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有人来
列炎笑道:“我答应给五叔五万两,卖下这个宅子,如今银货两讫,还得麻烦五叔跟侄儿去一趟京兆府,把房契地契的名字改了。”
果然如此!
从京兆府回来,列良安匆匆忙忙去了护国公书房。
一会,有小斯出去,领着大步流星过来的护国公世子,也进了护国公的书房。
“李小棉?怎么叫这么土的一个名字?五弟,你没看错吧?”
“我亲眼看着他写上去的。你们不知道,那小子当时的表情,简直猥琐的不得了。”
“不是猥琐,他应该是高兴吧?”列良继帮儿子正名。
列良安连忙道:“对对对,就是高兴,那笑得见牙不见眼的,得了房契地契,立马就揣怀里了。那那样子,我都没眼看。”
“李小棉吗?”
护国公敲着桌子。
“查!”
看到空间里的地契房契。小棉笑了笑。
看来她得准备去趟京城了。不能凉了列炎的心不是?
这小子为了她能去京城住,忙得上蹿下跳的。
李本善一直忙到除夕,才揣着一达银票,像揣着个孩子似的回了家。
“大嫂,给,这是五百两。”
李本善腰杆挺直,努力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其实,他心里美开了花,走路都带着六亲不认的步伐。
“这么多?”宋氏吃惊地看着银票。
“没想到做粉条生意这么挣钱,孩他爹,你可真厉害。”李氏也伸出大拇指。
李本善终于绷不住,笑得见牙不见眼。
他摆摆手道:“这算啥,你男人我有的是力气,养活咱一大家子不成问题。”
他说着,对宋氏道:“大嫂放心,有弟弟在,以后保管让你们吃香的喝辣的。”
宋氏笑道:“我就知道二弟是个有本事的。”
三顺跑过去,抱着李本善脖子,满眼孺慕地道:“嗯,爹爹本事大。”
李本善一把抓过儿子,往肩上一抗,逗的小三顺笑得“咯咯”响。
一家人乐呵呵地恭维着李本善,笑闹声传出老远。
突然,二旺说道:“爹累死累活的,才挣了五百两,下一年就别干了,跟着二妹做冻伤膏吧。”
他这么一句话,屋里的气氛顿时安静下来。
李本善放下还要抗高高的小儿子,蹬了大儿子一眼。
“臭小子站着说话不腰疼,你给我挣一个五百两试试?”
李二旺一噎,他不过是心疼爹爹罢了,怎么还生气了呢?
他看了大哥一眼,大柱道:“呆子。”
他又看向大姐,大麦瞪他:“多嘴。”
二旺委屈地看向小棉,小棉用嘴型说道:“男人的尊严。”
二旺懂了,他看向爹爹,现在改口来得及吗?
过年,老宅也没人回来。只是听说,杏花嫁了个有钱人。
族长一家从府城回来了,她们是去送嫁的。
因为嫁的是府城,所以杏花选择从李家在府城的宅子里出嫁。
从族长一家回来后,身上的绫罗绸缎,还有大包小包的礼品来看,杏花嫁得很好。
赵氏和李香媛还托族长媳妇给小棉姐妹捎了礼物:一盒子府城时兴的头花。
宋氏送走了族长媳妇,随手就把头花扔进了灶堂。
小稻摸摸耳垂上的银耳钉,看着灶堂撇撇嘴:“我才不稀罕,哼!黄鼠狼给鸡拜年,小姑和后奶都是大灰狼。”
此时的大灰狼正在春风得意。
杏花的确嫁了个有钱人。
只不过夫婿的年纪有点大。
她的夫婿是马员外的堂叔。
大麦没有来,马员外看不上杏花,看在李才女和知府公子交好的份上,把杏花介绍给了自己的叔叔。
他的叔叔叫马富贵,看,听名字就知道很有钱。
马富贵59岁了。据说去年他也是59岁。
妻子去世多年,两个老妾也年华已去。
马富贵说了。虽然不能把杏花当正妻娶进门。但是家里没有正妻。杏花嫁过来就掌家。所有待遇都是和正妻一样的。
其实,说的再好,也是个妾。
一开始杏花也不同意的,架不住赵氏和李香媛一阵忽悠。还有那成箱的绫罗绸缎。大个的金子手镯。
连银耳钉都没有带过的杏花。被大金镯子晃花了眼。很快就同意了这门亲事。
族长一家赶去府城,除了杏花娘担心闺女,族长和族长媳妇都很满意。
李香媛说了:老是老了点。但是等老夫婿西去后。家里的家产,还不是杏花说了算?
好大一座金山,一张大饼。族长想想,就觉得是家里祖坟冒青烟了。
天上掉下来的财富,很快就会砸到他头上了。
嫁了杏花,又许诺给马员外物色小美人,很快,马员外就传来口信,说开春李相近就可以入国子监预备备了。
预备班是两年。
两年后国子监考试,合格的学子正式入国子监上课。被淘汰的,那就打回原形,哪来哪去。
只要能进京,李香媛目的就达到了。
至于两年后……
李香媛自信地看着府城的贵女们:“我会让你们跪在我的脚下,而不是像现在,她绞尽心机的左右逢源。”
李香媛是以才女的名声打开府城的贵女圈的。
去了京城,她想依样画葫芦,还从才女的名声上下手。
回想着前世无意中看到的那本诗词。李香媛笑得志得意满。
因为老宅没人,只有连枝看家。
所以东头李家人,也就没有准备年货去孝敬李老汉。
没有老宅的算计,家里也不缺钱。所以这个年,李家人过得十分惬意。
不单单是李家人,青山村几乎人人兴高采烈。
做粉条生意的粉条五人组,自然是赚的金满钵满,各家都在偷着乐,自不必提。
就说参与李家熬制草药的,也都给孩子们添了新衣服。
一时间,李家声望倍增。
所以当有人坐着马车,穿着得体,梳着流光的发髻。打听李小棉的时候,村里人个个争先恐后的给人引路。
大麦领着两个妹妹,正在用大炮式的轱辘车运水浇药田。就被一群人拦在了半道上。
“哎呦,老嫂子,这就是小棉姐妹。”
“小棉,你家来客了。”
在一群乡亲的吵嚷声中,小棉姐妹仨面面相觑。
马车上,一直掀着帘子往外看的秦嬷嬷,也在不动声色地打量小棉姐妹仨。
看了两个小的一眼,她就不再关注,那俩太小,能让自家公子另眼相看的,只能是这个大的了。
多么普通的三个乡下孩子。身上竟然还穿着补丁衣服。
乡下人,浇水干农活,自然要换上工作衣了。
秦嬷嬷皱着眉头,她怀疑是不是自己找错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