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意大利的文化

第37章意大利的文化

意大利国家的历史决定了意大利的当地风俗和习惯。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在遵守当地的法律,都要遵守当地的风俗和习惯。

因为你不了解意大利文化和意大利文明,就无法在意大利做事。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个欧洲国家,主要由南欧的亚平宁半岛及两个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西西里岛与萨丁岛所组成。

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东、南、西三面分别临地中海的属海亚得里亚海、爱奥尼亚海和第勒尼安海。海岸线长约7200多公里。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意大利首都罗马,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是西方文明的中心。古罗马先后经历罗马王政时代(前753~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前509~前27年)、罗马帝国(前27~476年)三个阶段,存在时间长达一千年。

罗马共和时代基本完成疆域扩张,帝国时期成为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十四世纪的意大利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十五世纪末,法国和西班牙争夺亚平宁半岛斗争激化,导致了持续数十年的意大利战争。

十八世纪民族主义开始觉醒。十九世纪意大利复兴运动兴起,撒丁王国开始逐步统一南北,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1870年攻克教皇国首都罗马,完成意大利统一。二战战败后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

意大利实体经济发达,是世界传统农业大国和农业强国,旅游业发达。自然资源贫乏,仅有水力、地热、天然气等能源和大理石、粘土、汞以及少量铅、铝、锌和铝矾土等矿产资源。本国石油和天然气产量仅能满足4.5%和22%的国内市场需求,能源和主要工业原料供给依赖进口。

意大利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也是欧盟和北约的创始会员国,还是申根公约、八国集团和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的成员,意大利共拥有54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意大利在艺术和时尚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导地位,米兰是意大利的经济及工业中心,也是世界时尚之都。

意大利是欧洲历史古国,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据古代神话,传说罗慕路斯(Lomulus)和他的孪生兄弟雷穆斯(Lemus)是由母狼抚养和哺育的——于公元前753年建立了罗马。事实上,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意大利部落就居住于此。

从公元前900年开始,伊特鲁里亚文明开始发展,而在公元前3世纪末期,古罗马人占领了伊特鲁里亚城。

公元前510年,罗马人结束罗马王政时代并建立共和国,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

罗马共和国延伸到意大利南部,在公元前241年的第二次布匿战争(PunicWar)后,将西西里纳入自己的版图。公元前202年,通过四次马其顿战争和第三次布匿战争罗马击败了迦太基,将西班牙和希腊纳入版图。之后罗马人在叙利亚战争,控制了西亚部分地区。

在凯撒的统治下,罗马征服了高卢和埃及。凯撒被刺身亡后,养子屋大维(Octavius)击败了对手马克·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于公元前27年建立了古罗马帝国,

并被尊为奥古斯都·凯撒(AugustusKaesar)。

帝国前期经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前27年—68年)、弗拉维王朝(69年—96年),至安敦尼王朝(96年—192年)五贤帝时代(96年—180年)达到全盛,国家稳定、经济繁荣,这段时期被称为罗马和平时期。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EmpelorKonstantine)颁布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395年1月17日,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346—395)逝世。他在临终前,将帝国分与两个儿子继承。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在希腊古城拜占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又称拜占庭帝国,起初其疆域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外高加索,查士丁尼在位时,又将北非以西、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东南并入版图。最后在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所灭亡。

410年,日耳曼的哥特人在领袖阿拉里克率领下,进入意大利,围攻罗马城。在城内奴隶的配合下打开城门,掠夺而去。此后在西罗马帝国境内建立西哥特王国和东哥特王国。

476年,罗马雇佣兵领袖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西罗马帝国遂告灭亡。

568年,意大利北部建立了伦巴德王国,并入法兰克王国。意大利中世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北部强大城邦的崛起,其中著名的有米兰公国、威尼斯共和国、RNY共和国、佛罗伦萨共和国等。

15世纪,文艺复兴造就了多那太罗(Donatello)、波提切利(Botticelli)、达·芬奇(LeonardodaVinci)、拉斐尔(Raffaello)和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天才。到了16世纪早期,意大利大部分领土处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之下。在拿破仑于1796年入侵之后,消失了几个世纪的统一迹象又重新显现。

