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请君速入瓮,天下攻江东10

第一百四十章 请君速入瓮,天下攻江东10

董昭顿了顿后,复又道。

“然则……主公,益州交通确有诸多不便,兼且其地毗邻荆州、顺流而下又可抵扬州、徐州。

是以,愚以为,益州成都城铸币工坊,亦可保留也。”

赵旻对董昭的提议,拊掌叫绝。

“公仁公高见也!便依公之言!”

如是般,赵旻先是果断向步骘、陈矫下令:

赵旻令步骘与益州刺史陈矫,交接铸币工坊之事务,并令陈矫举荐贤才任铸币令1人、铸币曹史2人,由铸币令、铸币曹史,负责铸币之事;

步骘则率精干之铸币匠人,前来许都建铸币工坊。

其次,赵旻又令贾诩、刘晔2人,在武威郡、丹阳郡冶炼铜矿,并将提纯后的铜、锡运至许都。

最后,赵旻令卞夫人开设扬州丹阳郡铜矿,往返徐州广陵郡江都县的货运专线,以运输铜、锡为主,运输货物为辅。

1道道密令,就此被赵旻6续发出。

如此1来,赵旻便可利用广陵郡江都码头互市的货运专线,将铸币原材运至许都。

至此,朝廷,或者准确来说是卫府,全面恢复5铢钱流通,便指日可待。

又过了数日……

华歆、曹洪率领1众颖川士人们,终于返回了许都。

回京之后,众人径直进入卫府正堂之中,向赵旻汇报此行之成果……顺便向赵旻邀功。

原来……

经过河北2州士人们反复争吵、讨论,以及颖川士人们及时纠正,最终,河北2州的工坊布局,被定为:

冀州刺史部,魏郡邺城、清河郡甘陵城、常山国元氏城、中山国卢奴城、渤海郡南皮城这5城建立工坊;

幽州刺史部,则是广阳郡蓟城、渔阳郡渔阳城、涿郡涿城这3城建立工坊。

这8城,已经是被众人压缩、并博弈到极限的结果。

所以,1众河北士人们皆以为,绝对不能比这8处工坊更少。

赵旻听罢汇报,忍不住长叹1声。

这些河北士人们,委实不如荆襄豪族们聪明。

他们根本不懂,工坊在精而不在多。

这毕竟是人口极其稀少、甚至不满5千万的汉末,而不是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后世。

于是赵旻向华歆、曹洪2人叹道。

“子鱼先生、子廉,以你2人之才,岂不知过犹不及之理乎?

冀州刺史部,而今人口尚不足5百万;幽州刺史部之人口,更是不足3百万!

以如此人口,焉可兴建诸多工坊邪?唉!诸君可知,荆州而今人口6百万,亦仅襄阳、秭归2城有工坊也。

此外,6百万人口之兖州,其地虽交通5州,而今同样未设工坊。”

颖川士人们对此早有预料,是以他们只是摇头苦笑,却并未开口。

其实,赵旻之所以不在兖州、司隶、徐州、青州、并州建工坊,人口只是1方面原因而已。

最主要原因,实则是赵旻对这几州的掌控力,完全没有问题。

实际上,工坊,只是赵旻对地方,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力的1种手段而已。

但显而易见,华歆、曹洪2人,还站不到,处于上帝视角的赵旻这层高度。

他们只是单纯认为,只要开设工坊、发展经济民生就好。

综上所述……

此刻,华歆、曹洪2人,忙不迭向赵旻虚心请教。

“主公请恕某等愚钝,请主公明示。”

赵旻此刻只觉,自己有些带不动这两人了。

于是其人只好叹道。

“子鱼先生,冀州刺史部,仅可在魏郡邺城、渤海郡南皮城(后世沧州地区南皮县,渤海郡在冀州是人口逾百万之大郡)建诸工坊;

子廉,幽州刺史部,仅在广阳郡蓟城建诸工坊即可。

如若2州之1众士人对此有异议,可将诸工坊按照其生产之货物进行分类,再由1众士人商议认股、参股之细节即可。”

赵旻担心自己说的过于深奥,便向华歆、曹洪2人,颇为耐心地讲解了1番:

荆襄诸多名门望族,是如何对襄阳城、秭归城(后世宜昌市)的诸多工坊,进行股权认购、分配的案例。

冀州的名门望族就算再多,也就是与荆州属于同1个水平。

所以,赵旻将荆州的案例掰开、揉碎后,解释给华歆、曹洪2人听,顿时便使此2人如同茅塞顿开、醍醐灌顶。

总之,这2人总算开窍了。

相对应的……

赵旻却感觉自己操碎了心。

在不放心之下,赵旻反复询问了2人,关于股权分配、股权激励、股权认购等等方面的数个问题。

待确认这2人确实听懂了之后,赵旻便挥了挥袍袖。

“子鱼先生、子廉,你2人先退下,与颖川诸位先生反复商议1番。

酉时我当亲自设宴,为诸君接风洗尘!”

