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哑言
翌日,王伦先同魏延,往郡府而去,向刘度说明了刘备的决策,并将刘备亲笔信给予之。
在得晓刘备之意,以郡府原班人马,继续主持零陵事,并协调好诸葛亮做好赋税等多方面事安顿后,郡府众员,面色比两日前,愈显轻松一些。
同日中午,王伦来到了刘巴在城内的老宅。
单从这破旧的宅舍外望去,寻常人很难同荆州名士居所联系起来。由此可见,刘巴真乃简朴之辈。
待将名刺,与诸葛亮书信一道送入后,没过多长时间,刘宅内的老仆便重新到来。
“吾家主人已有阅览,但请郎君往客舍内就坐!”
王伦颔首应下后,便带着魏延、廖淳一道进入。
刘宅内部,实则也是简单,于东侧的空地上,还种的有菜食。
从这一处处细节来看,刘巴出身于名门,学识不假,不掩饰所为,日常简朴也不假……此也意味着,想要说服刘巴留下,为刘备效力,困难重重。
在王伦被请入客舍,魏延、廖淳一同相伴踏入不久,刘巴就出现在了眼前。
与想象中不同,刘巴身个很高,且又相当清瘦,许是这几天熬夜之因,其人精神不佳。
在看到一共三人于舍内后,他眉头微微皱了一些,但并没有说什么,而是踏入内部,看向已经起身见礼,为首的王伦。
“襄阳王伦,见过刘公!”
“襄阳廖淳,见过刘公!”
“义阳魏延,见过刘公!”
刘巴默默点头应之,然后坐于案处,目光最终看在王伦脸上,道:“孔明言之汝骁勇,见识不凡,今见之,果然出众!”
刚才收到诸葛亮的信件,诸葛亮言语中,除过再有劝告其留下外,还特别提了下这次负责收复零陵多地的别部司马王伦。
得知这名叫王伦之军将,正是丞相曹操于乌林大败的关键人物,刘巴才起了好奇之心,打算见见。
初见之下,但从气度而言,同龄人中,王伦面容不差,亦不卑不亢,于之感觉,确属才华内敛之辈。
而凭着早年在襄阳、南阳一带游历,刘巴于王伦所属之王氏,也有耳闻,是故多谢了认真对待之态。
被刘巴赞之,即便于耳边听去,是一些场面话,但王伦还是谦虚应道:“且劳刘公赞誉,于左将军帐下,人才辈出,能者无数,如吾旁边之廖君,乃是襄阳廖氏嫡系子弟,文武双全。吾旁侧之魏君,熟知兵法,更有万夫不当之勇。
伦文不及廖君,武不及魏君,实在愧言!”
“哦?”
王伦之“实诚”,让刘巴转头,复将廖淳,魏延各打量了一下。
不得不说,两人同属气质不俗者,刘巴识人之多,单一眼,就看出了个中不同。
他心中不禁想到数月前,丞相曹操南下,荆州士争相投奔刘备之事……
而王伦所言,其中诚恳,也让刘巴感官再有改变,他随之出言道:“吾听孔明说,乌林一战,汝等之部,本处于劣势之间,是汝献策,后率部而火烧之,曹公才有大败?”
王伦跪坐于案处,摇头道:“诸葛君所言之献策和率部烧毁敌船,却是吾执行,但于个中谋划,以大军配合,乃诸葛君,周都督等人,共同谋划所为。战事之上,牵一发而动全身,吾不敢居功!”
王伦说到这里,已明白诸葛亮在给刘巴的另一封信中,提及了什么。
不得不说,现在的刘巴,身在荆南,
心在曹营,且一心想要辅佐“明主”。于当日赤壁、乌林战事,非常关注,有了他这个当事人在场,便是名士,亦会难免好奇。
见刘巴认真倾听,王伦补充道:“于伦看来,敌军会败,主因非吾等联军之谋,而在曹丞相轻敌也!”
刘巴没有打断,王伦随即将赤壁和乌林战事复盘。
一侧,廖淳和魏延亦认真倾听。
王伦不仅说道了前番赤壁战事,还论述起了将来的天下局面。
在王伦分析完后,刘巴长长一叹道:“丞相过于急切,又准备不足,才遭受此间大败。但以汝又何以断定,丞相于荆州大部,再难得回?而以这天下,左将军势必占其中之一……单凭荆南乎?”
“仁者无敌!”
徒然间,王伦斩钉截铁地说出了这四个字。
仁者无敌,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左将军仁德于荆州,仁义之士,莫不追随,蛮夷之属,亦会臣服!以荆南之得,只是左将军施仁行之一,将来于荆州士民所盼,荆州何不归附于左将军?
刘公心怀天下,以天下之定,为己任。便是曹丞相虽有大志,然则其性之多疑,残暴,于权势之所得,挟天子而令天下。
其人所欲,路人皆知。
左将军为大汉宗室,其心怀天下,以匡扶汉家天下为己任。
吾亦知刘公有心南下交州,然则士氏之属,为地方豪强,自以把持……问天下者,唯有左将军胸怀宽广,可于刘公施展才华!
若论明主,亦当是左将军,刘公世代受恩于汉家天下,缘何不愿助左将军一臂之力?同诸葛君一道行之?”
王伦说完最后一句话,他起身,深深一礼。
见刘巴深思,显然无心再做问询,遂提出了告退。
离开刘宅,一行人回往营舍。
廖淳和魏延,跟随左右,俱未道言,两人实则也在思考王伦刚才那番话。
以王伦之言,今处微势的左将军刘备,将来真的能同曹操分庭抗礼?
二人前后有听王伦讨论过荆州局面,但还是第一次听得王伦那肯定之言,其中所道,赤诚,且又充满自信。
“伯鱼,汝言之,吾等真能看到左将军三兴汉家天下,得复雒阳那一天乎?”
魏延今还是刘备营中一小兵,他虽崇拜刘备之仁义行径,但对于刘备将来能驱除曹贼,光复汉家天下上,还真没有过多信心。
倒是廖淳,于王伦帐下之久,且多思虑,没有直言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