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卓家
卓其华领着郑墨去了自己的厢房中,这一路卓其华不停的叭叭叭,从出来之后,嘴巴就没停过,郑墨对卓其华的话痨很无奈。
路上郑墨看卓家院内的亭子不错,就和卓其华去亭子上坐着,现在是四月末,坐在亭子上还能感受到春风拂面,阳光正好。
卓家的下人在郑墨坐下后,就陆续端上茶和点心,郑墨吃着古代的点心,心情不免有些愉悦。郑墨与旁边的卓其华聊着天,在这么一会儿的交流中,郑墨能明显感觉出卓其华的单纯。
卓其华年龄比郑墨小一岁,正是最无忧无虑的时候,卓其华的个子比郑墨矮一些,不胖不瘦,还是个单纯的少年郎,脸上还有些肉,配着可怜的狗狗眼,让人觉得可爱,不自觉的会感到亲近。卓家名下有好几个铺子,主要是做古董的生意,是这一片人家中最有钱的,卓老爷只有卓其华一个儿子,还有侧室的一个女儿.....
卓其华吃着点心感觉有些无聊,就让下人去他院子里拿琴过来,与卓其华的无聊不同,郑墨悠然自得的享受这闲暇时光。
看到下人把琴搬过来,卓其华对郑墨说:“你比我年长一岁,我应该叫你哥,在这坐着也没什么意思,那弟弟我就弹奏一曲,为哥哥助兴。”郑墨听到卓其华的话,表示很乐意能听他演奏。
“噔...噔...铮.....”卓其华弹奏了一曲比较清新明快的曲子,与这亭中的风光相应和,琴声绵长,音色清脆,郑墨听着这曲子,感受到了曲中万物复苏勃勃生机的活力,心情也愉快起来。一曲终了,郑墨抚掌应声称好,卓其华对郑墨直白的称赞表现的有些羞涩,但能看出来卓其华也为自己被夸奖而高兴。
不等二人再继续交谈下去,就有仆人过来叫二人去正堂用膳,郑墨便跟着卓其华去正堂用膳。
古代吃饭规矩多,这也是郑墨第一次见识到,在这之前,郑墨要么自己吃饭,要么就是和王氏一起,郑墨一直都比较放松,也就不怎么在意到这些大户人家吃饭的规矩。
卓家虽然比不上原来的郑家那样有钱,但也能称得上家大业大,而人有钱了,就会非常在乎规矩礼节,尤其是卓老爷是第三代继承人,不像郑家是暴发户。这一顿凡郑墨也算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第一次见识到古代用膳的礼节。虽然郑墨对这方面比较陌生,但原身对这些礼节并不陌生,郑墨也可以通过原身能够随机应变。
这一顿饭虽然规矩多,但郑墨吃的还是比较满意的,卓家厨子水平不错,做出了的菜味道丰富,尤其是厨子最拿手的松鼠鱼,郑墨一个不怎么爱吃鱼的人都对这道菜爱吃的不行。满足了胃,郑墨与王氏又在卓家呆了一会就告辞回家了。等郑墨要走时,卓其华还依依不舍的挽留。
离开卓家后,郑墨和王氏又拜访了几户人家,等全都拜访完已经下午申时了(现代三点到五点)。回到郑家后,郑墨想到家里还缺厨子,就趁着还有时间,准备和王氏去找一个厨子。
“墨儿,娘就不去了,今天忙了一天,娘有些累了,你早去早回。”王氏的神情疲惫,郑墨也没强求,就带着松柏去找牙人。
上次松柏找买府邸的牙人时,也打听了不少别的牙人,其中就有这方面的牙人。有了上一次经验之后,松柏算是熟门熟路的带着郑墨去找了牙人。
找到牙人后,郑墨说明自己的来意:“要三个长工,一个月五百文月钱,要忠心能干的,再找一个厨子,一个月一两银子,厨子要有手艺的。”郑墨提完要求,没过一会儿牙人就找来了几个人。
郑墨要了四个人,牙人却带过来了五个人,其中有个半大小子,看着年纪不大。郑墨先问起了厨子,厨子是个中年人,看着比较壮实,面相憨厚,郑墨仔细问询之后,才知道厨子之前在酒楼做过厨师,有一定水平,之前的酒楼掌柜克扣月薪,所以想找一个月薪高的。郑墨了解完厨子的详细情况后很满意,心里想着:只要你做菜水平高,钱肯定不会少,等后面确认这厨子的水平和人品后,可以适当的涨点月薪。
厨子那边没问题,但长工这边多出来的少年是跟着他爹过来的,少年才十三岁,和他爹相依为命,母亲前不久去世,家里也没别人了,所以就跑来做长工。
“这位少爷,我们父子俩好养活的很,我儿皮糙肉厚,您有什么尽情使唤他就行,我们要求不多,就是希望有口饭吃,您发发善心,收了我们吧!”男人小心翼翼的哀求郑墨。郑墨看着男人脸上深深的皱纹和旁边少年小声哭泣的可怜样,实在没有办法狠下心来不答应。
“这样吧,你儿子要当长工可以,我每个月给他三百文,你要是觉得可以的话,我们就签契书。”郑墨说完,男人就喜不自胜的大声喊道:“我答应,我答应,谢谢少爷大发善心,三儿,快谢谢少爷!”旁边的少爷学着他爹感谢郑墨。
解决完这事,郑墨就和牙人签了契书。拿到几人的契书后,郑墨带着几人往郑家的方向赶去。
回到郑家,王氏已经做好晚膳等郑墨回来,吃完晚膳后,郑墨把几个仆人的情况说了一下,王氏对郑墨收留父子二人没表示反对,只是给几人分配好了活,把少年调去做帮厨,郑墨想了想,如果少年当帮厨能学一门手艺,起码足够父子俩的花销,也就同意了王氏的安排。
安排好这些后,王氏说:“下午回来后,我就叫流云去采买了些家具,现在的这些勉强够用,你想想你有什么要买的,明天一并买回来。”对于王氏的问询,郑墨仔细思考了下说:“我没啥太想要的,对了,娘,你给我买把琴吧,我最近练练琴!”王氏点头答应。
又聊了一会天,王氏突然提到郑墨上学的事情,“墨儿,今天在卓家的时候,刘夫人说卓其华现在在在碧桐书院读书,这个书院也是钱塘排得上号的书院,教书先生都很好,每次科举都有不少上榜的,还出过一任状元,两任榜眼.......是个好书院!”
王氏说完,等着郑墨的表态,郑墨犹豫了一下,虽然对到了古代还要像高三那样拼命读书有点抗拒,但想到古代“万般皆新品,唯有读书高”,以及王氏对郑墨望子成龙的期待,郑墨答应王氏明天去碧桐书院看看。
王氏看郑墨点头同意,王氏欣慰的笑了笑,“墨儿,你愿意读书就好,对了,下午的时候车夫们找我辞行,我把工钱给他们结清后,他们就离开了,你要上学没有马车可不行,明天去碧桐书院看看后,我们就去看着配一辆马车。”
郑墨对王氏的安排表示同意,二人又把明天要采买的东西详细列在了纸上,准备把家里的东西都置办好。
晚上,郑墨临睡前想到后面要读书就有些头大:我真的好不想再经历一次高三,想想就头大,尤其是那些年纪大的教书先生,听他们上课太累了.....,越想越烦,过了一会儿,郑墨直接掀起被子蒙住头: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