躺在病床之上,心中对李治,对长孙无忌,也对李唐的天下,充满了祝福和希望。

自己这一生,似乎也没有遗憾了吧。

或者也许大概还有一些曾经的遗憾。

他的心中,浮现起儿时和大哥李建成,还有四弟李元吉言笑宴宴,亲密无间的日子,那些岁月,多么遥远,又多么美好。

但自己终于是背负了杀兄屠弟的千古骂名,九泉之下,极乐之土,兄弟子侄们看到如今大唐的风华,能否谅解自己当日的无奈,还有这二十多年,自己战战兢兢,不敢一日懈怠,那既是自己的功业心,功德感,也是赎罪之情啊。

自己问心无愧了,自己也功德圆满了。

如果给自己一个评价,李世民希望在自己的墓碑上写下这几行字:

这里埋葬着一个别有抱负的人,这里也埋葬着一个时刻警醒自己,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人。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李世民驾崩于终南山翠微宫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

李世民的时代结束了。

新的时代即将开始。

七卷本《隋唐天字七书》,第二卷《以天之名》完结,作者将按下暂停键。

第三卷《通天之意》希望有朝一日,能和读者朋友们见面。

江湖路远,诸君珍重。

再见。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隋唐天字七书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隋唐天字七书
上一章下一章

第321章 天命有在不可强,无悲无喜崩终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