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粮食产量,不容乐观
当朱梓回到银川已经六月十六了。
这趟去西安耗时四十天。
去时为了训练潭王府兵的急行军能力,前后只用了十天还不到就赶到了西安城;
朱梓在西安“教导”朱樉停留了八天,回来因为带着不少钱,又不是着急赶路,就以正常的行军速度赶路,用了二十二天。
一路下来,让那些新兵的精神面貌都有了不小的变化,兼且在西安的八天,在朱樉和朱梓两位王爷的要求下,两王府的府兵也是每天一起训练,一起切磋也是让这些新兵学到了不少。
至少,他的刺枪比之在银川军营闷头苦练,长进了很多。
一番练兵下来,成果朱梓还是相当满意的。仟韆仦哾
至于那41100两白银?
朱梓并不看在眼里,这点钱还没他卖给雪花盐的售卖权所得的零头。
他直接给这次出击的练兵的士兵直接分钱,普通士兵十两,小旗二十,百户四十,千户八十。
十两不算多,但也不少了,一般的三口之家,至少也要两年才能赚到,够买八只羊了。
而且这样阶梯式的奖励,不仅让军官们满意,也能激发士兵们的上进之心。
朱梓喜欢用钱解决问题,因为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
只是朱梓回来才休息不到三天,就遇到了一个不是有钱能解决的问题。
炎炎烈日之下,朱梓顶着烈日,在一片水稻田中行走着,他不时俯下身低下头查看这一穗穗稻穗。
这些稻穗都不大,只有他的手掌长,稻穗上稻粒稀疏,他仔细地一粒粒按压着,这稀疏的稻粒上竟然有近三分之一直接干瘪下去。
是“秕谷”也叫“秕谷子”。
秕谷就是指籽粒不饱满的稻谷。
“四十七粒~”
朱梓仔细数了下结实的种子叹了口气。
银川种植的水稻,是商人们运送来的上等良种,据说是上等的占城稻种;
育种的时候朱梓也亲自看过了,确实粒大饱满,确实是好种子。
按照那些商人的介绍,这种占城稻每株结一穗,一穗可以结一百二十子以上。
但是,银川平原上种出来的这些水稻,平均结子只有八十粒上下,正常的饱满种子只有四十多粒,少有能结五十子的。
“殿下,我家送来的种子绝对是最好的占城稻种子,一点都不敢作假的,小人可以用项上人头保证!”
陆家留在银川城的掌柜方葛一直小心地跟在朱梓身边,小心地解释着。
朱梓不耐烦地摆摆手让他闭嘴。
“走~去看看小麦,大豆和高粱的情况。”
出了水稻田,策马三四里才来到麦田,不过此时的小麦还是青绿色,距离成熟还远。
小麦的长势不错,杆粗叶绿,穗大,所有的老农都夸这些小麦长势好。
只是小麦正在灌浆,看不出结子情况。
“殿下您是因为水稻结子不好担心吧?
老汉觉着不用担心,这银川的天气有点冷,水稻种不好是正常的;只要这小麦种好了就行。”
第四十村的里正陈四平笑呵呵地劝慰着朱梓,在他看来,这并不是什么问题,气候不对,种植不对的作物自然会产量不行的。
他很庆幸当初选种子的时候,他很聪明地选择的小麦和大豆,没有选水稻。
让他高兴的是,黑石村的刘狗蛋果然还是太年轻,选择了水稻一种种子,这下黑石村如果想要不饿肚子,就只能找他们买粮食了。
不过,他还算是个识数的,赶紧收起笑容,对还在皱眉的潭王朱梓建议道:
“殿下,我看着小麦的长势真的很好,比我们在河南老家种的都好,银川就适合种小麦,下一季我们就全部种小麦吧。”
“等秋天收割后再说。”
“哎~哎~殿下说得是,还是要看产量的。
殿下,要不我们去看看大豆?大豆虽然还没成熟,但是老汉摸着结子很好,应该可以丰收。”
“也好,去看看。”
一行人转身又去了大豆田,同样是绿油油的一片充满生机。
大豆已经挂满了一个个绿色带有细细茸毛的豆荚。
朱梓还是亲身下地,先数一下豆荚数,一般在三十个左右,每个豆荚都有六粒左右,用力按压,可以感到坚硬结实感。
按照他的估算,如果没有坏子,不腐烂、不炸荚的话,单株大豆可以有三斤产量,算是比较不错的结子率。
但是银川这一季因为种子少,种得比较开,一亩地下来也就一百五十斤产量,算不得高产了。
就朱梓所知,现在的大豆正常亩产是两百斤左右,但银川这次用的种子是每亩减半种植,要是按照百棵种植的话三百斤亩产就是妥妥的了。
虽然心中失望,朱梓还是转头夸奖道:“不错,不错。陈老汉,你们村种地确实有两手。”
“嘿嘿~谢谢殿下夸奖。”
陈四平憨厚地咧着嘴笑开了花,双手无所适从地挠着头。
他是第一次被大人物夸奖,而且这位大人物还是一位王爷。
“陈老汉,你有没有和其他村交流过,其他村的几种粮食的种植情况如何?”
就在田埂上,朱梓一屁股坐了下去,陈四平和其他随行的百姓,还有几个贩卖粮种的商人唬得赶紧蹲了下来。
他们可不敢让潭王殿下仰视他们。
而张全等府兵,倒是没有蹲下,他们要保护潭王,如果蹲下一旦出现敌人可就无法快速反应了。
蹲下后陈四平立即回答道:“殿下,我们一百多个村庄不时会进城聚聚的。
今年的水稻收成都不好,大家预计亩产无法破百斤,甚至是八十斤都很难达到;
小麦虽然才开始灌浆,但大家预计产量会在两百斤到两百五十斤,应该会丰收;
大豆的话一百到一百五十斤。
只要还是种子少,种得稀了。”
“嗯~本王明白了。那么高粱呢?”
朱梓除了水稻,朱梓最看重的其实是高粱,这关系到他后面的几个计划。
“这个,也是不理想,几个种植高粱的村子预计高粱产量不会超过百斤,似乎银川也不适合种植高粱。”
“百斤吗?太少了啊。”
“殿下,我们的种子绝对没问题啊,应该是这银川的气候问题,我们下次给殿下送其他种子,就送大豆和小麦种子。”
见朱梓的目光又看过来,而且还有点不悦,方葛赶紧先叫屈,然后又连连保证着。
“嗯~”
朱梓只是不置可否的点点头没有说什么。
他可是记得清清楚楚,在后世银川平原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小麦、玉米、豆类,水稻排第一位。
同时有文献记载明清时期,高粱也是银川的主要粮食,亩产可达六百斤,且秸秆是不错的饲料。
他现在有点担心是土地盐碱引起的水稻和高粱的减产,如此一来想要彻底决绝,需要的时间只怕不短啊。