还有1句话,赵旻没好意思说出来:

亦为你2人饯行,明日你2人便速返冀、幽2州。

赵旻虽然不是资本家,但其人比万恶的资本家,还要招人恨。

1贯秉承“1不做,2不休”原则的赵旻,再次进宫邀请皇后伏寿、太子刘嗣,于酉时至卫府赴宴。

至于说,赵旻之所以不请汉帝刘协……

1是因为刘协的夜生活丰富多彩,赵旻不好打扰;

2是因为,刘协若真赶来赴宴,那么其人势必将带来1大批人,赵旻委实不堪其苦。

是日,赵旻忙碌、设宴;众人赴宴、享受美酒佳肴等等诸事不提。

翌日上午,华歆、曹洪2人,便匆匆赶回各自岗位。

这2人在昨日开窍之后,又被1众颖川士人们反复教育。

至此,这2人对如何建工坊,在心中总算是有了大体的框架。

其后数日……

赵旻先后接见了各地州学、郡学的博士祭酒(及郡学、州学之校长)等学官。

得知如今州学、郡学蓬勃发展、生源众多,而且“3学制”的制度,正在逐渐深入人心,赵旻非常欣慰。

期间,赵旻还抽空参观、调研了1番许都之内的太学。

其人亲眼目睹,太学的学习氛围浓厚,对经学、子学及君子6艺的授课要求极高,而且确实落实了对贫困学子的补助措施。

尤其是,许都太学,如今已有学子上千人。

于是乎,赵旻更加满意、欣慰。

前文多次提及,赵旻所创立的“3学制”,实则是“科举制”的前身。

“3学制”之主要意义,是打破士族对知识的垄断;

其次要意义,才是普及教育、降低大汉的文盲率。

而打破士族对知识的垄断,正是赵旻推广“科举制”的基础,也是赵旻消除士族向门阀转变趋势的有力武器。

然而……

“3学制”终究推行时间过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赵旻要想推广“科举制”,还需要岁月沉淀。

如今,“3学制”只不过是1个良好的开端。

距离“科举制”推行,还相差甚远。

就在赵旻关注大汉教育事业、鼓励“3学制”深入发展、以便尽快打破知识垄断之时……

赶赴河北的华歆、曹洪2人,也先后赶到了冀州邺城、幽州蓟城。

这1次,已经将武器库充实起来的2人,再1次面对2州士人们之时,便显得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2人开始与河北士人们,进行1场漫长、复杂的博弈。

时间到了腊月初1。

赵旻恭候已久之人,在这1日,终于姗姗来迟……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客观评价,以谯沛系和颍川系为核心的曹魏阵营,比“4分5裂、各怀鬼胎”的袁绍阵营要团结得多;即使如此,曹操也深受其害,甚至被逼迁都邺县(即袁绍故治所),与天子实现“地理隔绝”。

在这样“防患未然”的环境下,曹操晚年亦掀起数次肃反大案,清洗许县汉臣(218)、与首鼠两端的魏臣(219)。

可见“天子的神秘力量”,是困扰终身的问题。曹操1生未称帝,恐怕亦受此影响。

至于袁绍阵营内部,渤海系(即旧人系)、河北系、颍川系等诸多派系相互攻讦、日夜争斗;

且不说河北系内还另有韩馥系(沮授、田丰、审配、鞠义等),令人眼花缭乱。

在此环境下,如果贸然迎接献帝,不仅1无所得(地理原因),还可能因为袁绍与献帝的旧怨(另立刘虞),而导致“1生不曾安分”的献帝,在邺县更加猖獗地作妖,加速袁绍政权的崩溃。

下1章咱们继续说。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汉末雄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汉末雄风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章 请君速入瓮,天下攻江东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