19世纪60年代,在爱国者马志尼(GiuseppeMazzini)和加里波第(GiuseppeGaribaldi)的努力下,意大利统一运动(意大利复兴运动)蓬勃开展。

1861年,意大利王国宣布成立,原撒丁王国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成为了意大利国王。

意大利统一之后就走上了对外扩张的资本主义殖民道路并且以强国的姿态出现在欧洲的政治外交中,在19世纪60到80年代成功蚕食了东非红海沿岸的交通要地厄立特里亚和南索马里;1912年夺取了北非的利比亚和爱琴海罗德诸岛。

1921年,墨索里尼(Mussolini)的***党掌握了国家大权。与德国RB相继签订了“钢铁同盟”和“反共产协定”等一系列条约成立了轴心国集团企图重新瓜分世界。

二战前夕在欧洲占领了阿尔巴尼亚,在非洲占领了埃塞俄比亚,1940年意大利势力范围遍及地中海、北非、东非达到鼎盛。随后在与英国远征军的战斗中遭受一连串的打击后萎缩,并于1943年投降退出轴心国集团,海外领地崩溃,二战后只保留了南索马里的统治权,直到1960年。

意大利是1957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时的六个创始国之一。经济曾在二战后以3倍于二战前的增长速度飞速发展,被当时的西方媒体称之为阿尔卑斯山南面的奇迹,在当时只有RB和联邦德国增长速度比意大利更高。

70年代由于红色旅等恐怖组织的猖獗以及石油能源产品大幅涨价意大利的经济开始疲软,进入90年代又遭遇了经济和政治危机,成为“笨猪五国”(PIIGS)之一。为了加入欧洲货币联盟(EMU),意大利不得不进行财政紧缩。

另外,在1992年一些反黑手党的人被暗杀之后,意大利果断地展开了打击西西里黑手党(Mafia)的斗争。

意大利地处欧洲南部地中海北岸,在北纬36°28′~47°6′,东经6°38′~18°31′之间。其领土包括阿尔卑斯山南麓和波河平原地区,亚平宁半岛及西西里岛、撒丁岛和其他的许多岛屿。亚平宁半岛占其全部领土面积的80%。意大利陆界北部以阿尔卑斯山为屏障与法国、瑞士、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接壤,80%国界线为海界。

东、西、南三面临地中海的属海亚德里亚海、爱奥尼亚海和第勒尼安海,并且与TNS、马耳他和阿尔及利亚隔海相望。海岸线长约7200多公里。

意大利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Alpi),中部有亚平宁山脉。北部有波河平原,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意、法边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是欧洲第二高峰;多火山和地震,亚平宁半岛西侧有著名的维苏威火山,西西里岛上的埃特纳火山是欧洲最大的活火山。

意大利最大河流是波河(po),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南坡,水能蕴藏丰富。台伯河是流经罗马的主要河流。较大湖泊有加尔达湖(LagodiGarda)、特拉西梅诺湖(LagoTrasimeno)马焦雷湖()、科摩湖()等。

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根据意大利各地不同的地形和地理位置,全国分为以下三个气候区:南部半岛和岛屿区、马丹平原区和阿尔卑斯山区。这三个区的气候各有不同的特点。

南部半岛和岛屿地区是典型的地中海型气候,大西洋气团占优势,夏季为热带气团,冬季为温带气团。意大利南部1月份平均气温为2~10℃,7月为23~26℃。

巴丹平原属于亚热带和温带之间的过渡性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气压较低,气候潮湿。在米兰、博洛尼亚带,冬季常有大雾笼罩,有时下雪。巴丹平原区夏季较热,冬季较冷,1月份平均气温为2~4℃,7月份20~24℃。

阿尔卑斯山区是全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冬季下雪较多月份平均气温为-12℃~1℃,7月份为4~20℃。阿尔卑斯山区的气候有明显垂直分布的特点,随着地势的增设,气温逐渐下降。在阿尔卑斯山麓的湖区地带,由于高山挡住了来自北欧的寒流,加上湖水的调节作用,故气候温和。

在西北部的利古里亚大区,由于山地和海水的影响,气候十分宜人。RNY1月份平均气温为7℃,该区可种植各种南方作物,如橄榄、葡萄、柑桔和桃。这一地区奇花异草很多,圣雷莫是意大利有名的花卉中心,当地人种植的各种鲜花每年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

都灵是意大利第三大城市,大工业中心之一,皮埃蒙特区首府。位于波河上游谷地,海拔243米。人口约103.5万。冬温夏热,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冬春降水较多,且多山谷风。

都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发展迅速,尤以汽车制造业闻名于世。现为意大利最大的工业中心之一,多大型的现代化企业。欧洲的电力炼钢和电子加工中心之一。

在阿尔卑斯山脉廉价水电基础上,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有发动机、机床、电子、电器、化学、轴承、飞机、精密仪器、仪表以及军火工业等。

6000万意大利人,讲意大利语,个别边境地区讲法语和德语。主流民众信奉天主教。

意大利是发达工业国家。私有经济为主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0%以上。服务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国内各大区经济差距较大,南北差距明显。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8%以上,堪称“中小企业王国”。

意大利四分之三的能源供给和主要工业原料依赖国外进口,而产品的1/3以上供出口。历史上意国家参与制企业比较发达。

伊利、埃尼和埃菲姆曾是三大国营财团,在全国工业产值中约占1/3,经营范围涉及钢铁、造船、机械、石油、化工、军火等部门。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加快了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中小企业在意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制革、制鞋、服装、纺织、家具、厨房设备、瓷砖、丝绸、首饰、酿酒、大理石开采及机械工业等领域有较大优势,具有专业化程度高、适应能力强、产品出口比例大等特点。。

意大利农业出口产品主要由葡萄酒,橄榄油,硬小麦加工的面和面粉以及蔬菜肉类加工制成品四大部分组成。2008年意大利首次超过法国成为世界首席葡萄酒生产国。

旅游业高度发达,旅游收入是意大利弥补国家收支逆差的第二大来源(第一为服装出口)。旅游资源丰富,气候湿润,风景秀丽,文物古迹很多,有良好的海滩和山区,公路四通八达。旅馆多为中小型,包括宾馆、露营地、旅游村和农业旅游住所等在内全国共有11.5万处。

巨额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一直是意经济的两大难题。1992年开始,意加大私有化力度,先后对意大利国民劳动银行(BNL)、意大利信贷银行(1993年12月)和意大利联合商业银行(1994年3月)以及、埃尼、国家保险公司(INA)、国家电力公司、高速公路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采取出售股份的方式实施私有化。-同时削减公共开支,并进行社会福利体制改革,财政状况不断改善。

意大利产品在世界仍然有较强竞争力,出口商品种类非常齐全。主要以机械仪器、汽车、农产品加工、钢铁、化工化学、制药、家用电器、服装、制鞋、贵重金属等工业制成品为主。

意大利国外市场主要为欧盟国家,对其出口量占总量一半以上。意大利对世界其他地区市场出口份额逐渐加大,出口欧盟占出口总份额逐渐缩小。俄罗斯、RB、中国、巴西、美国、越南、北非、中东、南非等国家和地区都是意国非欧盟国家中重要贸易伙伴。

意大利对外贸易是意经济的主要支柱。外贸产值占据意大利GDP40%以上。各种个人消费品、机器机械设备以及资本商品在世界市场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意大利曾经是世界最大的贸易顺差国之一,年顺差在百亿美元以上,但自本世纪初,由于欧元坚挺,能源价格飞涨,以及产业结构僵化原因,逐渐沦为贸易逆差国。

意大利是世界著名的汽车跑车生产国,相关品牌包括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布加迪(现法国)、阿尔法·罗密欧等。

意大利著名企业有菲亚特集团(GruppoFiat)、国家碳化氢公司(,ENI)。

意大利人喜欢美食和生活轻松愉快,就决定了,和意大利企业合作必须的前提。

对于这个一战和二战都赢的国家,你永远不要低估这个国家人民的逻辑。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尘封的迷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尘封的迷雾
上一章下一章

第37章意大利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